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皋初級中學 王艷紅
微格教學也叫微型教學或者微觀教學,指的是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訓練師范生或教師教學技能的系統(tǒng)方法。 美國學者德瓦?!ぬ亍蹅愓J為,微格教學就是一個縮小的、可控制的教學環(huán)境,比普通的日常教學環(huán)境精簡。 這樣,教師就容易控制,能提高教學效率。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不少教師的歷史課堂都出現(xiàn)了讓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等問題,這是無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 如果教師能嘗試開展微格教學,在可控的短時間內設計教學內容,那么,或許就能讓歷史教學變得更為生動,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在開展微格教學時,首先要注意學科整合,要嘗試讓學生體現(xiàn)出創(chuàng)造性和學習活力。 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常常將語文、美術等其他學科和歷史學科結合在一起,這樣能讓學生感受歷史之美,從而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盛唐氣象》時,我嘗試采用學科整合的方式,將不同學科內容整合在一起開展教學,用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我將隋唐時期的詩歌、繪畫、雕塑作品等整合在一起,用多媒體展示出來,這樣就能和語文、美術等其他學科有機地整合起來,同時,也能讓學生產生新鮮感,從而激發(fā)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我鼓勵學生大膽開展搜索活動,嘗試尋找其他能代表隋唐文化的作品,并且鼓勵學生參與到演講活動中。 每個學生可以選擇其中的一樣事物,用演講的形式表述自己為何認為它才是隋唐歷史的代表。 這樣的活動不僅有趣,而且很有新意,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
初中學生都比較活潑好動,我在教學中嘗試利用了學生的這個特點,將課本劇融入教學中。 我根據課堂教學內容設定好一定的劇情,讓學生進行表演。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要思考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該人物的行為和思想,從而對歷史有更深刻的感悟。
《明朝的對外關系》一課的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知道戚繼光的抗倭斗爭。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加深印象,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小組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通過扮演鄭和、戚繼光等人物獲得更深刻的體驗,進而對人物形象有更深的了解,也對當時的歷史有一定的認識。 在學生表演后,我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既然鄭和下西洋有很大的風險,他為什么還要先后七次下西洋呢? 這個問題能促使學生更深刻地進行思考。
角色扮演的時間一般不會很長,大概三五分鐘,加上引導和講解的時間,也不會超過十分鐘。 這樣的教學形式比較符合微格教學的要求,同時,這樣的教學形式也能讓學生增添體驗感,從而提升參與興趣。
小組合作活動也是微格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通過小組活動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展開頭腦風暴式的學習,進而對各種歷史問題有更深入的探究,從而促使學生快速地掌握各種歷史知識。 這樣的課堂自然會更具有實效性。
例如,在教學《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時,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鼓勵學生展開自主探究,一起來探討“君主專制的強化”是如何實現(xiàn)的。 學生在探討中發(fā)現(xiàn)了軍機處的重要性——它代表了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頂峰。 學生就此問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有學生提出了“物極必反”的看法,認為當君主集權發(fā)展到鼎盛時期后,必然會出現(xiàn)衰敗。 我肯定了學生的大膽設想,并鼓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可以嘗試自主搜索相關信息,驗證自己的觀點。 小組同伴也可以幫助其進行研究分析。
微格教學相當于一個微型的課堂,在這樣的教學形勢下,小組合作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展開討論,而教師也能更方便地參與學生的討論中,對學生加以引導。 在課后,教師可以根據微格教學實錄來分析學生的討論情況,并思考如何才能更合理地展開引導,進而提高教學水平。
在微格教學中,必然要使用各種現(xiàn)代化的媒體演示工具,教師在教學時要融入現(xiàn)代媒體培訓演講技能、電子板書技能、多媒體教學技能、網絡資源利用技能等。 我在教學中嘗試利用網絡和電子白板推送各種主題資料,引導學生展開探究討論,這樣能讓學生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鴉片戰(zhàn)爭》時,我嘗試在微格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相關資料,鼓勵學生思考鴉片戰(zhàn)爭的發(fā)生、發(fā)展,并思考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的影響。學生閱讀了各種資料,并觀看了《鴉片戰(zhàn)爭》等影視劇資料,發(fā)現(xiàn)鴉片戰(zhàn)爭的發(fā)生在當時是不可避免的。 英國作為當時頭號的資本主義工業(yè)強國,不斷對外進行殖民主義擴張,開辟國外市場,在用鴉片沒能打開中國大門的情況下,便發(fā)動戰(zhàn)爭,要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 此外,我還組織學生圍繞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進行思考,說說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的社會性質、主要矛盾等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因為我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資料,所以學生的探究會更加深刻。
在主題探究中,可以將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融合在一起,這樣設置的微格課堂就會更有效,能將教學活動內化于學習主體自身的探究和生活中。
加強探究分析,是指要求學生圍繞一定的問題,用研究歷史的思路去掌握相關知識,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而目前,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僅限于教材內容,而缺少來自自身的感悟和體驗。
例如,在介紹辛亥革命的意義時,教師可以一改常規(guī)講述分析的傳統(tǒng)做法,采取當今非常流行的辯論賽的方法,把學生分成正反兩方,讓他們對辛亥革命是否取得了成功進行辯論。 他們認真閱讀課文,收集資料,形成觀點,展開辯論。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對辛亥革命的意義進行總結,從而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掌握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一定要從新課程理念出發(f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教材的內容與精髓。 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讓學生去探索、思考歷史教材中所蘊藏的深刻道理,學會用辯證的、唯物的史觀來看待重大歷史事件與人物。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嘗試將微格教學融入教學實踐中,將能很好地豐富教學內容,讓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變得更精細,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可控,更利于生成,這樣就能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