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凡,劉克冠,邵宗山,李宗軍
(盈江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蠶桑辦,云南盈江679300)
桑(Morus alba L.)屬???,落葉喬木或灌木。桑葉可養(yǎng)蠶,可制作桑葉茶,具有疏風散熱、清肝明目以及清肺潤燥的功效;桑椹可作為水果鮮食,桑葚干泡水尤其適合肝腎陰血不足的患者,少年發(fā)白者,病后體虛、體弱、習慣性便秘的患者飲用;桑根白皮具有利尿、鎮(zhèn)痛、抗菌消炎、降糖、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功效和作用。
雜交桑具有育苗方法簡單、成本低、繁殖快、出苗多等優(yōu)點,可作為速成高產(chǎn)密植桑園的主要品種。雜交桑由于其生長勢旺,發(fā)條數(shù)多,發(fā)芽早,成熟快,在南亞熱帶栽植有利于增加養(yǎng)蠶批次,提高蠶繭產(chǎn)量,目前是兩廣蠶區(qū)普遍栽植的主要桑品種。
盈江縣屬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蠶區(qū)海拔多分布在840~1500 m,年均氣溫14.1~19.3 ℃,年降雨量 1496~1800 mm,年日照時數(shù)2281~2453 h,山壩相間的地理環(huán)境和優(yōu)越的光熱水氣資源優(yōu)異,為發(fā)展蠶桑產(chǎn)業(yè)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蔭。氣溫12 ℃以上開始萌芽,生長適宜溫度25~30 ℃,超過40 ℃則受到抑制,降到12 ℃以下則停止生長。耐旱,不耐澇,耐瘠薄。對土壤的適應(yīng)性強。桑樹是喜陽、喜風植物,桑園要獲得較高的葉產(chǎn)量,在建園時,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土壤肥沃、通透性好、有機質(zhì)含量高,地勢平緩。禁止在排水不暢的低洼區(qū)域新建桑園;(2)水源方便,易排易灌;(3)交通運輸方便,耕作道路通暢,利于小蠶、蠶繭運輸及桑葉采摘;(4)桑園內(nèi)具備就近建棚條件,按照每0.33 hm2桑園建蓋1 座不小于80 m2的養(yǎng)蠶大棚;(5)前作為甘蔗或馬鈴薯的禁止種植桑樹,確實要種植的,必須進行土壤農(nóng)殘檢測確認無噻蟲嗪、氯蟲苯甲酰胺等內(nèi)吸性農(nóng)藥殘留后才能種植,或者種植1~2 季其他作物后才能種桑;(6)遠離工廠或交通沿線;遠離煙田,在空曠地帶,桑園距離煙田直線距離不小于500 m;遠離蔬菜種植區(qū)域或用藥量較大的其他農(nóng)作物區(qū)域。
桑苗到達前,清除建園地面雜草,雜草焚燒為草木灰或制作成堆肥。具備條件的采取大中型拖拉機翻犁耙細,翻犁深度不低于30 cm。山區(qū)坡度大于25°的,做成梯地或臺坡后人工深翻。
盈江縣全年均可種植,但最佳種植時間為11 月至次年1 月,此期間土壤墑情較好,澆足定根水并覆蓋黑色除草膜,一般可保證桑苗成活率≥90%。在無澆水條件的地塊,可在次年進入雨季后再種植。在當年11 月至次年1 月種植的桑葉,到6 月均可以開始養(yǎng)蠶,次年可養(yǎng)蠶2~3 批。如果次年雨季種植,最多可養(yǎng)1 批蠶。所以種植節(jié)令宜早不宜遲。
盈江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光溫條件好,雜交桑品種一般選擇粵桑1 號或桂桑優(yōu)12 號均可。目前盈江縣主栽品種為粵桑1 號。
桑苗規(guī)格執(zhí)行GB19173—2003 標準,莖粗≥0.5 cm,株高≥40 cm,純度≥99%,主根完整,根系發(fā)達,根系顏色為黃白色,無病蟲害。
施用腐熟農(nóng)家肥(牛糞、豬糞、雞糞、姬松茸培養(yǎng)廢料等)或糖廠糖泥37.5~45 t/hm2,拌入普通過磷酸鈣 750 kg/hm2,22 ∶9 ∶9 桑樹專用肥 600 kg/hm2作為底肥施用。底肥施在種植溝一側(cè),種植時注意桑苗根系不能與底肥直接接觸。
雜交桑為獲得前期高產(chǎn),種植密度要適度加大。根據(jù)盈江縣實際,按行距1.2 m、株距23~25 cm 規(guī)格種植,種植密度3.3~3.6 萬株/hm2。也可采用寬窄行模式種植,寬行距1.8 m,窄行距0.6 m,株距23~25 cm。采用寬窄行模式有利于桑園冬春季套種冬馬鈴薯、蔬菜、豆類等矮桿作物,能有效提高桑園經(jīng)濟收入。
收到桑苗后,為保證桑苗長勢均勻,防止大苗搶光搶肥,可按照桑苗大小和莖徑分成大、中、小3 類分別種植。桑苗種植前要散放在陰涼潮濕處貯放,防止失水和發(fā)熱。貯放方法:一是桑苗新鮮不能馬上種植的,把桑苗解捆散開后在陰涼處培土保濕;二是桑苗有點失水的將根埋入土中,用水澆透,讓桑苗吸水保持新鮮;三是貯放時間長的,按株距不低于5 cm 進行假植。
種植前,先將桑苗用50%多菌靈500~800 倍液浸泡消毒20~30 min;種植時,大小苗分片種植,不能混種,根系太長的可適當修剪主根,但不能剪去太多須根。
田桑的種植深度以桑苗的青黃交界處埋入土層5~7 cm 為宜,地桑的種植深度以桑苗的青黃交界處埋入土層8~10 cm 為宜,確保不干不澇。桑苗種好后,輕輕往上提一提,用腳輕輕踏實桑根四周土壤,讓根系和土壤緊密接觸,提高成活率。種植后要立即澆足透定根水,可邊栽邊澆。
桑苗種好后,距地面10 cm 的高度剪梢定干,用專用桑剪從芽的上方0.5 cm 處剪去桑枝。
桑苗定干后覆蓋黑色除草膜,可起到保水、除草、提升地溫的作用,提高種植桑苗的成活率。覆蓋黑色除草膜一是要保證桑苗破膜出來枝干不彎曲;二是破膜口要稍大,桑苗在破口中間,并用細土將膜口覆蓋嚴實,確保桑苗不被陽光曬熱的除草膜燙傷。
盈江縣冬春干旱嚴重,冬季或初春種植桑苗要注意防干旱缺水,土壤墑情較差時要及時灌溉。
進入春季后,氣溫升高,未覆蓋除草膜的桑葉或畦間溝內(nèi)開始雜草叢生,此時可進行第1 次中耕除草,幼齡桑園以人工除草為主,通過淺鋤表土,切斷土壤毛細管和雜草根系,達到除草和防止土壤水分蒸發(fā)的目的。幼齡桑園必要時可用化學除草,除草劑可選用膏劑百草枯或丁草胺,噴施除草劑時,噴頭要用罩子罩住,防止噴到桑苗。
當桑苗新發(fā)芽枝條長到15 cm 左右時,第1 次追肥,追肥可采用 22 ∶9 ∶9 桑園專用肥 300 kg/hm2進行追施,或尿素150 kg/hm2進行追施。尿素可用施肥槍兌水追施。桑樹專用肥用追肥器追施或穴施覆土,追肥視苗情可1 個月追施1 次。
7.1.1 桑褐斑病
桑葉正背兩面可見病斑,初期呈褐色,芝麻粒大小,后期擴大呈近圓形或多角形,病斑輪廓明顯??刹捎?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9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施藥,每隔7~10 d 用藥 1 次。
7.1.2 桑疫病
主要危害新梢和嫩葉,有黑枯型和縮葉型2 種,黑枯型嫩葉嫩梢黑腐爛頭,枝條出現(xiàn)長條形或梭型褐斑。縮葉型葉片出現(xiàn)褐色斑點,葉向背面卷縮,嚴重時葉片脫落。可采用農(nóng)用鏈霉素100 單位噴霧施藥,每隔 7~10 d 噴霧施藥 1 次,連續(xù)用藥 2~3 次。
7.1.3 桑里白粉病
枝條中下部葉片背面出現(xiàn)白粉狀霉斑,后期霉斑中部出現(xiàn)黃色、褐色、或黑色小顆粒,可采用70%甲基托布津1000 倍液噴霧施藥防治。
7.2.1 桑薊馬
成蟲體長約0.8 mm,淡黃色。成蟲和若蟲危害嫩葉,銼吸桑葉背面造成葉片呈現(xiàn)小凹點,葉片失水硬化、卷曲、凋萎呈銹褐色。采用40%氧化樂果1000 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 倍液防治。
7.2.2 朱砂葉螨
體色紅色或褐色,體背兩側(cè)有黑斑2 對,成蟲體長0.3~0.43 mm。成螨、若螨在葉背吸食汁液使葉組織萎縮,葉面出現(xiàn)退綠斑點,嚴重時葉片呈灰白色或火燒狀,可采用73%克螨特乳油,或20%掃螨凈可濕性粉劑3000 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