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泉
(吉林省德惠市植物檢疫站 吉林德惠 130303)
馬鈴薯莖線蟲病又稱糠心病,也被形象地稱為空心病等,它對馬鈴薯生產(chǎn)的影響很大,甚至會帶來毀滅性災難。通過人工接種試驗,研究了在自然條件下馬鈴薯幼苗使用濃度為1.8%的阿維菌素、濃度為20%的磷酸酯和濃度為20%的硫代磷酸酯所起到的保護作用,以及對馬鈴薯莖線蟲病所產(chǎn)生的治療效果。
對馬鈴薯腐爛莖線蟲的預防和治療采自受線蟲侵染已經(jīng)患病的馬鈴薯。實驗之前對患病的馬鈴薯進行處理,將其切成約1 cm3的小塊,長寬高都是1 cm,放到淺盤中,加入適量的滅菌水,之后將分離出來的線蟲使用濃度為0.5%的硫酸鏈霉素消毒處理,再使用滅菌水對線蟲進行沖洗,至少3 次,之后將線蟲溶液接種到高度感病的馬鈴薯品種,使用石蠟將口封住。在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要求處于25 ℃環(huán)境,1 個月后使用淺盤將線蟲再一次分離,放到濃度為0.5%的NaCIO 溶液中進行消毒處理,大約1 min 后,再用滅菌水進行3 次沖洗,對線蟲液濃縮處理。
濃度為1.8%阿維菌素乳油45.90 線蟲,濃度為20%的辛硫磷乳油質(zhì)量為180 μg/ml,濃度為20%丁硫克百威乳油質(zhì)量為500 μg/ml。溶劑是熬制的聚乙烯醉溶液,濃度為3%。
將自然田土壤與1/3 細沙混合之后就形成了沙質(zhì)土,在121 ℃的環(huán)境中進行濕熱滅菌處理大約1 h。將土壤與定量線蟲溶液混合,使土壤中的線蟲數(shù)量達到每克100 頭。然后放置在塑料管中,容器的規(guī)格是直徑5 cm、長度20 cm,用牛皮紙將底部包裹好,將攜帶線蟲的土壤500 g 放入其中。選擇生長相同長度為18 cm 的馬鈴薯幼苗,將其根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當中,大約30 min,深度是3 cm,根浸泡在清水中,兩者進行對比。將根浸泡過的馬鈴薯幼苗移栽到攜帶線蟲的試管中,在每個試管中種植植株1 株,每管里面為18 株,之后將種植馬鈴薯幼苗的塑料管轉(zhuǎn)移到?jīng)]有馬鈴薯腐爛莖線蟲的土地中。塑料管的土壤表面深度要等同于田間土壤表面的深度。每間隔20 d 進行一次取樣,檢查植株的病害程度。使用淺盤法將植株莖部線蟲分離,每次的處理都采用隨機的方法選擇4 株,共需要進行3 次采樣[1]。
試驗土按上述方法配制并滅菌,然后與線蟲溶液之間充分混合,實驗土中含有100 頭線蟲。500 g 攜帶線蟲的土壤被放置在直徑4 cm、長度18 cm 的塑料管中。挑選長相相似的馬鈴薯幼苗,每管里面放一株,共183 株,在沒有受過馬鈴薯腐爛莖線蟲感染的田地中將塑料管埋好。馬鈴薯幼苗患病之后,將幼苗從塑料管中取出來,將幼苗的根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當中,持續(xù)大約30 min,深度是3 cm。找到用于對照研究的馬鈴薯幼苗,每一次處理l4 株,將幼苗的根部浸在清水當中。然后將浸泡過根系的馬鈴薯幼苗轉(zhuǎn)移到砂壤土中,土壤沒有經(jīng)過線蟲消毒處理,每根試管當中都要種植1 株,之后在田地中將塑料管埋好。
馬鈴薯幼苗分別浸泡在濃度為1.8%的阿維菌素180μ g/ml、濃度為20%的辛硫磷乳油240μg/ml、濃度為20%硫丁克芽200 μg/ml 當中,持續(xù)30 分鐘的時間,與清水浸根分別比較,每次處理20 株。對于生長過度的馬鈴薯幼苗可以在塑料管中種植,塑料管中裝有消毒的沙壤土500 g,每管1 株。然后,每10 天隨機選擇其中的5 株馬鈴薯幼苗進行處理。具體的處理方式是在每株植株根周圍等距挖3 個孔,使用噴槍接種1 萬頭株爛馬鈴薯莖線蟲,經(jīng)過20 天的觀察之后,將患病的植株取出來觀察,查看內(nèi)線蟲的數(shù)量。整個過程需要重復操作4 次。
對于每次去除的樣本,都要使用剪刀將植株分開觀察病情并詳細記錄下來。將植物病害劃分為幾個等級:0 級是整個植株都沒有遭受病害;1 級是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發(fā)病情況,但是如果不仔細觀察和分析,病情不是很顯著;3 級是整個植物的1/3 已經(jīng)被感染疾病;在第5 級,患病的植株已經(jīng)有50 %的感染;在7 級,受害的植株已經(jīng)超過了整個植株的60 %;9 級,整個的植株看起來都已經(jīng)出現(xiàn)應變反應。采用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DPS)軟件包,使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來(Duncan’s new complex range method)檢驗不同處理間差異的顯著性,差異明顯[2]。
農(nóng)藥處理馬鈴薯苗可以明確藥劑有明顯的保護效果,減少了線蟲對馬鈴薯植株的危害。在不同時間,疾病指數(shù)和敏感植物線蟲的數(shù)量不同,使用不同濃度的藥物進行治療之后,表明各種藥對幼苗所產(chǎn)生的治療保護作用不相同,可以有效地防止馬鈴薯腐爛莖線蟲入侵到植株中并大量繁殖。同時,高劑量組的保護作用比低劑量組的保護作用要更加明顯。隨著線蟲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保護效果也明顯降低,已經(jīng)低于對照組。經(jīng)過處理之后,兩個月的時間,使用濃度為1.8%的阿維菌素乳膏180 μg/ml 和濃度為20 %丁基丁二烯乳膏200 μg/ml 對馬鈴薯幼苗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效果。病害指數(shù)是36,單株蟲的數(shù)量超過1 304 條,對照的病害指數(shù)是88,每株的蟲的數(shù)量是45 567 頭。
采用根灌法研究了不同藥劑對不同劑量馬鈴薯莖線蟲病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所有的藥劑使用都可以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對馬鈴薯莖線蟲病使用不同劑量,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予以選擇。與對照組相比,植物線蟲的數(shù)量經(jīng)過治療之后有所減少,表明各種藥物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都具有一定的殺死效果,可以明顯降低線蟲的繁殖率。高劑量藥物處理的病株體內(nèi)線蟲數(shù)量非常少,與低劑量處理的植株相比較,線蟲的數(shù)量少很多,這就可以說明,高劑量處理對馬鈴薯莖線蟲病的治療效果要更好一些[3]。阿維菌素乳劑和20 %丁二烯乳劑處理,經(jīng)過一個半月的時間,病害指數(shù)分別是24 和32,單株蟲的數(shù)量是687 和565,能夠有效地控制病害的還是85 株,每株的蟲的數(shù)量是23 287 株。通過這些研究數(shù)據(jù)可以明確,這兩種藥劑對馬鈴薯莖部線蟲病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對于植株中的線蟲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不同藥劑對馬鈴薯腐爛莖線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患病的馬鈴薯植株進行處理后,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所有經(jīng)過藥劑處理的馬鈴薯植株線蟲數(shù)量與對照組之間相比較存在明顯差異。2 500 μg/ml 濃度為25%的毒蜂膏用于處理馬鈴薯,經(jīng)過一個月的時間之后,線蟲數(shù)量明顯減少,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是很明顯。2 000 μg/ml 濃度為20%的丁硫磷乳膏處理線蟲,蟲的數(shù)量與對照組之間進行比較,經(jīng)過一個半月之后,兩組沒有明顯的差異。但是,在使用阿維菌素霜的時候,差異就非常明顯,使用濃度為20%的阿維菌素霜180 μg/ml,經(jīng)過50 天的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根據(jù)所獲得的結果表明,阿維菌素霜結合使用濃度為25%丁硫克百威乳油,需要55 天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通過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確,馬鈴薯腐莖線蟲所采用的防治方法有多種,主要包括農(nóng)業(yè)防治方法、化學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本研究的實驗,在自然環(huán)境中使用人工接種的方法實施農(nóng)藥屏蔽,能夠保證馬鈴薯幼苗健康成長,對馬鈴薯莖線蟲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濃度為20%的丁硫克百威乳油和濃度為1.8%阿維菌素霜保證較低的毒性,能長時間發(fā)揮作用,可用于生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