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的少年談起“愛”,總會感覺不太真實,因為少年年紀尚輕,未曾經歷過什么風浪,“愛”聽起來太過深厚。今年經歷了舉國上下齊心抵抗的新冠肺炎,在疫情得以基本控制后,我們放下對外界的擔憂,走出房門,與朋友在陽光下重逢。這些之前習以為常的陽光、草地、面對面溝通的朋友,在經歷幾個月的封閉之后,竟然這般久違。原來頭頂藍天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幸運又幸福的事情。再回顧國家在疫情期間作出的艱難抉擇與不惜代價的控制措施。“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蹦且豢涛液孟裢蝗活I會了這句話的心境。
以國家之名
在疫情爆發(fā)的第一時間,國家迅速下達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武漢封城。還記得當時網絡上的討論,有人認為早該封了。實際上絕非易事——那是春運最緊急的時候的一座華中地區(qū)的樞紐城市。在國家的抗疫措施下,其他地區(qū)也基本都是半封閉狀態(tài)。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2020年GDP增長為1.2%,比上年減少4.9%,簡單計算為4.8萬億,國內一般產業(yè)損失估算為14萬億,民間收入損失為28萬億,直接的防疫投入為7萬億。
這一封閉,封的不止是安全,是交通的癱瘓,是成百上千個微小行業(yè)的生存,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里的“經濟”,是一個國家得以發(fā)展的命脈。這樣的封閉,真的值得嗎?
在幾個月之后的我們看來,國家的封閉決定是正確的,因為我們今天還能重返校園,疫情早已在有效的措施下得到了控制。經濟固然重要,但放在天平另一端的,是人民的安全,國家始終認為人民安全更加重要。
即便國家付出了這么多代價換來我們能夠在陽光下重逢,我們會感慨國家不易,卻難免會覺得理所當然。就像發(fā)高燒的小孩,看到父母為自己生病而奔波勞累,會覺得父母不容易,卻也會覺得這就是父母的義務。實際上這并非常態(tài)。
包括美國、日本、意大利等國家雖然明知道這個新冠病毒傳染性極強,卻極力淡化新冠病毒肺炎的傳染性,甚至煞費苦心地制造了一套“口罩無用論”。原因在于,國外的口罩庫存嚴重不足,據美國疾控中心公布的數據,美國醫(yī)療機構目前僅有口罩3000萬只,未來醫(yī)療機構需求至少是3億只,缺口高達90%。口罩庫存無法滿足民眾的防控需求,為了避免引發(fā)民眾恐慌,干脆用“口罩無用論”來安撫民眾。特朗普的口徑一直是“病毒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風險對美國很低”。可到9月15日為止,美國的新冠確診數已經到了670多萬。近日,全球學術頂刊《Science》總編在頭版頭條發(fā)文譴責特朗普不顧科學、在新冠肺炎實際情況上撒謊。在新冠肺炎依然在國外蔓延的情況下,權威學術機構和政府首腦吵得不可開交。
同樣是以國家之名,國外不顧包含幾十萬老年人和基礎病患者在內的易感人群宣傳“口罩無用論”,我們國家寧愿犧牲經濟,也從未放棄過任何一個人民。
以少年之名
少年之所以是少年,就是在感受到祖國母親的愛之后,也會盡自己最大努力給予回報。少年不是在家看著新聞上增長的數據憑空憂慮,而是自己也投身于一線。
公安縣96后女醫(yī)生甘如意用四天三夜的時間騎單車300公里奔赴武漢抗擊疫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趕赴武漢支援的136位醫(yī)療隊員中,其中有一半成員是90后。
我們的同齡人,最大不過二十歲的“00后”也走上了抗疫前線。“00后”中國留學生施煜程發(fā)起成立海外志愿者團隊,為國內抗疫捐贈物資,他說:“非典時很多人守護著我們,如今,換我們來守護大家?!贝汗?jié)期間,上海18歲男孩余森樂報名成為口罩生產線的夜班臨時工,完成口罩檢查、計數和裝箱。他表示一看到招募志愿者,他就報名了。吉林一對雙胞胎姐弟作為志愿者配合工作人員排查車輛,對小區(qū)樓道進行消殺。已經康復出院的詹同學聽說康復者的血漿對治療他人有幫助,又趕回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捐贈血液。他說:“希望我身體里的抗體,能夠成為戰(zhàn)疫的有力武器?!?/p>
我們還年輕,但不代表回報祖國這件事情離我們遙遠。少年之所以是少年,便不會想著“天塌下來有人扛著”,而是走出家庭的安全港灣,去奔赴一線,有人想逃離疫情中心,也有少年奔赴千里去為身后的家人撐起一片天。
現在疫情基本結束,其實我們還有很多可以為祖國做到的事情。可以是去邊遠地區(qū)支教,給山區(qū)孩子傳遞知識與改變自己的勇氣;可以是去入伍參軍,鍛煉身體的同時承擔起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可以是去科學獻血,把溫暖傳遞給有需要的同胞。日后參與工作了,在正常生活的時候做好自己崗位的分內之事,去做維系社會正常運轉的一個小零件。學土木工程就去為祖國建設更多的橋梁、公路、樓房,見證基礎建設帶來城市繁華;學新聞就去秉持自己的職業(yè)道德,在最大程度上曝光黑暗、揭露真相;學藝術就去創(chuàng)造出更優(yōu)秀的帶有祖國特色的作品,向世界傳遞中華文化。
少年正在成長,以少年之名愛著祖國,以少年還不夠堅實的臂膀守護著祖國。
“萬人都要將火熄滅,我一人獨將此火高高舉起。此火為大,開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國,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屬于我們的火,是祖國給我們每個人的最偉大也最純粹的愛,也是我們每個少年心照不宣的默契——不論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可怕,我們每個人手中持著蠟燭,燭火彼此點亮彼此,從此不會再懼怕黑暗。
作者:南昌大學瑪麗女王學院171班 孫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