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維霞
【摘要】以單元視域的角度去看待小學語文教學,運用統(tǒng)編教材主題單元的方法進行模塊化教學,以此喚起課堂活力,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我們在研讀部編版教材時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要素;單元視角;學習支架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3-0187-02
Implement Chinese Elements Based on Unit Perspective
(Huangdai Central Primary School,Xiangcheng District,Su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YOU Weixia
【Abstract】Viewing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ts,using the method of compiling the theme unit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modular teaching,in order to arouse classroom vitality and in‐ject fresh vitality into classroom teaching.When we edit the textbooks in the study department,w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through the following methods.
【Keywords】Chinese elements;Unit perspective;Learning framework
語文要素是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提出的一個核心概念,是構建語文教材訓練體系的基石。教材執(zhí)行主編陳先云認為,“所謂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要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習慣”。語文要素是我們在使用部編語文教材時必須關注的重點。部編教材在編排時采取單元結構,這個單元是語文知識能力的單元,是以語文的若干要素來組合單元。部編語文教材將語文素養(yǎng)的各種基本因素分成了若干個“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分布在各單元的課文中,并逐步引導學習與運用相結合,指導學生逐步掌握語文能力?,F(xiàn)階段,大部分教師都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以單元視域的角度看待小學語文教學,運用統(tǒng)編教材主題單元的方法研讀教材,思考教學,喚起課堂活力,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下面將針對部編版四下第七單元基于單元視域?qū)φZ文要素的落實進行一點思考:
一、樹立整體觀念,把握學段關聯(lián)
統(tǒng)編版教材的編寫具有整體意識,體現(xiàn)出每個學段、每個年級、每冊書訓練要素的層次性、關聯(lián)性。這樣便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建構、素養(yǎng)的形成,便于教師明確“教什么”,站在整體的角度研讀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重點研究語文要素的落實。部編版四下第六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那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呢?我們發(fā)現(xiàn)在四上第七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在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之前,已在四上鋪墊了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在四年級上冊(以下簡稱“四上”)第七單元《為中華之崛起》一文中,關注主要人物——少年周恩來。文中記敘了少年恩來“立志振興中華“”耳聞中華不振“”目睹中華不振”三件事情,將這三件事情有機地串聯(lián)起來,就是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一課側重教學生掌握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就是抓取主要人物和事件進行概括,再合理地串聯(lián)。而在《梅蘭芳蓄須》這篇略讀課文中,就可以側重讓學生實踐這一個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由扶到放,體現(xiàn)語文要素的落實過程。在語文園地中拓展豐富概括神話故事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抓取起因、經(jīng)過、結果概括書寫多件事情的主要內(nèi)容,采用串聯(lián)事件的方法,為學生學習概括主要內(nèi)容奠定一定的基礎。
接下來在四年級下冊(以下簡稱“四下”)第六單元中,呈現(xiàn)“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有了四上的鋪墊,學生就能在學習中尋找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運用概括人物事件串聯(lián)法、小標題串聯(lián)法等,可見四上就是為四下作鋪墊,埋伏筆的。這就體現(xiàn)了教材編寫的整體性,訓練點的層次性,循序漸進,這樣的安排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
二、深入單元主題,落實語文要素
統(tǒng)編教材突出單元主題整體性學習。我們要注重單元之間的語言訓練點的相互關聯(lián),每個單元內(nèi)部的整體性聯(lián)系更是相當緊密。單元的人文主題—導讀提示—課文—課后習題—習作—交流平臺,每一部分都是圍繞語文要素展開,體現(xiàn)了由認知理解到實踐運用,再到梳理總結的語文學習規(guī)律。
部編版四下第六單元三篇閱讀課文,《小英雄雨來》是精讀課文,《我們家的男子漢》《蘆花鞋》這兩篇是略讀課文。三篇都是長課文,故事性強,可讀性強,語言豐富,所以學生喜歡閱讀這三篇課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我們發(fā)現(xiàn)在精讀課文《小英雄雨來》中,作者把課文分成了六個部分,教師可以在課后訓練中指導學生進行小標題的概括,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樣,就對“概括長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了細致的指導,在原來四上“關注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上,概括出每一部分雨來的事情,凝煉成小標題,再把小標題串聯(lián)起來,就是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在這篇精讀課文中把語文要素落實到位,然后在接下來的兩篇略讀課文《我們家的男子漢》《蘆花鞋》中,可以在導讀部分中提出“給每個部分換個小標題”或“為每個部分列出小標題”,把小標題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逐步滲透,進入學習運用中,讓語文要素逐步落實。兩篇略讀課文也是有層次性的,第一篇有小標題,試著改一改,第二篇依據(jù)空行試著給課文概括小標題,逐步提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運用中掌握語文要素。在“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中,小標題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是單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總結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方法和落實的策略,使整個單元主題明確,要素訓練有序。
三、關注課后問題,搭建學習支架
在仔細研讀統(tǒng)編教材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編者對課后習題的編排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與探究,課后習題不僅切實服務文本及單元教學,真正落實教學目標,還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教學支架,可謂是統(tǒng)編教材的一大亮點。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把握“課后習題”并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落實,理解教材編排的真正用意,明確教學目標,有效地開展教學,分層落實語文要素,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四下第六單元中,精讀課文《小英雄雨來》一文中,課后的思考題明確提出了閱讀要求:“照樣子給其他四個部分列出小標題,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這個閱讀要求和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密切關聯(lián),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而這個課后練習正是切合要素進行設計的,這就給了學生一個掌握語文要素的學習支架。這么長的文章,八頁又多五行,我們該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呢?這不,課后思考題就為學生架起了這個學習的支架——通過小標題的方法進行概括。
在課文學習中我們可以通過回顧以前所學,抓取主要人物和事件來概括,設置一張表格進行梳理:
課文部分 小標題
第一部分 游泳本領高
第二部分 上夜校讀書
第三部分 掩護李大叔
第四部分 與鬼子周旋
第五部分 為雨來悲傷
第六部分 雨來沒有死
讓學生抓住主要人物雨來的主要事情概括小標題,這樣就把一篇六部分的長文章分割成了六小篇文章,讓學生提取關鍵的內(nèi)容進行概括,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讓學生學有梯度。因此,課后練習題在無形中為學生搭建了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了語文要素。
統(tǒng)編教材中,語文要素為明線,突出了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能力,具有系統(tǒng)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師在運用統(tǒng)編教材時,要整體站位,看到教材中語文要素螺旋上升的層次性安排,又要有單元視域,從單元中落實語文要素,了解訓練的目標體系,讀懂、吃透教材,從而為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袁志軍.堅持讀書為要做好統(tǒng)編教材閱讀教學[J].小學語文,2019(5).
(責任編輯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