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體育學院附屬學校 王 琴
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又能夠結合有效情境融入到實際的生活場景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在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下,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靈活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需要注重針對性原則,尤其是小學這一基礎的學習階段。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大多數都會抱有好奇的心境,對于老師提出的一些問題會刨根問底,這就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特點。所以,教師就應該考慮針對性的教學原則,是否符合學生所能接受的程度,是否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所選取有效的問題情境需要有一定的質量保障,不能遠離學生所能理解的程度,這需要根據數學課本結合理論知識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師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來展開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所以需要一定的課本知識和理論基礎。
小學數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同時,還要注重趣味性的原則。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只有引起學生的興趣,才會促進學習效率提升。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學習的效果才會事半功倍。當學生對問題情境有了足夠的興趣時,就會對未知的答案充滿好奇。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時,需要引入一定的興趣因素,抓住這一要點提升教學的質量。小學階段中,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理解方式。五六年級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思維理解的邏輯,但是低年級的學生,邏輯思維就會較差,需要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采取不同形式的問題情境教學。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一些基礎的運算教學或數學問題都能在實際的生活中找到答案。學好數學對學生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在教學課堂中采取問題情境教學方式時,要注重參與性原則,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使學生的困惑得到解答。學生只有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之中,才能動腦思考,才會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課堂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把創(chuàng)設的一些問題結合到實際的生活之中,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并能在生活中體會、應用。
小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時,要注重挑戰(zhàn)性的原則。尤其是針對五六年級這一階段的學生,設置的問題要具備一定的挑戰(zhàn)性。學生的思維活躍,非常喜歡挑戰(zhàn)。具有挑戰(zhàn)的題目,也會激起學生的探索精神,進而提升其學習能力。教師在設置每一個問題時,都要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法,也是對學生的一個挑戰(zhàn)。通過設置情境問題,教師也能從側面觀察到各個學生在遇到挑戰(zhàn)性題目時的狀態(tài)。對于學生來說,這種挑戰(zhàn)會激起學生的思考,吸引學生的興趣,最終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小學數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時,還要注重創(chuàng)造性的原則。小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教師在課堂上采取問題情境的教學方式,既能傳授數學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給予學生可發(fā)揮的空間。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思維來看待題目,從而會發(fā)現一些不同的解題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會展現出各種新鮮的想法,創(chuàng)新意識也會得到提升,對學習數學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實踐操作可以考驗學生的動手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是非常好動的,所以教師可以將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在實踐的操作過程中。比如在講解“角的初步認識”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來驗證學習的成果。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利用身邊的一些工具制作不同的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角的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會有很多新發(fā)現。比如“角的大小與邊的長度有關系嗎?”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學生對角的相關知識內容會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解決數學問題需要學生動腦思考,所以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所設置的問題情境要有挑戰(zhàn)性和啟發(fā)性,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著名的“雞兔同籠”問題:雞和兔共同關在籠子里,共有6個頭,16條腿,來讓學生解答出雞的數量和兔的數量。教師就可以設置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半u和兔為什么要關在籠子里?”“動物都是只有一個頭,那么雞和兔分別有幾條腿呢?”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黑板上畫一些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分析解題思路,并且點到為止,再讓學生自己思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加上自身的思維邏輯,就能夠將問題解答出來。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階段中,很多學習內容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情境來創(chuàng)設問題。購物屬于生活中常見的一項活動,會涉及到運算知識。教師可以將這一過程在課堂上進行現場模擬,找?guī)酌麑W生來模擬買菜時的場景,分別讓學生飾演購物者和售貨員。對購買的物品的價格進行計算,就是一個生活化的數學問題。教師要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模擬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在這一實踐過程中會加深印象,對所涉及到的一些運算問題也會加深思考。所以現場模擬的場景,不僅讓學生對生活有所深入了解,還能從另一方面促進學生認真學習數學。
數學學習不僅需要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還要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生活中處處都存在數學問題。所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發(fā)現和探索身邊的數學知識和問題,再到課堂上討論交流,使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對學生的學習也有促進作用。
兒童對故事和游戲有很大的興趣,在課堂上加入故事或游戲的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興趣會大大提升。這種教學的方式是學生們非常容易接受和理解的。但是教師所選取的故事和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比如,在講述“元、角、分”的數學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模擬一些場景,將學生的一些文具,如鉛筆盒、尺子、橡皮等物品進行標價,再組織學生模擬一個微型超市,使學生在模擬的環(huán)境中認知元角分,體驗游戲環(huán)節(jié)和學習知識的快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搜集一些相關的小故事,在課堂即將開始或結束的時候,講給學生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便學生更認真地學習。
綜上所述,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重要意義。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有很多豐富多彩的方法,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展現。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所能接受和理解的程度,選取適合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還要注重有效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原則,并結合生活實際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