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膠州市第六中學 高 坤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歷史觀念的培養(yǎng),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調動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使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策略,不斷提高歷史教學效率和質量。
在培養(yǎng)歷史觀念的過程中,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原則,這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觀學習知識、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進而了解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以及近代人民艱苦奮斗的歷程。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后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推動了經濟發(fā)展和世界各國的交流。 學習歷史能對過去事情有詳細了解,明白不同時期國家的發(fā)展狀況,同時要以史為鑒,總結出豐富經驗,實現靈活有效運用。
1.歷史事件教學。
通過學習歷史事件,可以領悟人生哲理,培養(yǎng)優(yōu)秀精神品質。 教師在講授歷史事件的時候,一定要尊重客觀事實,確保事件的真實性,不能人為地改動。在現代化社會中,學生通過各種媒介了解歷史,但是,有的影視作品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對事件進行人為改造,這是不尊重歷史的做法,容易對學生產生誤導。 因此,在對歷史事件進行評價時,要站在客觀角度上,不能受主觀意志的影響,這樣才能分清是非、辨析對錯。 教師引導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還原歷史真相,減少不利因素影響。
2.組織辯論。
因為初中生的思維是非?;钴S的,所以,組織學生參加辯論可以激發(fā)其學習興趣,進而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例如,曹操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曹操展開辯論。 在辯論結束后,教師進行總結。 教師要讓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去思考問題,突破傳統(tǒng)觀念中對歷史人物的了解,養(yǎng)成正確思維模式,為今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辯論中容易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挖掘出歷史背后的真相,從而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3.利用多媒體。
隨著時代發(fā)展,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效。 多媒體可以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大大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 大量的理論灌輸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聊,豐富多彩的畫面展示,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教育意義的歷史電影,并讓他們寫觀后感。 這也是培養(yǎng)歷史觀念的一種方法。 將歷史課程教學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對于提高課堂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4.開展教學活動。
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觀念除了理論傳授之外,還要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更好地學習。 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準確把握人物性格特點,在相互配合中完成教學活動。 開展活動可以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減輕學生內心壓力,從而對歷史有重新認識。 教學活動形式要多樣化,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讓所有人都參與進來,有利于提升整體水平。 歷史觀念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使其在領悟中形成正確認識。 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能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使其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層次的了解,促進歷史觀念的形成。
5.聯系實際生活。
教師在生活中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發(fā)現身邊的歷史知識。 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歷史觀去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例如,長城是一項偉大的建筑,修建長城的主要目的是保家衛(wèi)國,抵御外敵入侵。 學生通過對長城的了解,可以學習古人頑強拼搏的精神,當困難來臨的時候,要敢于挑戰(zhàn),實現自我的突破。 很多地方都有歷史古跡,教師可以利用周末、暑假組織學生參觀,使其在親身感受中被古人偉大智慧所折服。 讓生活成為歷史學習的大課堂,盡情領略其中的風采,不斷豐富自身知識儲備。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觀念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要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