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蘋
(廈門英才學校,福建廈門 361000)
初中生英語學習,橫亙在他們面前的一個最大障礙便是口語能力的薄弱。雖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提出,教師應該著重發(fā)展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為真正的學習發(fā)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而且解決問題是可以遷移到一個廣泛、多樣的學科和情景之中的,理想的課程是以孩子的經(jīng)驗和興趣為基礎,并為未來生活準備的。但遺憾的是,“啞巴英語”的情況依然十分普遍。
學生擔心發(fā)音不標準,語調(diào)不自然,貿(mào)然表達會犯錯、出洋相,寧愿死守沉默是金的信條。教師迷戀“授受”范式,不停地向?qū)W生輸入英語知識,非常漠視學生的輸出(即使偶有關注,也多停留在表面),并未著眼于學生言說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加上評價機制重書面輕口語(小升初、初升高、高考,英語的測試大多停留于書面),口語測評幾乎一片空白。還有傳統(tǒng)文化對“謙沖自牧”“溫柔敦厚”人格形象的強調(diào),更使很多功利主義的師生從內(nèi)心抵制用英語侃侃而談的心像塑造,進而自覺放逐英語口語表達的濡染、會通,走向言語表現(xiàn)與存在的努力。
要想扭轉(zhuǎn)上述的英語口語學習異化現(xiàn)象,必須從觀念上根治口語學習的種種心理誤區(qū),重塑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自我心像(Self image),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他們對英語口語學習的興趣,并在評價機制、氛圍營造、方法練習等方面多著力,鼓勵學生在英語口語學習中自覺濡染、會通,并最終走向言語表現(xiàn)與存在。
自我心像,是哈佛心理學家阿德勒的研究成果。說得更明確些就是:我認為我是什么樣的人。這樣的“我”的判斷會直接影響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和未來發(fā)展方向。西方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自我心像定位的高下,決定了人生境界的高下。英語口語的學習,也需要讓學生從建構自己優(yōu)秀的心像開始。
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多掌握一門語言,就好像是讓自己擁有了一種“超能力”。因為學會了用新的語言表達,可以使不同的思維模式相互激發(fā),產(chǎn)生更多的思維能量。為了深化學生的認知與體驗,從巴別塔的神話到現(xiàn)實中的精英人物,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都應該將之激活,成為學生心像塑造的養(yǎng)料?,F(xiàn)實教學中,很多教師忽略學生的心像塑造,瘋狂訓練英語考試的知識點,實在是本末倒置之舉。
其次,可結合文本上的資源,讓學生不斷與之生命融合。比如,學完《典范英語8(1)——刺猬女孩艾密》后,教師完全可以通過整體或局部誦讀、經(jīng)典臺詞模仿、課本劇表演等形式,讓學生自覺移情于小說中的人物,將各色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出來,進而深度體悟主角Amy 的思想之美、人格之美、情趣之美。對反面的資源,則應引導學生規(guī)避。如在學習完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級第二單元“Section B 2b Reading——The Spirit of Christmas”之后,為防止學生成為一個吝嗇、冷漠、內(nèi)心孤寂的人,教師可設計兩個問題“1.Do you like Scrooge? Why or why not? 2.If you were as rich as Scrooge,what would you do at Christmas?And why? ”供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思考討論,并在最后做口頭觀點表述。
另外,還可以用英文版影視、文學作品中的形象陶冶學生。教師可以精心挑選,列出目錄,讓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觀看,也可課堂上引入片段。像《獅子王》《美人魚》《冰雪奇緣》這些經(jīng)典英文版電影,學生只要置身其中,一定會受到濡染。
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指出:“語言習得目標的實現(xiàn),與學生的情感因素有著不可忽視的關聯(lián)。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學生能順利主動地完成語言學習過程?!?/p>
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營造,教師應該率先示范——課上,大膽言說,流利言說,生動言說,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英語言說的魅力;課下,有意識地大聲朗讀,積極與同行或外教老師英語交流,參加英語演講比賽或文藝活動,讓自我成為良好英語口語學習氛圍營造的引領者。
良好氛圍的營造,更需要學生的多元實踐。課堂上的英語對話,課后的英語交流——同伴之間的交流,努力改成英語對話模式;自我與自然——將自然界的花花草草視為朋友,設法用英語交流;自我與自我——所思所想,悉數(shù)切換成英語模式。此過程中,應鼓勵學生不懂便問,多多實踐。教師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付諸實踐,要大力表揚,并讓優(yōu)秀者展示。這樣,主動用英語思維、表達的風氣便會悄然形成。如果輔之以英語夏令營,或平時與國外學生的電子郵件交流、視頻交流,效果會得以進一步鞏固。
另外,家校層面亦應加強英語口語學習的重視與扶持。比如,校園的雙語廣播,開辟英語角,圖書館提供豐富的英語口語學習資源等。從考試方面加以強調(diào),在招生選拔中加試英語口語,更能推動初中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提升。
通過引入各類教學資源,一方面能夠豐富課堂的內(nèi)容與形式,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還能激發(fā)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比如,藝術的美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在感受藝術的過程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本質(zhì),是對美的追尋。音樂、舞蹈、表演等藝術元素都可以運用于口語練習之中。初中生正處于對世界的好奇階段,如果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那么英語口語甚至是英語整個學科的教學都會如虎添翼?!奥牎笔恰罢f”的基礎,教師就應該突破課堂空間限制,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累積涉及社會、生活、學習等各方面的聽力素材,這些聽力素材可以以錄音材料、英文電影、英文歌曲為載體,累積聽力素材的方式趨于多元化,既可以模仿“聽”,也可以反復跟讀“聽”。
在英文影視資源的選擇上,美劇是一個非常合適的選擇。在美劇的各個類型中,家庭情景喜劇是最適合初中學生群體的,比如廣為人知的《老友記》《生活大爆炸》,還有近幾年的《我們的生活》《摩登家庭》《少年謝爾頓》等。此類家庭喜劇情節(jié)生動有趣,里面的英文表達非常自然、貼近生活,每一集講述獨立的故事,避免學生過度沉迷,還常常有正能量勵志的情節(jié)內(nèi)容,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健康的價值觀。通過給學生輸入原生英語口語素材,一方面能讓學生學習最地道的表達方式,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知識,拓展視野,一舉兩得。
在影視資源的運用上,教師必須把握下述原則:1.一定要與課程內(nèi)容對接,自然引入。向?qū)W生展示的視頻內(nèi)容應該與課程內(nèi)容有一定的相關性,這樣才能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2.老師要注意輸入與輸出的平衡,不能單純地讓學生觀看視頻,應該呈現(xiàn)比較完整的學習過程。如在觀看的時候讓學生記錄下比較好的表達方式,觀看之后運用練習,或者讓學生對其中的對話進行改編,現(xiàn)場表演。3.可以讓學生模仿視頻中的語音語調(diào)配音表演。老師應該根據(jù)教學目標,適當?shù)卣{(diào)整教學方式,讓學生學以致用。
音樂歌曲同樣是非常適合教學的資源。教師將英文歌曲融入初中英語課堂,可以緩解學生的焦慮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聽音樂、發(fā)展音樂智能的同時,對于其他的智能,如語言智能、身體智能等也會產(chǎn)生正面的影響。通過聆聽、模仿、學習英文歌曲,學生能夠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更好地掌握各種語音學現(xiàn)象,比如弱讀、連讀、爆破音等,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感知,提高學習品位與思想境界。
在英文歌曲的選擇上,依舊需要認真分辨,搖滾樂、說唱樂等音樂形式雖然大受歡迎,但是它們的旋律和節(jié)奏并不適合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同時歌詞也不夠陽光向上。在歌曲選擇上,一些輕快的民謠和流行歌曲更適合學生的學習,這些歌曲內(nèi)容比較積極,歌詞的寫作也十分優(yōu)美,比如Westlife 的《You raise me up》《Seasons in the sun》等,能夠幫助學生對英語和音樂的學習。除了歌詞內(nèi)容,還要重視語音強化的練習,以《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為例,其在節(jié)奏上較為舒緩,伴有優(yōu)美的旋律,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歌詞進行朗讀,在此基礎上進行跟唱,歌詞中存在較多的語音現(xiàn)象(如弱讀、爆破音或連讀)都可被學生識別。當然,在音樂資源的運用上,同樣需要注意用各種形式讓學生進行輸出,還需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音樂水平能力,要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讓學生練習和展示。
微課也是近幾年教育資源發(fā)展的產(chǎn)物。聲音、視頻、動畫等多媒體的有機結合,形象直觀的知識呈現(xiàn)等優(yōu)點成為許多學生和教師學習知識、內(nèi)化知識的選擇。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英語口語類微課,讓學生通過豐富的展現(xiàn)形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及表達方式,在課后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重新觀看,補缺補漏,強化鞏固,實現(xiàn)資源的最大利用。有條件的老師甚至可以自己錄制相關的微課視頻,或以教研小組、學校為單位,制作相關的系列微課視頻,打造校園微課品牌,讓更多的學生進行學習和練習。
要想使英語口語學習不成為外在于學生生命的冷漠存在,必須使他們學以致用。可是,當下的情形是,受課堂時間所限,加上以大班為主,學生學以致用的空間不大。
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必須注意運用各種形式和方法,幫助學生“見縫插針”地進行口語練習。譬如,在預備鈴響之前到達教室,與學生進行簡要的寒暄。此時,英語老師就可以用英文與學生進行交流,給學生一個日常使用英語的機會。上課后的導入環(huán)節(jié)(warm up)老師也可以選擇與學生交流討論一些與課堂內(nèi)容相關的延伸話題,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觀點。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小組協(xié)作的項目,以任務型教學來促進學生練習和展示。當然,在講課的全過程中,老師都應該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讓學生用英語進行提問和回答,構造起全方位、多形式的英語口語運用環(huán)境,比如通過唱英語歌曲、背誦簡易的英語詩歌或把口語課上的對話整理成短文,來充實自身的語言材料,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在課堂之外,教師還可以組建與英語口語相關的興趣小組和社團。比如,模擬聯(lián)合國會議,開展英語辯論賽,開放英語角等,并與教研組其他教師進行協(xié)作,定期舉辦英語口語類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配音大賽、英語歌曲大賽、英語話劇表演等,讓學生能夠在各式各類的活動中練習和提升英語口語水平。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學習、自我糾錯和同學糾正,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減弱了對英語口語的心理焦慮感。教師還可以設計專門的交際策略訓練活動,創(chuàng)編一些含有交際策略的示范對話,幫助學生理解交際策略在語言交流中的作用,強化英語口語交際策略意識。例如,提醒學生在演講、辯論或講述個人經(jīng)歷時,適當運用動作、表情、手勢等輔助語言表達,適當停頓以便對所述內(nèi)容進行思考和調(diào)整。
針對不夠自信的學生,教師要給予理解之同情,多看優(yōu)點多鼓勵,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他們口語表達的信心。學生口語素材有限,教師就應該給學生多補充一些語料,比如相關話題的詞匯和表達句型,讓學生自己進行重組和運用,保證他們能夠獲得一些成就感。學生有所進步之后,老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讓他們獨立收集和積累相關素材,并且以小組協(xié)作的形式,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幫助。在學生的能力水平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再讓學生進行更復雜和有挑戰(zhàn)的口語練習,比如辯論、演講等。教師在口語訓練的過程中,應以鼓勵、表演為主。但對于學生們在講英語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語法錯誤,教師必須及時地對這些錯誤進行糾正,如果不能及時糾正,當成為習慣時學生就很難改正這些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