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啟海 汪樂
玻璃藝術是以“玻璃”為載體的造型視覺藝術。玻璃藝術從埃及起源,其中彩色玻璃、玻璃拉絲、玻璃鑄造、玻璃熱熔,特別是到威尼斯人發(fā)明玻璃吹制法之后,它以彩色玻璃窗的形式被普遍用在歐洲大教堂里,并作為教堂標志性的裝飾一直被沿用至今,達到了玻璃與藝術完美結(jié)合的第一次巔峰時期。美國玻璃藝術大師戴爾·奇胡利,是現(xiàn)代玻璃藝術的領軍人物。他在美國創(chuàng)辦了一所聞名世界的玻璃學校,讓玻璃制作從一種普通的工藝變成了一門有著巨大藝術價值的先鋒藝術,帶領吹制玻璃進入了大規(guī)模雕塑和現(xiàn)代裝置藝術的領域。
看到下面這些作品有沒有一種如同跨進了一個由七彩晶瑩剔透的玻璃作品構成的魔幻世界里的感覺呢?你們肯定沒有看過玻璃器皿是如何制作的吧,那么請你猜猜這些玻璃都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這些玻璃制品其實是吹出來的,因為玻璃達到一定高的溫度會融化,具有可塑性,這個時候使用中空的鐵棒從爐中挑出玻璃料,一個人在一端吹氣,另一端的玻璃料就可以被吹成形了。這時再通過剪刀、模具等工具來塑型,就能把玻璃做成各種形狀了。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戴爾·奇胡利是如何制作玻璃藝術品的吧。
每個見過戴爾·奇胡利作品的人都會感嘆,在他之前,玻璃從來沒有如此美輪美奐。他的作品被全世界超過200家博物館收藏,并榮獲了諸多獎項。
“野獸派”一般理解為野獸畫派,是1898至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繪畫風格。它雖然沒有明確的理論和綱領,但卻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畫家。野獸派畫家作品特點:平面化的構圖、暗面與亮面的強烈對比,純粹的寫實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熱衷于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通過黑、白、綠、黃和紅、藍色塊及線條的并置與對比,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chuàng)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xiàn)主義傾向。亨利·馬蒂斯是法國著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野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年輕時受到印象派的影響,借鑒亞洲和非洲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即用簡單的方式抽象表現(xiàn)人或物的形態(tài),并大膽地運用色彩構成視覺沖擊;晚年的時候,他通過彩色剪紙來試驗色彩關系,其作品極其簡練,帶有平面裝飾性。
當玻璃遇到野獸畫派會產(chǎn)生怎樣的火花呢?我們可以用馬蒂斯的野獸派繪畫風格“制作”成戴爾·奇胡利風格的玻璃藝術作品。我們使用了一種近似玻璃質(zhì)感的透明膠片來繪制孩子們喜歡的畫面,畫面采用野獸畫派技法中色彩對比強烈的色調(diào)來進行裝飾。
★材料準備:0.3毫米厚的有機玻璃紙、油性記號筆、剪刀、吹風機。
★創(chuàng)作步驟:
1. 在膠片紙上畫一個圓形,沿輪廓線剪下。
2. 用彩色油性記號筆畫出自己喜歡的線條和圖案,注意冷暖色調(diào)搭配,具有馬蒂斯野獸畫派風格。
3. 塑形。找一個可以定型的器皿壓在畫好的圓形膠片紙上,用吹風機吹出造型。這個操作孩子需要戴上隔熱手套以免熱風燙傷。
4. 作品完成,看看像不像一個美麗的玻璃盤。
玻璃藝術作為易碎危險的特殊材質(zhì),很少出現(xiàn)在孩子藝術創(chuàng)作世界。本次活動通過認識繪畫大師“馬蒂斯”和玻璃大師“戴爾·奇胡利”,讓大家感受到藝術創(chuàng)新帶來的新鮮感受。給孩子們上一節(jié)這樣新穎少見的玻璃藝術課,讓孩子接受到不同的視覺表現(xiàn)形式,體驗了玻璃大師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從而帶給孩子們不一樣的審美體驗。
★附:制作過程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