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茂蘭 (江蘇南京市浦口實驗小學)
PBL 是problem-based learning 的簡稱,譯為問題式學習,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基于現(xiàn)實世界,以學生為中心,以自主發(fā)展為宗旨的教學理念。PBL 教學理念革新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促使學生能動高效地學習。小學科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啟蒙課程,以探究為主要學習形式,在教師的指導、組織與支持下,學生通過手腦雙揮、實踐體驗等方式去探究科學問題,自主建構科學知識、習得科學方法、形成科學思想。探究式學習以問題為主線,基于真實情境,主張做學思融合,強調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踐創(chuàng)新等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問題式學習與探究式學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適合于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筆者結合“擰螺絲釘?shù)膶W問”一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PBL 教學理念,優(yōu)化科學課堂教學方法,將問題式與探究式學習有機融合,以提高科學課堂教學質效。
“正是問題激發(fā)學生去學習?!眴栴}是知識的源泉,是學習的引擎,是探究的載體,是教與學的紐帶。PBL 教學理念主張問題驅動學習,從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開始,提出一個好的問題是有效學習的前提條件。好的問題具有強大的驅動力,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催萌學習動機。驅動問題是教學的核心問題,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服務,是教學的軸心。
好的問題能夠促進學生思考與探究,教師要精心選擇問題,用優(yōu)質問題去吸引學生注意、點燃學生思維、推進教學進程。科學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倡導尊重學生、依靠學生,教師在精心選擇問題時,同樣應當基于學生立場,立足已有知識和經驗,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使驅動力量最大化。例如,在教學“擰螺絲釘?shù)膶W問”一課時,教師選擇了生活中的一個小問題作為切入口:“老師發(fā)現(xiàn)教室后面書架櫥門搖晃不穩(wěn),我們來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教師邊說邊請學生觀察櫥門?!笆锹萁z釘松動了?!奔淄瑢W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似地大聲說?!澳阏鎱柡Γ 苯處熯叡頁P邊問,“誰愿意幫老師把櫥門修好?”“我來,我來。”學生一個個爭先恐后地要當修理工?!罢l先說說應該怎么辦?”教師沒有急于讓學生動手,而是進而提出思考性問題?!坝寐萁z刀把螺絲釘擰進木頭去就行啦!”乙同學迅速回答。“這個主意不錯!”教師邊說邊引入課題“我相信大家都會擰螺絲,不過大家可別小看擰螺絲,這里面還有許多學問呢!”顯然,書架櫥門問題吸引了大家注意,激發(fā)了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促使他們產生了強勁的探究驅動力。
情感與認知相輔相成,情感促進認知,認知孕育情感,而情境是情感的發(fā)泡劑,情境帶有情緒色彩,生動具體的情境給學生以感性體驗,催生學生的積極健康情感,情境化是科學教學的重要方法,情境化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用情感發(fā)動和促進學習。PBL 與科學教學都主張創(chuàng)設現(xiàn)實情境,在科學教學中,應避免單調直白的提問。問題的呈現(xiàn)常常以情境為載體,將科學問題融入現(xiàn)實情境,以優(yōu)化提問的藝術,提高問題的效度。
“經驗制造一切未來?!苯涷炇沁^去成果的積淀,可以照亮前進的道路,可以預料未來的結果,有助于解決未知的問題??茖W探究基于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經驗,情境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喚醒和調動學生已有經驗,促進學生將已有經驗遷移到當前問題情境中,用來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PBL 理念強調在真實的情境中對驅動問題展開探究,使學生像科學家一樣真實經歷科學研究過程。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要求情境真實而有趣,新穎而誘人,以激發(fā)學生情感,調動學生欲望?,F(xiàn)實的問題情境,能喚醒學生生活經驗與學習經驗,為探究奠定情感基礎與經驗基礎。例如,在教學“擰螺絲釘?shù)膶W問”一課中,教師把“擰螺絲釘?shù)膶W問”融入真實的修櫥門情境,學生爭先恐后地都想修櫥門,教師趁機問道:“你們見過螺絲刀嗎?會用嗎?”“我家就有螺絲刀,我用過好幾次呢!”丙同學自豪地說。“我還和爸爸一起用螺絲刀修理過電腦呢!”丁同學不甘落后。學生的回答顯示絕大多數(shù)人具有一定的經驗基礎,于是教師繼續(xù)提問考驗他們:“老師這兒有幾把大小不同的螺絲刀,你準備選擇哪一把螺絲刀?”“我選大螺絲刀!”“我選柄粗的螺絲刀!”顯然,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比較豐富的?!澳銈?yōu)槭裁催@樣選?”教師追問道。“省力呀!”丁同學脫口而出?!罢娴氖沁@樣嗎?那就請你試試看!”丁同學欣然接受了使命,只見他手法嫻熟,三下五除二便把螺絲擰緊了,輕輕松松地把櫥門給修好了?!肮徊诲e!”教師給他豎起大拇指。正確的選擇讓他體驗到大螺絲刀省力的效果,已有經驗幫他迅速解決了當前問題。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闭n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大花園,不應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搞獨裁,學生在學習中不能搞單干。師生應構建成學習共同體,開展協(xié)作性活動,師生應精誠團結,生生應精誠合作,同研討共探究,一起尋找問題解決的辦法。
合作共學是有效學習的必由之路,合作讓學生交往互動、化零為整,合作使學生凝心聚力、智慧共享。合作探究是PBL理念燭照下的小學科學教學方式,合作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與成長,合作是為了共同的目標與理想。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發(fā)揮組織引領作用,當好領頭雁,為學生導航,給學生鼓勁,帶領學生飛得更高更遠。在合作學習中,同伴之間應敞開心扉、親密合作,積極參與小組討論、集體交流,通過協(xié)商方式獲取問題解決的策略。例如,在教學“擰螺絲釘?shù)膶W問”一課中,在櫥門問題解決后,教師趁機向學生揭示了“輪軸”概念,同時提出“制作最省力的輪軸”的活動任務,學生在制作輪軸中研究輪軸,從而認識輪軸、了解輪軸、應用輪軸。為了有效完成活動任務,教師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借助集體的力量去制作、實驗,教師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給每個小組提供統(tǒng)一的材料,各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圍繞活動主題展開探討。小組成員積極獻計獻策,個個動手操作,通過合作學習,親歷體驗,學生對輪軸的省力作用有了深刻認識、理解。
學習的道路如同崎嶇不平的山路,探究好似攀登山峰,對于身心尚未完全發(fā)育成熟的小學生來說,要想成功登上山巔,僅憑個人力量是很難實現(xiàn)的,必須得到他人的幫助,依靠他人的力量和智慧,必須借助一定的支架。合作是必經之路,在師生合作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為學生設計和搭建學習支架,而不是教給學生現(xiàn)成的知識。學習支架如同登山輔助工具,可以讓學生在前進過程中有所支撐,降低攀登的難度,提高攀登的進度。
學習支架是多維度的,可以是學習導單,可以是有效的提問,可以是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是實驗材料的提供,等等。精設支架的目的在于把復雜的學習任務予以分解,在學生學習遇阻時給予啟發(fā)誘導,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助力加油,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問題,獲得知識的意義建構,把學生的智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例如,教學“擰螺絲釘?shù)膶W問”一課時,在學生制作和研究輪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設計了活動導單,在導單中有制作方法、實驗要求等提示,同時給學生提供了一套螺絲刀、若干螺絲釘、長短不同的木棍、粗細不同的圓木段等結構性材料。在操作活動結束后,教師通過幾個有機聯(lián)系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歸納總結實驗結果,建構出“輪子越大越省力”的規(guī)律?;顒訉巍⒉牧?、提問等成為學生探究學習的腳手架,讓學生明晰了探究活動目的、方向、方法、步驟,為學生動手制作、實驗開展與問題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為學習任務的有效完成推波助瀾。
PBL 的最大特點是有成果,這里的成果是學生創(chuàng)制出的一套能解決問題的可行產品,這些產品又稱制品。精心制作成果是PBL 理念觀照下的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讓學生動手實踐,親手制作出可行性產品,并組織學生對成果予以展示交流,分享成功的喜悅與學習的經驗。
“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如果你把思想與同伴互換,你將得到兩個思想?!睂W習需要分享,需要交流,成果展示讓學生交流情感、溝通信息、交換思想,成果展示讓學生分享果實、分享快樂、分享經驗。展示分享讓成果得以推廣,使學習效果最大化。在教學“擰螺絲釘?shù)膶W問”一課中,教師引導各組學生精誠合作,協(xié)同操作,完成了輪軸的制作與實驗探究之后,學生展示制作成果,匯報實驗結果,共同交流分享,互相碰撞總結,共同建構出“輪與軸相差越大越省力”的規(guī)律,圓滿完成了科學探究任務。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踐行PBL 教學理念,凸顯“問題”“情境”“合作”“支架”“成果”五大要素,讓PBL 教學與科學探究有效對接,為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開辟出一條新型高效的科學教學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