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華
摘要:反省思維,是指主動以嚴肅的態(tài)度持續(xù)不斷地、反復深入地對已有的結論、認識或觀念,以及它們的形成過程,進行周密、持續(xù)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的認識或提出疑問作為新的思考起點。因為對數學來說,確信某項事件是一回事,知道為什么確信則是另一回事,,在數學學習中,更重要、更多的是反省思維,反省思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習慣性等特征。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學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全面素質的重任,理應對學生反省思維意識的養(yǎng)成作全面深刻的教學反思,只有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反省思維的訓練。那么,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教育的重要基礎學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反省性思維能力呢?通過幾年的實踐,我認為主要是做到“三要”:
關鍵詞:數學教學;培養(yǎng)反省
一、要經常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結果反省自己的學習過程。
學生的學習要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就不能只滿足于得出結論為止。教師要注意經常引導學生站在評價水平的高度上,對自己的顯性的學習結果和隱性的思考過程進行評價,并不斷反省自己的學習過程。
如在一題多問、一題多解的教學中,面對學生的多種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我們著重引導學生反省這些思路和解法正確與否,簡捷與否,創(chuàng)新與否,不斷提高其思維品質。而在作業(yè)批改中,我們也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反省性思維為出發(fā)點,改革作業(yè)批改方式。對于學生的作業(yè),我們只在過程和結果均正確的題目上打“√”。對于過程錯誤或結果錯誤的題目,對于優(yōu)等生,我們在該題旁打上一個“(?)”號;對中下學生,則在出錯這一步后用記號“?”標出;而對學困生,則先在具體錯誤處劃“-”,并打上“△”。目的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老師的批改符號的提示去反?。骸澳睦镥e了?”、“錯誤的原因是什么?”、“怎樣進行改正?”等。通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反省,不僅提高了其思辨能力,糾正了錯誤,而且使學生強化了成功,為進一步學習和創(chuàng)新作了思維上和心理上的鋪墊。
二、要經常引導學生根據他人的創(chuàng)新思維來反省自己的學習過程。
學生與學生間的人際互動關系是客觀存在的。由于知識基礎、思維水平、認知水平等的差異,對于同一問題,學生解答的思路是不會完全一致的,因而教學中教師應經常引導學生根據他人的創(chuàng)新思維來反省自己的學習過程,通過反思、借鑒,以實現自己的創(chuàng)新。
如在教學計算7+7+7+7+7+5=?時,學生出現了以下四種思維方法:(1)依次相加,結果等于40;(2)按乘法意義計算:7×5+5=40;(3)用轉化思想:7×6-2=40;(4)把原來的“5”分別加到每一個“7”中再計算:8×5=40。讓持每種解法的學生表述完自己的思維過程后,我們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根據別人的創(chuàng)新解法進行反思:“這種解法我為什么沒想到”,“自己在哪兒再深入想一想就可以想到這種解法”、“這些創(chuàng)新解法間有什么聯系”等。通過反省,使學生既多學到了一些解法,又對創(chuàng)新思維作了檢查、批判,錘煉了思維。
三、要努力引導學生把反省性思維運用于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形成習慣。
國外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能力是保證學生持續(xù)不斷發(fā)展的動力。為此,美國、新加坡等國的一些學校還專門開設了培養(yǎng)學生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能力的“高級智慧課”,即“學習反省課”。從制度上為學生的自我反省提供了時間上、指導方式上等方面的保障。
借鑒國外經驗,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都要注意給學生創(chuàng)設反省的氛圍,并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反省時間。如學習了“三角形面積”后,在課末的幾分鐘可引導學生這樣進行反省:“這節(jié)課我學會了哪些知識?”(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方法)、“這些知識的要點是什么?”——S=(a+h)÷2、“我是怎樣學會的?”——把三角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是用什么方法學會的?”——轉化法。又如,在作業(yè)完成后,可讓學生根據“文字題、式題、應用題自我反省提問卡”上的一系列問題對自己的作業(yè)作反思,以檢查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自己得出反饋信息,并矯正差錯。另外,在學生解題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等環(huán)節(jié),均應使學生自覺地表達思維過程并作出自我評價、自我反省,并持之以恒,逐漸養(yǎng)成習慣。這對學生來說,將會終生受益無窮。
總之,運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自我反省的思維能力和習慣,不僅可以使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以健康地發(fā)展,而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而這些,卻也正是我們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所必需的!
參考文獻
[1]周玉權.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9):22-22.
[2]王亞軍.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 學周刊(10):130.
[3]甄香玲.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J]. 新課程學習(上), 2014(11):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