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茍巧柔
進入21世紀后,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得無法按年齡計算事物的更新。每天都有新的發(fā)明和技術出現。作為一種相對較新的事物,攝影可以在動蕩的歷史浪潮中向前推進,而不會保持沉默。我認為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常設,另一個是新的。
TikTok以短視頻而聞名,盡管每個視頻只有15秒,但最終決定用戶是否向下滑動到另一個視頻的仍然只有前3秒。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構圖是電視攝像師的必備基礎,但在新聞攝影領域,很多攝像師都不太關注它。視覺沖擊力不足,內容便會顯得平淡,沒有多少人會有耐心停下來看一看你平淡的外表下是否有一個有趣的靈魂。求奇求新,為觀眾提供意想不到的鏡頭與角度,增強新鮮感,這樣才能真正把觀眾留下來。
如果構圖視覺沖擊力不足,則內容將顯示為純色。追求新穎,為觀眾提供意想不到的鏡頭和角度,并增強新鮮度,從而真正留住觀眾,是媒體從業(yè)者應該做到的。
技術變革(色彩、像素、攝像技術技巧等)讓視頻的品質得到提升,以及現在短視頻、豎屏視頻、Vlog等各種視頻形式涌現,讓視頻有了更多的展現形式。使用的便利和互聯網的暢通激發(fā)了人們進行內容生產與傳播的潛能。如今,大量的用戶都選擇通過使用網絡平臺來進行交流和展現自我。就短視頻而言,直播化和社交化的特征逐漸加強,4G技術的提高,為短視頻的移動直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加之傳播技術的不斷突破及Wi-Fi熱點的普及,移動視頻直播的門檻變低,人們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在移動直播應用注冊一個賬號,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視頻直播,每個網民都有機會成為“麥克風”和“攝像機”的擁有者。
技術是移動短視頻不斷發(fā)展的基礎,但并不意味著技術決定著它的一切,移動短視頻的發(fā)展是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結果。
技術的進步(顏色、像素、相機技術等)提高了視頻的質量,現在出現了各種視頻格式,例如短視頻、豎屏視頻、Vlog等,為視頻提供了更多的呈現形式。使用的便利和互聯網的順暢流動激發(fā)了人們進行內容制作和傳播的潛力。
以TikTok短視頻APP為例,它的前3秒將決定觀眾會不會觀看,而由視頻內容決定觀眾將不會繼續(xù)看下去(或是否點擊喜歡)。回到新聞攝影機的范圍,作為新聞,視頻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傳達信息。新聞中的可讀信息是衡量新聞價值的關鍵。在這個每個人都在尋求新技術的時代,我們是否能堅持內容,有底線和也有突破,我認為這是時代向我們提出的挑戰(zhàn)。
技術是思想表達的支撐。另一方面,技術可以因為思想而得以體現。如何巧妙地表達思想,以及如何利用思想體現出精湛的技術?顯然,思想和技術是密不可分的。
思想基于技術。當我們在思想中有了想法時,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表達它們并將其傳遞給他人。作家依靠文字來傳遞,畫家依靠藝術作品來傳遞,攝影師則依靠鏡頭圖像來傳遞……不管哪種方式,都有不可或缺的要素技術。技術的任務是通過鏡頭傳達許多信息,并使人們感受到它的藝術魅力。
技術可以因為思想而得以體現。攝影本身就是一項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任務,同時攝影方面的技術因素對于新聞攝影整體的效果具有直接性的影響。在當前信息技術發(fā)展相對較快,因此新聞的硬件設備在此環(huán)境下更新換代的技術相對較快,同時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甚至會對原有的媒體產生一定程度的沖擊,從而造成了原有的新聞硬件設備所運用的范圍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3D動畫和無人機航拍等數碼相機技術的應用和普及,令以往的新聞硬件設備的局限性逐漸突顯出來。同時,隨著移動設備的迅速變化和照相設備的便攜性,新聞攝影機已不再是攝影師的“獨特技能”。通常,新聞攝影機還沒有來到新聞站點,不同類型的新聞所關聯的視頻還有圖像已經在互聯網上以壓倒性的優(yōu)勢傳播開來。此時,如果新聞攝影工作者發(fā)布類似的視頻或圖片,那么觀眾將很難提起興趣。因此,思想是視頻的靈魂,不管技術多少,無想法的視頻只能是無意識的疊加。
1.編導意識
這是許多文獻中提到的一種意識。只有當攝影師對拍攝前制作電視節(jié)目的意圖有深刻的了解,并且在此基礎上,從電視節(jié)目的整體視角和照相機的專業(yè)角度出發(fā),才能將其內在化并讓自己通過將捕獲的內容轉換為電視節(jié)目制作所需的基本素材。
2.創(chuàng)新思路
創(chuàng)新和多樣化的內容為節(jié)目增添了靈魂和內涵,可以更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并滿足觀眾的需求。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敢于突破傳統(tǒng)觀念的局限性,不斷創(chuàng)新拍攝方法和拍攝技術,使拍攝的節(jié)目更加生動、真實,富有感染力。如果節(jié)目模式是固定的,只會使觀眾感到疲倦,并失去觀看的興趣。
3.社會責任
筆者認為,社會責任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作為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必須肩負重任,對自己的作品負責,對受眾負責。
畫面與內容方面,既要有橫向的發(fā)展,也要縱向扎根,不可只求形式的改變而忽略在內容上的創(chuàng)新。求奇求新,增強新鮮感,同時注重內容品質,才能真正抓住觀眾。
技術與思想方面,技術因思想被體現,思想又以技術為依托,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萍嫉倪M步應該是推動攝像向前走的動力,而不是加速沉沒的加速劑。
最后,是視頻生產者的心中應有信念,應有底線,特別是在新聞攝像中,真實性作為最基本的原則,任何事實不應被涂抹、修改、截取,對觀眾負責,對作品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