福建省漳州市第二中學 陳美堅
當前,信息技術(shù)與學科融合掀起了教育改革浪潮,借助大數(shù)據(jù)、物聯(lián)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等技術(shù),如何將信息技術(shù)更有效地融入學科教學中,是我們努力探索的方向。
我校智慧課堂正處于探索與研究階段,各備課組教師以先鋒隊員為點帶動每一位教師進行全面融課,掀起了一股學習與應用智慧課堂教學熱潮。目前,我校教師在智慧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平臺有希沃白板、101 課件、人人通空間及教學助手等。這幾個平臺實際上大同小異,都是需要借助網(wǎng)絡資源進行在線備課、互動課堂教學。而人人通空間區(qū)別在于它能給教師和學生提供網(wǎng)絡云盤存儲空間,從而實現(xiàn)不帶U 盤完全網(wǎng)絡化的教與學。
智慧課堂教學考驗的是教師的綜合能力,信息技術(shù)教師要起到帶頭學習、應用及引領的作用?,F(xiàn)結(jié)合本人教學實踐,就人人通助力智慧課堂教學方面,從以下六點展開介紹。
賬號搭建起智慧課堂教學的橋梁。學校從技術(shù)層面生成教師和學生賬號及密碼,分發(fā)給每一位師生,并導入相關班級信息,由班主任管理班級。教師由技術(shù)員進行培訓,學生由班主任組織學習。教師和學生都可通過兩種方式登錄人人通空間平臺,一是通過電腦PC 端網(wǎng)頁登錄,二是手機端下載App 登錄。師生通過賬號登錄后可綁定手機、郵箱,以后可通過手機或郵箱登錄更易記住賬號,或者通過手機端App 掃描二維碼登錄PC 端。小小賬號連接起師生網(wǎng)絡溝通平臺,為智慧課堂教學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同時也提升了師生的信息技術(shù)素養(yǎng)。
教師要構(gòu)建好的智慧課堂,備好課是關鍵,軟件安裝少不得。教師端要安裝好教學助手、互動課堂、高拍儀,有需要的情況下還得安裝微課通錄制視頻資源等。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首次進行授課前要先選好教材,上傳資源到教材目錄,加入任教班級并請班主任審核通過,方可進行授課預演。因此,只有先安裝好相關軟件并熟悉前期操作流程才能安心備課,才可入智慧課堂教學的道。
人人通空間主頁可促進師生互動交流。空間主頁是教師展示的舞臺,教師可在里面分享圖片、視頻,發(fā)布文章等;教師與教師之間可互加關注、互相訪問空間主頁進行互動交流,并跨學科互相學習;學生可加關注并訪問教師空間主頁,及時關注教師發(fā)布的關于教學的動態(tài),并進行互動交流;學生通過人人通空間展示自己、上傳收集學習資源,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互訪空間主頁進行互動交流,互相促進。空間互訪促進交流真正實現(xiàn)網(wǎng)絡化。
教材資源是教學之根本。首先應選擇教材資源模塊,添加所任教學科相應版本的教材,在相應目錄下可獲得共享資源、精品資源、教育云資源、一師一優(yōu)課資源。也可將自己收集、制作的資源上傳在“我的資源”里,實現(xiàn)碎片化資源整合,有了資源教師不再為忘記帶U 盤或U 盤損壞而擔心了。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資源,智慧課堂才有施展之地。
課前導學加強預習直觀效果。教師在授課前可在“我的導學”里新建導學,導學內(nèi)容可以是文檔、圖片和視頻,通過課堂導學推送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做好課前準備。比如發(fā)段視頻導學給學生,可以提高學生預習的興趣并加深印象;也可通過“共享導學”將導學分享給其他教師,實現(xiàn)資源共享。課前導學能讓師生提前感受智慧課堂互動的魅力。
同步備課資源和工具豐富。備課過程中可引用教材、調(diào)用資源、本地資源或?qū)隤PT,可利用提供的學科工具進行備課,不同學科還提供不同工具供調(diào)用。比如思維導圖、智慧樹、轉(zhuǎn)盤、翻牌等。豐富的工具、資源的使用讓課件展示更形象生動了。
課堂互動通過互動課堂實現(xiàn)。點擊“開始授課”打開“互動課堂”,登錄并選擇章節(jié)、上課班級進入白板授課,在白板界面下方點擊打開家校幫移動講臺。手機先登錄人人通空間再掃一掃圖中二維碼,確保電腦端與手機端處在同一網(wǎng)絡(有WIFI 模式默認掃二維碼登錄;無WIFI 模式只選擇開啟熱點,可自動生成熱點,手機端設置WLAN 中搜索此熱點賬號,并輸入連接密碼便可處在同一網(wǎng)絡)。教師上課過程中,為方便巡視課堂、加強互動,可通過手機端控制電腦PC 端操作,實現(xiàn)PPT 課件換頁展示。也可隨堂進行拍照、視頻上傳在白板上展示?;蛘哌M行課堂直播,實現(xiàn)“所見即所得”,真正實現(xiàn)移動課堂教學,同時也調(diào)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互動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在線檢測、課堂提問形式讓學生進行當堂鞏固。利用工具欄隨機挑人或分組挑人PK 提問題,活躍氣氛,增強課堂檢測效果;事先利用分組功能分好小組,利用計時器設置小組討論時間,回答正確的小組可通過“小組評分”工具給予加分,最后通過光榮榜展示得分情況,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在線檢測可讓學生課堂中當場完成課堂作業(yè),教師可在線批閱及時反饋信息,通過教學統(tǒng)計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有效地達到教與學的統(tǒng)一。
與傳統(tǒng)教學不同的是,智慧課堂教學的課后作業(yè)不再是單一模式,教師可通過推送課后作業(yè),讓學生課后在人人通網(wǎng)絡空間內(nèi)完成。學生結(jié)合課前導學與課后作業(yè)形成了一條直觀的知識脈絡,既回顧了課堂知識,又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同時,通過網(wǎng)絡空間的互動,學生也可進行課外延伸拓展學習。
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的課堂教學少不了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通過人人通空間的課前導學、課堂討論、課堂展示、在線測試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不再是傳統(tǒng)的教師在上面講得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聽得“如癡如睡”。在智慧課堂教學中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
我校每周各教研組都會召開一次教研組會,教師們通過聽課、專題講座等形式一起討論教學中存在的優(yōu)勢與不足,發(fā)揚老帶新、新幫老互幫互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大大促進了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而隨著信息技術(shù)與學科融合的熱潮來襲,各科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智慧課堂教學,教師們評課議課氛圍更激烈了,甚至有的教師常常討論到忘記上課時間。智慧課堂教學使得傳統(tǒng)的教學研討更精彩了。
為了讓智慧課堂教學更有魅力,教師們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通過網(wǎng)絡研討進行磨課、融課,通過人人通空間主頁互相學習、互動交流。用微信群即時討論備課中遇到的技術(shù)問題,不斷改進方式方法,最終展示出智慧的課堂教學效果。
網(wǎng)絡研討與傳統(tǒng)面對面的教研相結(jié)合,促進了教師融課效果的快速提升,為智慧課堂教學提供了保障。
總之,智慧課堂不是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是基于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課堂。教師引導靈活是關鍵,學生思維鮮活是核心,課堂氣氛活躍是基礎。人人通助力智慧課堂,相信我們的課堂會更智慧、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