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青
摘要:在數學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可以較好地整合知識點,并形成清晰且彼此關聯的知識網,引導學生將掌握的抽象數學知識形象化,內化為自己的數學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質量,實現預期教學目標。基于此,本文對思維導圖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中的運用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 ?小學低年級? ?數學課堂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中的運用概述
數學是一門鍛煉理性思維的學科,能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但如何利用數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使課堂教學的效率最大化,是教師需要重點探索的問題。教師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能直觀展現出學生的思維方式,調動學生的熱情。數學教學的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記憶能力。但數學概念分布在各個章節(jié)當中,如果學生按照章節(jié)順序學習數學概念,必然會出現零散無序現象。因而,教師可以在概念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促使學生從整體角度把握數學概念,分析各個概念規(guī)律和內在聯系,提高教學效率。
二、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很多教師對教學方式進行了優(yōu)化與改革,但是,教學方法依舊相對單一,在本質上并沒有很大的變化。從本質上講,依舊屬于“一言堂”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狀態(tài)受到禁錮,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由于教學課堂的限制,學生的思維受到禁錮,不利于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培養(yǎng)與訓練,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長期發(fā)展。
2.缺乏有效提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免發(fā)現,學生明明在教學課堂上已經掌握講解的數學知識,然而在解答習題時遇到稍微變換的習題卻會表現得束手無策。這就是教學過程缺乏有效提升導致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記憶相應的數學知識,并沒有深度理解教學內容。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中的運用策略
1.把數學知識寓于思維導圖之中,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普遍不高。此時,教師應摒棄“講+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把思維導圖教學法融入小學數學中,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點燃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
2.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預習教學內容
預習能幫助學生提前了解教學內容,明確課堂教學目標,降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難度。許多教師和學生沒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沒有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即使布置了預習作業(yè),學生也很難掌握重點內容,對新知識缺乏系統(tǒng)的了解,不具備理清知識脈絡,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完成預習任務,在思維導圖中展示課堂教學的框架,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
3.開展精準設問
為了構建高效的課題,教師可以提出精準的問題,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教學內容,探究問題,從而創(chuàng)造高效的教學教室。無論是過于直接還是單純的問題,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都不會感到學習的成就感,甚至會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感到厭煩。小學數學中有很多數學游戲和有規(guī)律的游戲,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必須發(fā)現其規(guī)律的數學問題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在不斷發(fā)現和解決數學規(guī)律的過程中,學生也能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奧妙,激發(fā)了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動機。
四、結語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效果顯著,符合新課程改革提出的“以人為本”教育理念,適用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可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特點選擇不同繪圖時機,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繪圖策略,幫助學生從多方面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調動參與數學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拓寬學習思路,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林夢媛.思維導圖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中的運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9).
[2]倪麗.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N].發(fā)展導報,2018-12-18.
[3]王曉英.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基礎教育參考,2017(6).
(作者單位:江西上饒鉛山縣河口鎮(zhèn)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