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英瑜
基于食品安全的農產品檢測技術
陶英瑜
(長春職業(yè)技術學院吉林長春130033)
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日益關注,而農藥殘留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加強對農藥殘留的嚴格把關十分重要。文章從酶抑制檢測技術、化學檢測技術以及化學速測檢測技術入手,分析了檢測技術在農產品安全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改進措施。
食品安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不斷發(fā)展,人民群眾消費觀及生活質量也因此得以提升,使人們對于進食產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農產品產業(yè)化發(fā)展過程中,為提高自身利益,加快農產品生長速度,對于磷酸胺、磷酸酯等農藥愈加依賴。不合理使用化學農藥,導致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偏高,影響了消費者的食用安全,嚴重者還會引起中毒死亡[1]。因此,農產品農藥殘留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實施較為有效、迅速地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通過對食品安全的農產品檢測技術進行深入分析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在農產品生長的過程中,可促進農產品快速成熟的手段,便是施以相適應的農藥,施加的農藥會殘留在農產品表面上,隨著人們進食農產品,進入到人體,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命健康。在進食了含有危害性較高、氧樂果或者磷類農藥殘留的農副產品后,致使機體出現(xiàn)頭暈、腹瀉以及惡心等急性中毒癥狀,增加慢性中毒的發(fā)生概率,給機體造成較為嚴重的損傷,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較高的食物,會造成殘留物質堆積在人體內部,使機體免疫力日趨下降、消化系統(tǒng)功能代謝紊亂或變態(tài)反應疾病,嚴重威脅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2]。對于消費者來說,農產品的安全非常重要,應加強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通常來講在農產品市場中有機磷等殺蟲劑是占比相對較高的農藥殘留種類,為了使檢測目標能夠在短時間內得以完成,在檢測技術開展的過程中,應著重對此類農藥進行檢測。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技術與其他檢測技術不同,是一種檢測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新型技術。由于拉曼射線自身的吸附功能較強,能夠將特殊的物質吸附在納米級粗糙物體表面上[3],因此在對農產品進行檢測時,可以通過使用拉曼射線的這一特點,對殘留的農藥進行勘測,使農藥殘留的有效檢測能夠得以實現(xiàn)。
分子印跡技術可將殘留在農產品中的農藥成分進行聚集,通過自身吸附功能,實現(xiàn)對農副產品的有效檢測。此技術可在較為復雜的物質中,對目標化合物進行快速地捕捉及識別,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能夠得到保障[4]。此外,由于分子印跡技術在成本投入方面相對較低,且自身的理化性質較為平穩(wěn),因此在進行有機磷農藥的方法選擇時,此技術通常都會成為首選。
由于活體生物可以很快的反應出農藥的殘留物,所以蠅科類昆蟲成為進行活體檢測操作的首選。對其進行農副產品試樣的喂養(yǎng),根據(jù)應科類昆蟲的死亡率,對農藥殘留量進行判斷[5]。雖然此種操作方法較為便捷快速,但在準確度上還有待考察。
化學速測法具有還原性較強、適用范圍較廣以及閾值較低易反應等特點,可對農藥進行分解還原等化學反應,從產品中檢測農藥的殘留量,通常應用在有機磷化學農藥的快速檢測中。根據(jù)自身可與氧氣進行還原反應的原理,相關專業(yè)檢測操作人員可通過紫紅色顯色液對檢測產品進行染色處理,將金屬催化劑液體適量滴注在經過染色處理的部位,仔細觀察靜置5~10 分鐘后的反應效果。若進行檢測的樣本存在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則進行染色處理的實驗部位,顏色會出現(xiàn)逐漸褪色的現(xiàn)象[6]。其主要原理是金屬催化劑與磷酸胺、磷酸酯等農藥殘留物質進行密切接觸后,會產生氧化還原的現(xiàn)象,通過水分進行分解,生成醇類及磷酸類物質。此時,顯色液體與經水分解的產物進一步發(fā)生反應,進行染色的樣本區(qū)便會出現(xiàn)逐漸褪色的現(xiàn)象。由此可見,檢測時間較短以及操作方式較為簡單便捷的化學檢測技術,可使多個農產品樣本同步檢測的需求得以實現(xiàn)。但由于外部的環(huán)境因素對化學檢測技術極易產生干擾,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權威性以及準確度,因此,在實際使用范圍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僅適用于有機磷殘留化學物質的檢測。
為了預防病蟲害對農產品造成損害,可以適當?shù)貞棉r藥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但過量的使用會導致農藥殘留在農產品表面上,影響人體健康。經常應用在農業(yè)生產中的農藥,主要可分為氨基甲酸酯類和有機磷類這兩種類型。在開展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工作時,可以從這兩種類型的農藥著手。酶抑制檢測技術在進行判斷農產品中殘留的農藥是否超標操作時,可對相關脂類和有機磷農藥靈敏性較強的酶進行檢測[7]。此外,該技術對于檢測技術資金投入相對較少,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省了檢測成本,而且在進行酶抑制檢測技術操作時,不用借助其他工具進行輔助,較為簡單便捷,因此,酶抑制檢測技術在實際檢測工作中的適用范圍較為廣泛。由于在進行應用酶抑制檢測技術時對于酶自身的質量要求較高,為了保證檢測的結果,需要加強對酶試劑品質與活性的監(jiān)控。
為了有效控制殘留的農藥化合物對人體造成的損害,應加強檢測食品中殘留農藥的力度。通過應用較為快速嚴格地驗證農藥殘留的技術及方法,使殘留農藥的檢驗結果得到保證。為了追求更高的精準度以及靈敏度,在進行檢測殘留農藥,應用較為廣泛的便是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合技術,通常選擇離子模式,依據(jù)離子的比例關系以及相對保留時間和特性,對農產品殘留農藥中具有揮發(fā)性質的有機物質進行確認分析,對降解殘留的農藥進行檢測。
由于我國相關部門對于食品標準制定的初期階段的研究投入較少,沒有有效執(zhí)行標準措施,使現(xiàn)存食品標準等級的整體質量相對偏低。為了使科學性較低、不合理的食品等級標準現(xiàn)狀能夠得以改變,有關部門應在全面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后,對相對發(fā)達較好國家制定食品等級標準的經驗進行參考借鑒,促使制定出來的食品等級標準,能夠逐漸與國際化接軌,進而使我國食品等級標準綜合質量水平能夠得到全方位的提升[8]。此外,為了使食品等級化標準能夠全方位多角度覆蓋,可加強優(yōu)化食品安全檢測結構設計的布局,使相關資源使用價值的最大化能夠得以實現(xiàn)。與此同時,為了使有關部門對整個社會的食品企業(yè),能夠進行較為全面有效的信用評估分析,可建立相關的食品安全信用等級體系,使食品安全能夠得以完善。
為了保障農藥檢測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應建立較為良好有效的檢測農藥殘留的環(huán)境。為防止溫度、濕度等客觀因素影響檢測的結果,相關部門對于檢測環(huán)境的管理工作要加以重視,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在進行管理檢測環(huán)境時,應時刻檢測實驗室的清潔度和整潔度,使實際檢測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對于可能會影響檢測結果潛在的干擾因素,應進行嚴密地勘察,以便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并將其清除,提高檢測結果的有效性和準確性[9]。檢測工作人員應定期對檢測儀器進行維修保養(yǎng),使檢測儀器的運行性能與應用狀態(tài)能夠時刻保持在理想的狀態(tài),利于檢測儀器的使用壽命能夠得以延長。
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開展過程中,檢測人員作為此次工作的主導者和組織者,占有重要地位[10 ]。因此,檢測人員專業(yè)水平的高低程度,對于整體農藥殘留檢測工作進展速度以及工作質量水平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基于此,為了農藥殘留檢測結果的精準性能夠得以保證,應定期對參與農藥殘留檢測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yè)的培訓,提升檢測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專業(yè)操作技能水平。與此同時,為了加強檢測農藥殘留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有關部門應對定期開展檢測相關的教育工作,對檢測人員的檢測行為進行標準化規(guī)范,防止在開展檢測操作過程中發(fā)生失誤,造成檢測結果出現(xiàn)偏差。有關部門應制定實施較為優(yōu)秀的人才引進政策,促使大量操作技能水平較高的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被吸引,參與到農藥殘留檢測項目工作中[11 ]。為保障培養(yǎng)多元化專業(yè)化人才工作的資金充足,應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建立一支專業(yè)性較強、工作效率較好的農藥殘留檢測隊伍。
為了使食品安全問題對社會的影響及危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得以降低,有關部門應建立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組建針對性較強的工作部門,同時將工作內容和工作責任落實到個人身上,強化檢測工作人員責任意識,將績效考核體系與責任體制進行有效結合,促進食品安全執(zhí)法部門加強自身的管理力度,避免出現(xiàn)問題后相互推脫的現(xiàn)象發(fā)生。與此同時,有關部門應對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的開展進行充分的支持,出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資金投入供應充足,保障經費能夠落到實處,增加殘留農藥的檢測技術,積極引進專業(yè)技術較為優(yōu)秀的檢測工作者,與時俱進地更新檢測儀器,使殘留農藥檢測的工作質量水平能夠得以提升。此外,為了保證食品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有關部門應充分履行自身的監(jiān)管職能。
我國進行開展的食品安全檢測工作,與其他發(fā)達國家相比較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食品企業(yè)的參與度相對較低。發(fā)達國家將食品企業(yè)看作檢測體系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做到了從源頭進行控制,降低了食品安全不良時間的發(fā)生率。由此可見,提升食品企業(yè)的檢測水平,可從根本上保證食品安全。應嚴格監(jiān)控出廠食品的質量安全,對于檢測后未達到標準的食品,不予上市[12]。為了避免質量相對較低、污染度較高的農作物原料進入車間進行生產加工,需加大原材料相關檢測的工作力度,使生產出來的成品質量安全能從根本上得到控制?;谖覈壳笆称沸袠I(yè)的實際情況來看,僅靠食品企業(yè)進行自覺的控制,難以保證食品的質量安全。因此,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充分履行自身的監(jiān)督職能,嚴格監(jiān)管食品企業(yè),同時還可以鼓舞人民群眾參與到監(jiān)督食品企業(yè)的生產工作中來,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力量。
較為多樣化專業(yè)化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提供了準確性較高的保證,降低了農藥殘留產生的風險。與此同時,政府以及相關部門也充分發(fā)揮了自身監(jiān)督職能,對于食品企業(yè)以及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的開展進行宏觀的監(jiān)管調控,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進檢測技能較高的專業(yè)人才,壯大檢測工作隊伍,促使整個檢測過程更加系統(tǒng)化,鼓勵人民群眾積極地參與食品安全的監(jiān)管工作,推動農產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發(fā)展及落實,使人們使用農產品的安全能夠得到保障,推動農產品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實際推廣價值。
[1]唐超.農產品中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研究[J].化工設計通訊,2020,46(9):87-88.
[2]王鵬.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應用及優(yōu)化措施[J].山西農經,2020(16):131-132.
[3]林世爵.省農科院監(jiān)測中心:攻克重金屬檢測關鍵技術筑牢農產品質量安全屏障[J].廣東科技,2020,29(8):46-49.
[4]馬妍.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檢測食品及農產品中非法添加劑的探究[J].現(xiàn)代食品,2020(13):88-91.
[5]蔣雯.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應用及優(yōu)化措施[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20(11):236-237.
[6]劉文濤.農產品質量檢測中無損檢測技術的應用實踐微探[J].農村實用技術,2020(7):89-90.
[7]張海霞.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及風險控制分析[J].南方農業(yè),2020,14(18):170;172.
[8]丁靜.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及現(xiàn)場快速檢測的分析[J].食品安全導刊,2020(18):187-189.
[9]謝維利.農產品中重金屬污染及其檢測技術[J].食品安全導刊,2020(18):138-140.
[10]趙璐瑤,楊曙明,王濟世,等.農產品中β_2-激動劑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分析試驗室,2020,39(6):735-744.
[11]高鵬.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在初級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中的實踐[J].廣東蠶業(yè),2019,53(12):46-47.
[12]于輝.農產品中農藥殘留檢測前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淮陰工學院學報,2020,29(3):66-70.
陶英瑜(1976- ),女,漢族,吉林長春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科學、思想政治。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8.30
S481.8
A
2095-1205(2020)08-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