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
摘 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加強高職學生的德育教育,實現(xiàn)知識、能力與思想道德相統(tǒng)一,這是當今時代的號召,更是每一位教育者的使命。本文是關于在高職英語課堂中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思考,主要對將德育教育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之中的必要性展開論述,并探討高職英語課堂中有效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英語課堂;英語教學;德育教育;教學方法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273
所謂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要實現(xiàn)知識傳授,技能培養(yǎng)與育人育才有機結合,教師要從“育人”的本質要求出發(fā),加強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隨著世界的快速變化,不斷提高的社會文明程度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技能,還要具備高水平的文化素養(yǎng)。在課堂上融入德育教育,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這不只是語文教師,思想道德品質教師的職責,更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在英語課堂中開展德育教育,挖掘英語教材背后的文化資源,堅持以德施教,通過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英語教學不能再是以往單純的英語語言教學,還要擔負起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學生也不是只一味地學習一門語言,更多的是學習語言背后的文化和做人的道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民族觀,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1 將德育教育融入英語課堂的必要性
近年來,英語教學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許多教師都已經意識到英語課堂教學不能只是傳統(tǒng)的知識點灌輸、詞匯練習、語法講解,還應探尋文字背后的文化背景,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但在教學改革,注重興趣提升的同時卻忽視了利用教材,結合實際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語言本身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使英語教學內容可以廣泛涉及文化、經濟、歷史、自然、科學等多領域的知識。而且語言實用化、生活化的特點也可以深入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教材中的語言詞匯知識背后挖掘文化知識,將德育教育與英語課堂教學相結合,通過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自然地滲入到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這才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根本使命。因此將德育教育融入高職英語教學,既是社會對教育的呼喚,也是教師一項不可推卸的使命。所以,作為高職英語教師,要充分了解高職學生的思想狀況,認識到德育教育與英語課堂教學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進行語言教學的同時,加強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與英語能力。
首先,通過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有利于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近年來,西方外來文化不斷沖擊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沉迷于過”洋節(jié)”,喜歡談論西方文化,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卻是不以為然。因此西方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的思想,阻礙了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導致一些年輕人誤認為外國文化優(yōu)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缺乏本國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作為教師,有責任有義務指引學生了解本土文化,繼承和發(fā)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提升他們的民族歸屬感。當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學生學到的將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還有包容和自信。有了自信,學生將會以更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去學習和生活、以更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豁達地看待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情以及生活中碰到的挫折與磨難,在面對成長路上的困難與障礙時也會表現(xiàn)的更加有自信。雖然英語是一門外國語言,但英語教師除了傳授語言知識以外,也同樣肩負著傳承我國優(yōu)秀文化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的責任。不管是在書面表達還是在口語交際中,能夠理解中外文化的內涵,吸取不同文化的精華,才能具有一流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fā)展本國的優(yōu)秀文化。
其次,德育教育有利于改善高職英語教學質量。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下,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和從屬地位,教師支配著整個課堂,不太注重與學生展開交流互動,造成課堂氛圍極其沉悶。講授的也多是語法,詞匯用法等枯燥無味的東西,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的興趣,以至于教師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都比較低。而如果想將德育教育有效融入于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必然需要重視和強化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的互動。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將得到加強,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會被點燃,課堂參與度隨之提升,英語課堂氛圍也會變得活躍起來。因此,將德育教育與英語教學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中主體地位的加強,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更為融洽,進而改善高職英語教學質量。
2 在英語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式
2.1 發(fā)掘教材,依據教材內容恰當?shù)臄U充德育內容
英語教學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英語有語言教育的功能以及英語語言本身也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價值觀和思想價值體系。英語教師不僅要在語音、詞匯、語法等表層結構上傳授英語知識,而且要深入介紹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比如:在講授新技能英語教程第四單元Were always ready to help時,教師就可以引入一些真實案例:到貧困山區(qū)支教的青年老師;致力于青少年環(huán)保教育的志愿者小組。用這些例子引導學生思考和感受人生的價值,從而更好地回報于社會。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更應該肩負起自己的責任,把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傳承下去,不怕困難,勇于奉獻。對于現(xiàn)實中各種心懷大愛的“逆行者”們,向他們致敬,更要心存感激,并努力也成為一名傳播愛、奉獻愛、充滿愛的人。這樣在語言學習的同時,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家國情懷。因此,英語教師要深入發(fā)掘教材中可用的德育教育資源,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探索新方法,不要只關注英語的語言教學,還要不斷增強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給學生人生的啟迪和精神力量。
2.2 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強化德育意識,并豐富課堂的呈現(xiàn)形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滲透
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增強德育意識,提高自身修養(yǎng),要堅決履行“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更好地擔負起對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和引導責任。在英語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不只是簡單的說理和灌輸,要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各種合理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進去,設身處地去感受去理解。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生周邊的人或事,展開討論和思考,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感悟與反思。教師應堅持做到不僅重視傳授英語基礎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技能,更要注重引導他們的思想和塑造他們的價值觀,在英語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都融入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健康、正確的思想觀念,以培養(yǎng)順應時代高素質英語人才為己任。
綜上所述,想要使英語課堂教學與德育教育實現(xiàn)統(tǒng)一,英語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轉變教學觀念,加強思想引導的責任感,做好學生知識和品格的引路人。如何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不斷嘗試,積極探索,多反思,勤改革,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民族情懷”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專業(yè)知識層面和精神層面都能成長,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呂子霞.淺談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J].儷人:教師,2014(23):240-240.
[2]戎水珍.淺談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J].新課程·中旬,2014(9):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