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清流縣實驗小學 林秀梅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思想萌芽的重要時期,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對學生的思想成長極為重要,而語文教學不僅能夠向學生傳遞知識,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建構“真實有效”的課堂,使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我從課堂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等方面提出了“真實有效”課堂實踐的幾點措施。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所有的活動都需要以教學目標為核心進行,因此優(yōu)化課堂教學目標對于強化教學效果具有不容忽視的效果。首先,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需要進行合理的取舍。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目標,且有多個教學目標,如果要求學生在一節(jié)課上學會所有目標,不僅會增加學生的壓力,還會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影響學生學習效率,阻礙學生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找準切入點,制定具有關鍵性的目標,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其次,教學目標要具體化。真實且具體的目標能夠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帶領學生朝著一個明確的方向努力,從而節(jié)約課堂時間。最后,目標要突出語文性。語文性就是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字詞等知識,還需要了解文字的內涵,體會語言的奧妙,并且對其加以充分利用。
教學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個過程,也是學生學習和接受知識的一個過程。大多數(shù)小學生比較好動、性格活潑,如果是單調的教學活動,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會導致教學質量大幅度下降。因此,想要建構“真實有效”的課堂,就要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精心設計,創(chuàng)新并改進教學方法,充分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時,教師在學生對課文有初步理解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深入學習課文,以討論的形式概括課文內容,并且每個小組輪流講述小故事。學生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對課文有了深入了解,此時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講解、點撥,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為使學生更為透徹地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點等,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等方法生動地表現(xiàn)人物。這樣的課堂教學既能夠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對語文教學活動的興趣,又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從而實現(xiàn)建構“真實有效”課堂的目標。
小學語文教師為了能夠在正式上課之前就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對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多元化的教學氛圍。例如:學習《父愛之舟》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加入背景音樂、插入小視頻等,而后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導入新課。這樣的方式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在教學資源以及問題的引導下,專心致志地學習,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實現(xiàn)建構“真實有效”課堂的目標。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情況等因素,合理地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
小學語文建構“真實有效”課堂實踐中,需要教師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在實際教學中重視并且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利用問題探究教學活動、情境教學活動等,促使學生積極學習,培養(yǎng)并且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新課教學中,為使學生能夠快速閱讀和理解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從重難點教學內容中尋找適合學生的一部分,以此設計情境或是問題,通過分組學習和討論等方式找出答案。學生為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會積極地搜集相關資料,認真、詳細地閱讀課文,表達自己的理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大腦始終保持較好的活躍性,有效避免了傳統(tǒng)形式的機械化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同時,使其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堂教學結束環(huán)節(jié)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建構“真實有效”課堂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教師需要利用該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例如:在課堂教學結束前的幾分鐘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復習課文中的生字、詞組、課文的重難點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促使學生回味知識,增加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種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可顯著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為學生后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在建構小學語文“真實有效”的課堂實踐中,教師需要從教學內容、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等角度綜合考慮,通過優(yōu)化課堂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新課教學以及結束環(huán)節(jié)等方法,對課堂教學實施全面優(yōu)化,為建構“真實有效”課堂提供根本保障。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明顯提升教學的時效性,只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探究,課堂教學效果就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