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塘市小學 丁利娜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對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要求,都較以往發(fā)生了很多改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雙翼,如何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整合資源、以讀促寫,提升寫作水平,成為備受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課題。在此,我結合教學實踐做如下幾方面探究。
以讀促寫為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注入了活力,提升了寫作教學的有效性。其主要優(yōu)勢表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1)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資料和詞匯。在以讀促寫教學中,教師會引導學生多讀,通過對文章的反復閱讀、揣摩,把握作者構思的技巧、主題的表現(xiàn)方法、語言的特點等,從而對學生的寫作產(chǎn)生有益的啟發(fā),使學生通過學習作者寫作中的精彩之處,來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與此同時,學生在閱讀中也能積累詞匯,使寫作的語言因之而變得生動、豐富。(2)以讀促寫,可以拓寬學生的寫作視野。學生在大量閱讀中,深刻體會到各類文章的長處,產(chǎn)生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和感受,自然而然就會內(nèi)化為學生的寫作能力。總之,以讀促寫的寫作教學方式,會拓寬學生的寫作視野,豐富學生的寫作思路,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1)增加閱讀量
閱讀與寫作是相互促進,相生相長的。寫文章是為了讓人閱讀,閱讀的對象是寫成的文章。學生隨著閱讀量的不斷積累,就會將這些積累內(nèi)化為寫作能力,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量閱讀的基礎是學生能寫出內(nèi)容豐富,文才橫溢的文章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興趣愛好等,為學生推薦各類閱讀資料,并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閱讀量不斷增加。學生通過閱讀的積累,可以不斷豐富寫作素材,同時在品賞所閱讀的文章的優(yōu)點后,能反思自己寫作中的不足之處并及時糾正,提升寫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在大量的閱讀中,逐步形成了語感,在寫作中就會根據(jù)自己的語感來判斷句子是否通順,有沒有語病等,進而寫出更多佳作。
(2)豐富語言積累
閱讀是一個汲取養(yǎng)料的過程,而習作則是這些養(yǎng)料催開的花朵。為此,教師要在課堂上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語言,要求學生對于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做到牢記在心,同時還要養(yǎng)成記錄摘抄優(yōu)美的字詞、句子、段落的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在記錄摘抄的同時增強了記憶,課文的語言才能轉(zhuǎn)變?yōu)樽约旱恼Z言。學生在理解基礎上的閱讀,才是有效的閱讀,才能讀有所得。因此,教師要認識到語言積累中,閱讀與理解是相互支撐,齊頭并進的。
比如,《白樺》一課中,在“品讀詩歌,感悟意境”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這樣引導學生去想象:通過閱讀,你眼前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閱讀交流中,教師相機引導,看到了“滿身雪花、潔白的流蘇、披銀霜、繡花穗……”然后,教師再讓學生讀一讀課文中的一組短語:潔白的流蘇、燦燦的金暉、姍姍來遲的朝霞、晶亮的雪花、銀色的光華、白雪皚皚的樹枝,并引導學生去思考:這樣的白樺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使學生形成這樣的認知:詩中極具美感的白樺樹,高潔、挺拔,是高尚人格的象征,抒發(fā)了詩人對家鄉(xiāng)、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再以《海上日出》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積累課文中詞語、句子,為自己的寫作提供資料。教師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課文中的關鍵詞句,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通過反復閱讀體會日出的壯麗。如“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的,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海面,顏色紅得非??蓯邸币痪溥\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學生找出擬人的關鍵詞后,感受太陽艱難的上升過程,為今后的寫作積累資料。教師接下來讓學生繼續(xù)發(fā)現(xiàn)關鍵語句并作出分析,在更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完成寫作素材的積累。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了優(yōu)美的語言,產(chǎn)生各種意境,寫作時聯(lián)想才能不斷迸發(fā)出個性化的火花。
在語文閱讀教學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制定閱讀計劃,讓學生邊閱讀,邊分析、總結,分析文章的結構、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并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找到文章的可借鑒之處,為寫作提供參考。
比如,在《寶葫蘆的秘密》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確定了“自讀自悟,感受童話的奇妙,體會人物真善美的形象”的閱讀目標。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在“閱讀感知,理清結構”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并思考這篇課文可分為幾個部分,每一部分講的內(nèi)容是什么?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閱讀的結果,最后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交流結果,有不全面之處,其他同學可以再做補充。接下來,老師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作出總結:課文的第一部分是1~4自然段,主要是寶葫蘆的主人的自我介紹;第二部分是5~18自然段,主要是講奶奶從小給“我”講許多寶葫蘆的故事;第三部分是19~21自然段,寫了“我”想擁有一個寶葫蘆的原因。這樣文章的基本思路就理清了,最后引導學生整體感知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讓學生通過對每一段內(nèi)容的熟悉、總結,得出這樣的結論:文章主要講了王葆在得到寶葫蘆之前,聽奶奶講過很多關于寶葫蘆的故事,特別想擁有這樣一個寶葫蘆。在“細讀文本,自我探究”環(huán)節(jié),教師又引導學生畫出課文中精彩的句子、重點詞語等,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寫作的技巧等。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思考,分析探究,感受到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應該如何進行合理的布局,如何駕馭語言表達情感等,從而達到了以讀促寫的目的。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語文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與作文的熟練技能。”要使學生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仿寫是重要手段。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讓學生知道在自己實在寫不出來時,讀一讀那些名篇佳作,進行模仿練習寫作,這樣會使他們感受到不一樣的寫作,激發(fā)寫作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他們自主練習,靈活應用的能力。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篇文質(zhì)兼美的值得學生模仿的佳作,從句式到段落再到文章結構、語言特點、寫作技巧等。學生只要用心練習仿寫,一定能夠促進其寫作能力的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必將經(jīng)歷一個愿寫、會寫、樂寫的過程。這也是從閱讀到學習寫作、模仿寫作、自主寫作的過程。讀寫遷移,能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成功的愉悅,使他們改變以往寫作壓力大的窘狀,成為一個能夠?qū)懗黾炎鞯娜恕?/p>
閱讀和寫作的結合,不能被語文教材所限制,因為語文教材中的資源遠遠滿足不了讀寫教學的需求。因此,教師要拓展學生讀書范圍,讓學生海量閱讀,讀整本書,更好地汲取知識的營養(yǎng),讓書香滋潤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做學生閱讀的倡導者、引導者、支持者,提升閱讀的有效性。為此,教師可以結合實際開展各種主題閱讀活動,讓學生在主題閱讀活動中有針對性地讀書,有目的性地寫作,還可以通過讀書演講比賽、讀書手抄報比賽、優(yōu)秀讀書筆記展等活動,充分調(diào)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這樣的書香氛圍中,爭先恐后地讀書、寫作,以讀促寫,妙筆生花。
綜上所述,小學習作教學中以讀促寫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教師要重視發(fā)揮以讀促寫教學的優(yōu)勢,結合當前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學生的心靈因閱讀而豐盈,讓學生的習作因閱讀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