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麗
【摘要】中學語文教學中,除了要給學生傳授基礎文化知識之外,還要重點針對語文獨特知識點進行教學,如語言及文字運用等。此方面的教學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同時能夠提高學生對文字、語句的領悟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本文對人物精神寫作方面的教學研究,不僅是學生對多角度學習的一種體驗,同時對教學效率的提升也能夠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人物精神
中圖分類號:G62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3-0149-02
Strategies for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omposition in middle schools
(No.85Middle School,Zhengzhou City,Henan Province,China)ZHANG Meili
【Abstract】In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in addition to teaching students basic cultural knowledge,we must also focus on teaching unique knowledge points in Chinese,such as language and writing.This teaching can not only strengthen students'language organization skills,at the same time,it can improve students'comprehen‐sion ability of words and sentences,make students develop good language learning habits,and improve students'writing ability.This article's teaching research on character spiritual writing is not only a student experience of multi-angle learning,but also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iciency.
【Keywords】Chinese in middle school;Composition teaching;Character spirit
在語文科目教學中,“讀與寫”本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延續(xù)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字語用能力,實現(xiàn)了知識的拓展及語言構建。本文針對人物精神的作文教學,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情感認知,同時還能拓展作文水平。
一、開發(fā)作文知識路徑,轉變知識呈現(xiàn)方式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作文教學中,其作文思路的引導一般來源于教材當中,這樣不僅會使學生思路受限,同時,學生在作文教學中獲取的知識層面和文字語言信息也會相對較少。對此教師應當注重對作文素材的開發(fā),以及語言構建路徑的拓展,結合天津教育初中語文教材,有關人物情感的課文,拓展和延伸出更多的層面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轉變知識呈現(xiàn)的方式,以此構成創(chuàng)新性作文思路,提高語言構建和運用能力。例如,我們在學習初中語文《臺階》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內心情感,并延伸出對此方面的作文創(chuàng)作。所以以課文素材為基礎,讓學生深度欣賞并對課文主旨進行簡單表述。其中學生在討論父親建造臺階的意義和原因,以及作者想要表達對父親的情感時,說道:“文中作者的父親建造臺階,是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想要改善居住條件,通過父親對臺階的高要求,體現(xiàn)了父親較高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且謳歌了父親對生活和地位的憧憬,同時也表達了父親對我深沉的愛?!睂Υ耍處熞浴案笎邸睘橐劳?,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組織語言講述父親對自己愛,或者身邊有關“父愛”的故事,并以“父愛”為主題寫一篇小短文,創(chuàng)新思維講述短文與課文的相似處和差異性,并在短文中仿照課文寫作特點,突出人物的內心情感,提高學生知識掌握效率,以及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
二、轉變傳統(tǒng)教學思路,豐富過程指導活動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方式和思路也要逐步轉變,以“文化+素質”教育模式為主,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體驗教學和知識論證過程,來提高語文作文能力。但是目前由于受到語文課程改革的影響,所以傳統(tǒng)教學思路難以符合當前教學需求,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和專項能力及素養(yǎng)的培育,也需要依托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方法。對此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思路,通過豐富過程指導活動,強化學生的作文思維,同時提高綜合能力。例如,《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課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對課文的熟悉,以及對文中人物精神的討論,延伸到作文教學層面,以此為教學基點,引導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自主探究,結合課文中運用的人物精神描寫方式,如參考聞一多先生嚴謹?shù)闹螌W品德等,運用單個場景、物品、細節(jié)、對話,甚至是一個人物的神情、動作,來描繪人物的偉大精神及素養(yǎng),以此激發(fā)學生對作文過程的深度探究。其次,教師可以學生的寫作過程為基點,對作文教學過程進行革新與調整,將教學思路建立在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層面上。如以學生作文中的某一人物形象為依托,讓學生準備幾百字的陳述,并對人物精神進行續(xù)寫,以此在優(yōu)化作文教學內容的同時,還可以轉變教學理念和模式,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三、依據(jù)學生個體差異,調整作文評改形式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果運用同一種方式進行統(tǒng)一管理,不僅教學效率不高,同時還會出現(xiàn)學生整體水平下降的狀況。對此,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需要依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全面調整作文的評改形式,將教師評改、學生互相評改等方式,更好地應用到作文教學與評改當中,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作文評改意識和能力。例如,在學習《鄧稼先》一課時,教師根據(jù)學生對課文內容,以及文中人物精神、情感等不同的理解,圍繞鄧稼先高尚的品質與堅強的意志,來給予精準評價,由此衍生出作文教學。學生對此類型人物精神了解的深入性,以及模仿性、創(chuàng)造性有所不同,對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作文結果進行不同方式的評價與批改。其中可以構建小組模式,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審閱、欣賞、批改和借鑒等,以此激發(fā)學生的作文創(chuàng)作興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四、用欣賞的眼光評判學生作文
欣賞是教師對學生最根本的尊重,同時也是教學方法的一種,類似激勵和鼓勵等形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出更優(yōu)秀的作文。就一篇作文而言,閱讀的人心境及心情的不同,甚至是個人喜好的不同,都會有不同的評判結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悟,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時,應當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作品,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并活躍學生思維,進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例如,在《老王》一課教學中,教師以文章主旨為依托,讓學生明白了“老王”是一個任勞任怨的人,而文章也體現(xiàn)出了作者對“老王”的情感,進而反映出作者對普通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敬畏之情。以此為作文核心,學生根據(jù)這一思想進行了寫作,其中有的學生體會到了作者對不幸者的理解和尊重,利用課文《老王》來反映或抨擊當下一些負面事件,使學生情感有所升華。就此教師感受到了學生不同角度下進行的思考和情感,在評價不同學生的作文時,都帶有欣賞和鼓勵、認可的態(tài)度,進而激發(fā)了學生興趣,使學生對寫作更加有自信。
五、教材激發(fā)靈感,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索的能力
靈感來源于生活當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時,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情況,從靈感激發(fā)的角度引導學生,讓學生轉換思維,通過教材案例進行情感交流,一方面體會文章中不同人物角色的精神和情感,另一方面添加自己的看法或感情,以此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例如,在學習《回憶魯迅先生》一課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習課程內容,掌握中心思想,讓學生感悟作者情感,對偉人魯迅的感情世界和具備的精神,進行總結與論述,創(chuàng)作成作文,并添加自身情感。對此,教師運用靈感激發(fā)的方式,示范性地舉例魯迅先生眾多偉大精神中的一點,如待人接物等,進而引導學生挑選一點進行創(chuàng)作,敘述自己認為的魯迅先生何其偉大。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靈感激發(fā),能夠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索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六、結語
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運用“以讀促寫”和“以讀悟寫”的教學模式,將讀寫進行有序結合,這樣能夠引導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詞匯,體會作者情感,從而更進一步獲取文章信息,以此加強學生對語文中語言和文字的正確認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強化學生的作文能力。
參考文獻:
[1]康寧華.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9(36).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