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民
(四皓街道農業(yè)綜合服務站,陜西 洛南 726109)
在種植小麥的過程中,想要有效保證小麥的質量、產量,就需要加強病蟲害防治、控制、管制。小麥病蟲害種類較多,需要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靈活運用不同類型的防治技術,加強防治工作的合理性、靈活性、規(guī)范性、針對性,才能體現(xiàn)出防治技術的實效性,確保小麥在優(yōu)質的環(huán)境中健康生長。
小麥種植過程中不僅存在蟲害,還存在病害,且在不同的生長期,其病蟲害的種類也會有所不同。處于播種期的小麥易受地下蟲害、根腐病、全蝕病等病蟲害的侵擾;處于苗期的小麥易受白粉病、地下蟲害、灰飛虱、全蝕病、紋枯病的侵擾;處于返青拔節(jié)期的小麥易受條銹病、紅蜘蛛的侵擾;小麥拔節(jié)孕穗關鍵階段常會出現(xiàn)條銹病、白粉病、麥蚜、紅蜘蛛等病蟲害;抽穗揚花期的小麥是多種病蟲為害高峰期,主要病蟲害為小麥條銹病、赤霉病、麥穗蚜、白粉病、吸漿蟲等。
播種期是防治病蟲害的關鍵階段,是小麥發(fā)育的起始時期。在播種之后,小麥極易受地下蟲害、根腐病、全蝕病以及其他土壤害蟲的侵擾。若不預先規(guī)劃防治方案,將會影響小麥種苗的健康生長,甚至導致其無法發(fā)芽。播種期具體防治措施有以下幾點:選擇優(yōu)良的抗病蟲品種;通過晾曬措施,利用流動空氣和充足的陽光殺死種子表面害蟲蟲卵;采取除草措施修正土壤,不僅可以有效破壞害蟲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還可為小麥提供更多生存空間,保障土壤養(yǎng)分的充分利用;選擇合格高質量有機肥,減輕后期土壤壓力,為小麥提供優(yōu)良的生長環(huán)境;依據當地的種植實情,結合蟲害生長規(guī)律,針對性選擇合適的藥劑進行拌種措施,殺死地下害蟲的同時,抑制小麥種子內蟲卵的生長;播種前進行土壤處理,將耙細的土壤與辛硫磷顆?;靹?,依據每公頃30kg 的比例撒入種植區(qū)域內。
當小麥處于苗期時,針對全蝕病、紋枯病、銹病等病蟲害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當麥苗葉子出現(xiàn)10%以上的銹病癥狀時,可噴灑農藥;當出現(xiàn)紋枯病癥狀時,鑒于其危害較大,且可伴隨小麥生長的整個時期,除噴灑果盾或思科外,還需使用粉銹寧可濕性粉劑綜合防治,注意按說明用藥以避免蟲害產生抗藥性;小麥出苗后3~4周極易發(fā)生小麥全蝕病,且極具傳染力,可利用氟硅唑乳油處理病害。
重點以麥田化學除草為主,兼顧防治小麥條銹病、紅蜘蛛等病蟲。進行化學除草時,在以闊葉雜草為主的地區(qū),可選用40唑草酮水分散劑3g 或10% 苯磺隆可濕性粉劑畝用量10g;禾本科雜草可選用10% 精惡唑禾草靈乳油30~40ml 或3% 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懸浮劑25~30ml 噴霧,每畝噴液量手動噴霧器不少于30kg,機動噴霧器不少于15kg。防治小麥條銹病時,應強化監(jiān)測普查,全面落實“帶藥偵查,打點保面,封鎖菌源”的預防措施,確保壓低菌源量,減少菌源外傳,嚴防擴散蔓延;防治藥劑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環(huán)唑、已唑醇、丙環(huán)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戊唑醇等。防治紅蜘蛛時,當單尺行長螨量達200頭以上時,選用阿維菌素、聯(lián)苯菊酯、馬拉·辛硫磷、聯(lián)苯·三唑磷等藥劑噴霧防治,同時可通過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農業(yè)措施進行控制。
防控重點應主攻小麥條銹病、蚜蟲,兼治白粉病、紅蜘蛛。防治條銹病時,要前移防治關口,全面落實“發(fā)現(xiàn)一點,防治一片”的防治策略,選用三唑類藥劑對麥田進行一次全面噴霧,及時控制發(fā)病中心;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 時,采取“統(tǒng)防引領,群防群控”的形式,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控,實施同區(qū)域全覆蓋防治。防治蚜蟲過程中,當苗期蚜量達到百株500頭時,應進行重點挑治,在穗期田間百穗蚜量達800頭,益害比(天敵: 蚜蟲)低于1:150時,可選用吡蚜酮、啶蟲脒、吡蟲啉、抗蚜威、苦參堿、耳霉菌等藥劑噴霧防治。在有條件的地區(qū),提倡釋放蚜繭蜂、瓢蟲等進行生物控制。
此時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多種病蟲發(fā)生為害的高峰期,重點防控對象為小麥條銹病、赤霉病和麥穗蚜,兼治白粉病、吸漿蟲等。防治赤霉病要堅持“立足預防,適時用藥”策略,密切關注抽穗揚花期天氣預報,如天氣預報有2d 以上的連陰雨天氣、結露或多霧天氣,應于小麥齊穗至揚花始期組織開展統(tǒng)防統(tǒng)治,做到見花打藥,主動預防,第一次防治后隔5~7d 再噴防1次,藥劑可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多菌靈、丙硫菌唑等單劑及其復配制劑。
實施“一噴三防”技術。針對抽穗揚花期各類病蟲混合發(fā)生,全面推廣“一噴三防”技術,實施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根據病蟲發(fā)生情況,推薦 “一噴三防”藥劑組合配方如下:以小麥條銹病為主的“一噴三防”藥劑組合為每畝選用43%戊唑醇乳油10ml(30%己唑醇可濕性粉劑8g 或15% 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g)+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ml(或40% 毒死蜱乳油50ml 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g)+98%磷酸二氫鉀100g。以小麥赤霉病為主的“一噴三防”藥劑組合為每畝選用28% 氰烯菌酯·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g(或20% 氰烯·己唑醇懸浮劑100g 或43% 戊唑醇乳油10ml)+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ml(或40% 毒死蜱乳油50ml 或10%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g)+98% 磷酸二氫鉀100g。
病蟲害對小麥生長狀態(tài)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若不及時展開科學、合理、規(guī)范的防治措施,任其侵害小麥,或是過度采用化學防治,將會對種植戶的經濟收益造成極大的影響。種植者需在加強防治意識的基礎上,科學選擇防治技術,為小麥提供健康的生長環(huán)境,提升小麥產量、質量,提高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