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第一中學 (215000) 王 耀
筆者在高考復習時,給學生布置了一道習題,遺憾的是這道求最值的小題讓不少同學犯錯,下面筆者針對這道問題開展糾錯工作,并結合教材內容,對問題從多角度分析.現將教學過程以及點滴思考整理成文,與讀者交流,并例舉幾道相似題供讀者品評.
2.問題探究
數學解題是一個嚴謹而細致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去分析,如果一個細節(jié)沒有把握好,都會導致失誤.筆者羅列了學生的典型錯誤,具體分析過程如下:
2.1 典型錯解分析
這個錯誤容易讓人聯想到2013年全國高考(新課標I理科卷)的一道考題:設當x=θ時,函數f(x)=sinx-2cosx取得最大值,則cosθ=.
事實上,在分析無理函數的最值時,首先應進行宏觀分析,運用觀察法,若具有明顯的單調性,那么問題就在很大程度上被簡化了,本題的分析過程也不例外,同樣可以先觀察,再分析,即如下解法:
圖1
評注1:這里要說明的是由上面2013年高考題的分析也可利用求導數的方法求最值或者取值范圍.
分析:在處理動態(tài)范圍的填空題時,數與形之間的轉化也是學生習慣思考的方向,但是必須時刻留意變量的范圍,這種錯誤的根源也是在于非等價轉化,且忽視檢驗造成失誤.針對這種問題,“形”的思路可用下面的解法5或6兩種方法,“數”的運算過程可以用解法7來完善:
圖2
圖3
2.2 其他解法賞析
眾所周知,蘇教版這套教材,跟以前的傳統(tǒng)教材相比,在必修4中,第一章和第三章是三角函數,第二章是向量,這樣的教材設計在證明兩角和與差的余弦公式時,通過構造向量的數量積來證明,既方便快捷,且又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那么文中研究的這個問題也能采用向量作為研究手段進行.
圖4
教材中,在第126頁上有份閱讀材料介紹萬能代換公式,其本質上即為通過利用二倍角的三角函數公式時,進行“齊次化”轉化,從而可用一個角的正切去表示二倍角的三角函數,這也是平時習題中教材用到的解題思路,充分體現了三角函數公式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
評注2:解法9體現了“齊次化”這個數學轉化思維的優(yōu)勢,在處理二元不等式的最值問題時,也通常會采用這樣的轉化策略,從而可進行“減元”操作,即如下解法10.
眾所周知,會一題而通一類是數學解題的目標. 上文中,對一道習題進行了細致的錯因分析和方法糾錯,體現了不同的解題思維在數學解題中的統(tǒng)一美、和諧美. 同時,筆者也認為,對這道習題的深入思考,可以解決一系列本質相似的問題,例舉幾道試題如下:
(2)若方程|x2-2x-1|-t=0有四個不同的實數根x1,x2,x3,x4,且x1 圖5 感悟1 以發(fā)展的眼光看教材 數學解題教學是數學教學工作中的一項艱巨而重要的任務,尤其是面對像高考這種選拔性的考試,高考試題的命制理念之一就是試題源于教材,又要高于課本,顯而易見,高三一輪的復習過程中,應注意盡量不留死角,特別要關注教材,以教材為藍本幫助學生數學建好知識框架,文中研究的這道小題,對數學教學回歸教材、理解數學有著極好的引導作用.具體而言,理解數學要“把書讀薄”,即要明白知識的核心和本質是什么,不同知識結構之間的聯系,對教材內容的結構發(fā)展有著深刻的認識,充分明白數學教材中關鍵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轉化過程.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了解教材中的知識體系結構,深諳個中的關系,善于探究結構的“起源”或“發(fā)生”方法,通過轉換結構達到可理解性,促使學生完善、改良和發(fā)展對結構的認知能力,并自覺地指導和幫助學生認識問題,參悟本質,形成思維;作為求知者,學生要從被動的解題中解放出來,知曉知識的來龍去脈,深究核心知識的數學本質,從而做到了然于心,方能運用自如. 感悟2 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看問題 數學問題總是千變萬化,解一題并通一類,是數學解題的終極目標.作為教者,首先要更新觀念,多學習,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具體而言,要想提升解題教學的效果,首先,教師應善于研究學生的思考方式值得仔細研究,它既是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核心要素.本文以一道填空題為切入點,沿著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展開思考,探究解法,通過評析問題并解釋清楚其中的方法內涵,讓學生知曉解題思維的切入點、關鍵點,實現試題研究價值的最大化,實乃題目雖小,其容乃大. 再者,教者應善于通過滲透數學思想達到優(yōu)化解題思維的目的,分析一些經典的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能夠發(fā)現和體會,加強知識的梳理及應用,這樣提高知識運用效率,提升思維品質. 上文中,筆者從多視角切入分析并提供了多種解法,思維方式各不相同,解法也各具特點.這種多角度審視的原則,既能從縱向上追溯教材知識體系的認知與梳理,也能在橫向上加強知識點間的聯系與轉化,對加深對經典數學思想的理解與運用將大有裨益.4 題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