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庭 江偉英
“美好教育”是以人的美好發(fā)展為基本價值取向,以美好課程和美妙課堂為載體和途徑,旨在培養(yǎng)學生追求美好、體驗美好、創(chuàng)造美好、釋放美好的情感和能力,其本質是一種喚醒心靈、潤澤生命的教育。為了探索“美好教育”的文化內核,廣州市天河區(qū)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華南師大附小”)秉承“美好教育,教育美好”的辦學理念,從學校自身實際出發(fā),構建了面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美好教育”校本課程體系。
美好校本課程是學校為了達成“美好教育”,結合自身辦學實際,整合現有資源,設計并開發(fā)的一系列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具有校本特色的課程。在技術賦能和跨學科教學興起的時代,基于互聯網開展教與學活動的智慧學習環(huán)境逐漸成為當前教育環(huán)境搭建的價值追求,基于高階思維培養(yǎng)的課程建設也成了當前教育教學革新的方向。
為此,華南師大附小堅持“科研引領、實踐為基、創(chuàng)新導向”的指導思想,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工匠精神、五育貫通的達成為目標,筑造滿足教育教學的技術環(huán)境,深層挖掘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對小學各學科教育教學的要求和啟示,以學科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深度整合為科研方向,在實踐求證的基礎上形成了涵蓋基礎課程、拓展課程、探究課程和隱性課程等,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集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于一體的小學美好校本課程建設體系。
在“美好教育”的引領下,華南師大附小創(chuàng)新性傳承了學校發(fā)展理念、文化與經驗,倡導學生成長與教師發(fā)展相統(tǒng)一、傳承傳統(tǒng)與開啟未來相統(tǒng)一、課堂增效與課外拓展相結合,以技術賦能與課程深度融合為手段,構建小學美好校本課程內容體系,主要包括基礎課程、拓展課程、探究課程和隱性課程等。
如何充分發(fā)揮技術優(yōu)勢,利用現有資源開發(fā)設計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成系統(tǒng)的美好課程是當前需要突破的難點。為此,華南師大附小在深入分析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要求后,結合自身學校的教學實際,發(fā)揮技術賦能的作用,從課堂變革開始,逐步走向課程構建。
在語文學科方面,倡導挖掘學習的內在動力,以導圖導學教學法為核心,開展學生自由繪制導圖——基于思維導圖的師生互動/生生交流等,讓學生在繪制各種導圖過程中提升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在英語學科方面,結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原有的英語課堂教學方式和方法再次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并結合廣州版小學英語教材等,加強學生基礎英語知識的學習。
在數學、科學、信息技術等學科方面,運用STEAM 教育理念,將學科課程內容進行重構和整合,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索,嘗試構建“以基礎課程為基礎—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開展項目式學習”的“三位一體”的STEAM 課程體系,旨在幫助學生在解決綜合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基本學科知識的同時,也掌握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設計制作小賽車”,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和探究式學習來了解賽車的特點及設計小賽車要解決的問題,并通過科學實驗,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按照工程設計和技術制作過程,完成小賽車的設計任務。
此外,在跨學科教學的基礎上,學校倡導超學科課程的嘗試與探索。以高階思維培養(yǎng)為目標,整合多學科教學內容,形成面向高階思維培養(yǎng)的超學科課程。
特色發(fā)展是學校的立校之根。華南師大附小根植儒學,立足學生未來發(fā)展,大膽探索,以國學的視野、課程的視域、兒童的視角全面進行課程改革,努力為每一個學生設計特色課程,以實現“美育課程”的教與學。其中,拓展課程和探究課程是最主要的特色課程,包括人格教育課程、才智教育課程、健體教育課程、藝術教育課程以及基于實踐活動和才藝積累的探究課程。
健體教育課程包括籃球、羽毛球、武術、跆拳道等。在健體教育課程中,以傳承傳統(tǒng)民間藝術培訓項目為抓手,以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體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為重點,開設藝術體操、啦啦操、街舞、拉丁舞、民族舞、形體訓練、語言表演藝術、詩詞朗誦、形體禮儀、語藝小主持等課程,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開展聲樂、管樂、弦樂、舞蹈等藝術項目的比賽和展演,提升學校整體的藝術教育辦學層次。
藝術教育課程主要包括以古琴藝術、京劇文化、民間口技為代表的40 余項傳統(tǒng)民間藝術、管樂、合唱及聲樂等。在藝術教育課程中,注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學校開設傳統(tǒng)文化基礎課程,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以經典神話故事、古典名著入畫,進行傳統(tǒng)藝術的學習,開設中國畫、書法、剪紙、版畫、年畫、扎染、傳統(tǒng)服飾、傳統(tǒng)建筑、泥塑、戲曲人物和臉譜等課程。
人格教育課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孝仁禮教育和經典誦讀等;探究課程包括興趣小組、研學旅行、故事表演、參觀考察、學軍學農、藝術表演、才藝舞臺等。在人格教育課程和探究課程中,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融合,力求通過全方位的美的教育,將美育貫穿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各方面,滲透于各個學科,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挖掘不同學科所蘊含的豐富的美育資源。以學會感恩、學會環(huán)保、學會禮儀、學會創(chuàng)新、學會自護、學會閱讀、學會運動、學會愛國、學會交往、學會學習、學會勞動、學會守紀等“12 個學會”和走進校園學規(guī)范(學會守紀)、走進社區(qū)學感恩(學會感恩)、走進自然學科學(學會創(chuàng)新)、走進團隊學自主(學會交往)、走進軍營學紀律(學會愛國)、走進農村學樸素(學會勞動)等“六個走進”為抓手,讓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觀念,從而塑造學生人格。
校園文化是學校內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與精神氛圍,對青少年的發(fā)展影響甚大。文化底蘊深厚的學校,就會成為精神文明的校園、培養(yǎng)人才的學園、優(yōu)美整潔的花園,就一定能很好地塑造師生真、善、美的理想人格。為此,華南師大附小對校園環(huán)境進行了系統(tǒng)規(guī)劃:兼?zhèn)鹘y(tǒng)文化和現代文化于一體。
在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建方面,學校首先在校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上,力求用好每一個地方,將架空層轉變?yōu)榉沁z文化展廳,陳列了非遺壁畫、非遺介紹、非遺作品等。同時,建設非遺文化長廊等;在班級布置上,33個自然班開啟了“一班一特色,一班一非遺”的特色課堂,旨在讓學生零距離地感受非遺項目。此外,學校以非遺博物館建設為重點,搭建校園隱性非遺項目,植根非遺種子。學校的非遺博物館以展覽和作坊為主,以兒童化的非遺作品為主,賞玩結合,可觀可做,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博物館的建設突顯教書與育人的關系,突出嶺南風格,在博物館中挖掘與教師、教育相關的內容和元素,將學校的改造與非遺博物館結合,為建設現代化未來學校奠定基礎。
在現代文化創(chuàng)建方面,在學校的墻壁、走廊等地方,裝上各種宣傳畫,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展示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介紹教改信息、交流學習經驗;懸掛學生的書畫作品,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自豪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以成語故事、歷史人物等為藍本,設計一些簡單而意義深刻的壁畫,讓學生受到啟迪、鼓勵和熏陶,以培養(yǎng)學生在平凡中敢于拼搏、勇于奮斗的良好心理品質;設計深邃、浩瀚的太空場景,模擬宇宙給學生以無窮的想象空間,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太空奧秘的激情;以園林化的標準設計,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這些詩意化、主題化的學校環(huán)境都力求使學校的墻壁會說話,寓教育性、知識性、藝術性于一體,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fā)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生活的情感,增加學生奮發(fā)向上的信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在學生方面,美好校本課程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生活化,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了基本學科知識的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學生語文、數學、英語、信息技術、科學等多個學科獲得獎項,僅2020 年疫情期間,學生發(fā)表了百余篇抗疫文章,一方面說明學生有了較好的習作能力;另一方面凸顯了學生對抗疫英雄的敬佩和仰慕之情。通過美好校本課程的實施,不僅加強了教師對新理論、新理念的正確認識,還提高了教師的微課制作能力和科研素養(yǎng)。
在科研方面,已獲批《數字閱讀環(huán)境下導圖對小學生思維的影響研究》《基于數字閱讀App 的小學語文看圖寫話能力應用效果和提升策略研究》《數字閱讀環(huán)境下基于冥想訓練策略的閱讀效果提升研究》等10 多項省級課題,45項校本課題,發(fā)表論文20 余篇,出版專著10 余部。在教學成果方面,形成了獨具特色和推廣價值的導圖導學教學法、“三結合”英語教學模式以及以經典吟誦和“三步五徑”為核心的國學經典課堂教學模式等。
隨著非遺課程的建設,學校先后舉辦了“小手牽大手”的530 家長開放日活動、非遺小劇場等活動,開發(fā)了“非遺云作坊”“非遺少年說”等一系列非遺課程資源,搭建了技術賦能的非遺博物館。在科研成果方面,已成功發(fā)表《活在校園里的非遺文化種子》《新時期小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的思考》等文章。
在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結合學科核心素養(yǎng)建設美好校本課程已成為當前中小學關注的焦點。華南師大附小秉承“美好教育,教育美好”的辦學之路,發(fā)揮技術優(yōu)勢,整合現有資源,構建并踐行了美好校本課程體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未來,華南師大附小將會繼續(xù)秉持教科研相結合,深挖新型數字教育資源、STEAM 教育和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價值,加快推進美好校本課程的建設進程,共同成就美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