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艷
摘要:新課標深入落實,讓英語閱讀教學備受關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閱讀既是重要學習內(nèi)容之一,有助于語言輸入,更將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傳統(tǒng)教師講授、學生記憶的英語閱讀方法,已經(jīng)難以滿足新時期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需要。為此,教師應革新英語閱讀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促進他們英語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為此,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jīng)驗,展開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方法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方法
引言:新課標指出“應為學生構建生動課堂,促進他們學科素養(yǎng)發(fā)展[1]”。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僅需要教師具有創(chuàng)新施教能力,更需其具有教學反思意識。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及時總結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學引導的針對性、實效性與層次性。進而,使學生對英語閱讀產(chǎn)生好感,具有獨立閱讀、主動探思意識。從而,化解教學問題,讓英語閱讀教學方法具有創(chuàng)新性。
1、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存在問題
1.1模式古板
提升英語閱讀教學效率,需要破解定式教學問題。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以教材為藍本,教師講授、學生聆聽為主要施教方式,教學顯得十分刻板[2]。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單詞和短語,雖然豐富了詞匯量,卻顧此失彼,未能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發(fā)展,無法幫助他們增長經(jīng)驗、智慧及使其學習做人做事等教學目的。因英語閱讀教學視野狹窄,導致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不高,語言運用能力欠佳。
1.2枯燥學習
在英語閱讀中,教師過于重視文本信息,忽視小學生的語言學習感受,未能及時進行文化背景、人文素養(yǎng)等知識滲透。由閱讀到自主閱讀的習慣養(yǎng)成,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提升英語閱讀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其關鍵期便是在孩子的7-12歲。
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自律意識淡薄,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大概就在10-15分鐘左右??菰锝虒W會使其對英語閱讀學習失去熱情,甚至會造成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懈怠情緒,影響他們語言能力的發(fā)展。為此,教師應具有多元施教能力,既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致,助力他們的個性化閱讀;又需引導學生掌握有效閱讀方法,感受文化的滋養(yǎng),獲取有益知識。
1.3缺乏拓展
人教版英語教材重視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育,具有內(nèi)容豐富、貼近學生生活的特點。但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不可使學生的眼界局限于教材內(nèi),教師應具有教學拓展意識。但現(xiàn)實卻是,很多教師認為難重點知識講授完畢,自己的施教任務便完成了。為此,還需關注教學拓展問題,在引導學生觀看原音英語影片、少兒讀物等過程中,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學習積累意識的發(fā)展,使他們掌握更多句型、詞匯、短語等知識。在良好的語境中,降低英語學習難度,讓學生豐富自身的“英語知識體系”。
2、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方法
2.1積極地利用多種輔助工具
新時期科技的發(fā)展不僅為生產(chǎn)、生活等均帶來諸多便利,更為英語閱讀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注入新的活力。面對著英語教學刻板、缺乏拓展問題,教師可積極運用多媒體輔助工具,構建生動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多樣閱讀、學習興趣。并且,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聲音、圖片、影像等刺激學生的多感官體驗,調動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例如:在人教四年級上《Meet my family!》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My Family》音樂,通過律動舞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使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性,增強學生語言能力與認知意識,培養(yǎng)其文化自信。同時,使其結合“My family tree”向老師與同伴介紹自己的家人與其特點——冬冬介紹道“Now I'm going to introduce you to my family. In the picture,wearing a pink skirt, is my aunt.She is a nurse and she loves me very much”;王童介紹道“In my family,my uncle often plays football with me.The man in the green T-shirt in the picture is my uncle.He is a policeman. He is a handsome and humorous man”等等。最后,可推薦學生閱讀《The family book》、《Who's in?my family》等繪本,增加其閱讀量,提高小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使其形成自主閱讀意識。
2.2應當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發(fā)展需要,部分內(nèi)容與新課標相背離。要突破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積極地與時俱進,構建新的心生關系。并且,教師也不可固步自封,應有多元施教能力。例如:運用表演教學法、任務驅動、思維導圖、翻轉課堂及微課教學等不同地方式,促進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提升施教效率。
例如:在五下《Whose dog is it?》教學中,為了實現(xiàn)知識鞏固,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使其展開獨立閱讀。教師可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依據(jù)學生的英語學習綜合能力,對其進行分層。繼而,分發(fā)給學生相應的英語小故事、慕課教學資源等,使其依據(jù)問題引導,展開深入閱讀。在課堂中,以促進師生教學角色互換的方式,檢查學生的獨立預習成果,密切師生互動。教師可以“Where's Mary's little dog?Why is the dog lost?”為指引,使學生展開閱讀探思。
2.3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相統(tǒng)一
小學英語閱讀應具有實效性。理論只是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一小部分,實踐教學才是閱讀教學的關鍵內(nèi)容。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實踐機會,使學生進行對語言知識的運用。為此,教師一方面需關注教學拓展,讓信息教學與英語學習整合,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促進其兼具顯性學力與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讀寫結合的方式,使小學高段英語閱讀教學邁向新層次。
例如:教師可依據(jù)不同學生興趣發(fā)展、閱讀偏好等,向其推薦《Going Solo》、《Matilda》、《The Giraffe and the Pelly and Me》等英語書籍,使其展開微習作。同時,應使閱讀練筆更具靈活性與開放性,促進學生積累短語、句式知識,展開閱讀反思,書寫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從而,通過教學融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3、結語
總之,在英語閱讀教學,優(yōu)化施教方式,提升教學效率,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授課能力[3]。只有重視教學創(chuàng)新問題,豐富小學生閱讀學習感受,給他們提供更多觀察、思考及實踐機會才能在層遞式中,讓學生具有閱讀學習熱情,掌握有效閱讀方法。從而,助力他們語言能力、探究意識、思維能力等協(xié)調發(fā)展,讓英語閱讀教學穩(wěn)步邁向更高水平。
參考文獻
[1]褚佳佳.微課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8(6):21.
[2]肖卓敏.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8(1):25.
[3]蘇玲玲.小學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8(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