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涼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醫(yī)院,四川 西昌 615000)
所謂TAT就是臨床檢測結果的回報時間,即采血為TAT起始點至實驗室明確報告發(fā)布過程的時間,結果回報的速度與效率是評估臨床實驗室服務的主要標準,也是評價實驗室服務及時性的基本參數。同時儀器分析、審核結果、簽發(fā)報告、樣本采集、樣本運送等對于TAT都有著直接影響。文章主要分析靜脈采血和標本運送速度對TAT的影響,并制定良好的應對措施。
1.1 一般資料 我院的靜脈采血開始時間為7:30,并在10:00結束,同時血液標本通??煞譃檠R?guī)、血凝、免疫、生化等項目類型。9:00、10:00各種標本將快速運送至各實驗室檢測。11:00檢測報告發(fā)布。其中采血時間、運送次數、反饋時間逐漸具有較強固定性。
1.2 方法 以我院2019年6月每天7:30-8:00、8:00-8:30、8:30-9:00、9:00-9:30、9:30-10:00時間段采血的生化標本數據為研究基礎,如6月1日各時間段采集生化標本數為25、39、62、65、37,總計228;6月2日各時間段采集生化標本數為32、41、60、59、31,總計223;6月3日各時間段采集生化標本數為27、38、55、68、32,總計220;6月4日各時間段采集生化標本數為24、37、61、70、44,總計236;6月5日各時間段采集生化標本數為30、42、59、67、55,總計253。另外,各個時間段抽血標本數、平均每人用時如表1所示。
第一批生化標本采集時間、運輸時間、運輸速度以及報告反饋時間具有較強固定性,若存在誤差也僅僅在±3 min以內,標本采集從7:30-10:00約為2.5 h,九點和十點分別運輸至檢驗科后,根據不同的類型將標本分發(fā)至不同實驗室施以檢測處理。同時加樣、上機檢測、結果審核以及報告反饋時間為10:00-11:00。如7:30第一個抽血的病人需要在10:30才可獲取到檢測報告。再如10:00抽血的病人可在1 h內就可獲取檢測報告。而第一人與最后一人等待檢測報告時,所需要等待的時間差約為2 h,這約為樣本處理測試、分析等步驟總時間的2倍。這也充分表示收集樣本的流程較為緩慢,而樣本運輸次數也相對較少,運送速度較慢,進而導致TAT時間存在延遲現象。通常情況下,免疫、血凝、培養(yǎng)等項目數量較少,而血脂、血糖、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檢查項目相對較多。同時各個時間段檢測人數也有著一定差異,如8:00-8:30、8:30-9:00、9:00-9:30人數要明顯高于7:30-8:00、9:30-10:00。當處于檢測高峰階段時,經常出現病人連續(xù)排隊現象,這就使得靜脈血采集速度較慢,并阻礙了樣本運速時間,進而提高了TAT。
在療效評估、預后以及疾病診斷中,生化指標檢測極為重要。同時TAT對于患者治療時間、治療效率等都有著直接影響,反饋報告的及時性,提高了患者救治時間,也可緩和與提高醫(yī)護關系,并確保護理效率快速提升[1]。在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等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作用下,臨床生化逐漸轉變?yōu)樽詣踊治瞿J?。各種自動化檢測設備的使用,有效強化的檢驗科室的運行質量與效率,其檢測結果也就有更高的精準度[2]。如使用AU5800自動生化分析儀可保證每小時分析4000個測試。但受到樣本運送與采集等因素影響,使得檢測報告反饋時間存在延緩性,因此想要降低TAT,就需要從以下方面出發(fā):①提高標本運送次數,增加檢驗批次。檢驗質量與靜脈血采集、運送有著重要的關聯(lián),當血液采集結束后,需第一時間處理,進而縮短血液擱置與運送時間,保證血液樣本可及時獲得檢驗[3]。項目檢驗質量會受到樣本擱置時間的影響而降低,如血糖檢測,若擱置時間較長,血液的細胞就會不斷分解糖分。一般血液標本從采集到運送至檢驗室的時間應在1 h以內,擱置時間越短,其檢測精準度也就越高。研究表明若間隔2 h運送樣本不符合檢測質量控制標準,同時也使得TAT存在延遲性。如病患在8:00采血檢查血糖,若樣本2 h后才開始分析處理,而處理時間約為15 min左右,并且11:00才會反饋報告,這使得樣本放置時間約為進入檢測狀態(tài)的8倍左右。這不僅對TAT具有直接的影響,也會降低檢測精準度[4]。所以,為了提高分析前的質量管理與控制力度,應不斷提高醫(yī)務工作者工作積極性,協(xié)調科室中的所有資源,保障各個科室之間具有良好的配合能力[5]。同時科學分配人員,確保病人數量多的問題得以解決,保證高峰階段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利用率處于最優(yōu)狀態(tài),避免各個環(huán)節(jié)存在等待現象,如在8:00-9:00分配“等待”人員進行血液樣本運送工作,提高運送次數;或聘請兼職人員,間隔30 min運送一次樣本,這可有效提高樣本運送速度,保證標本可及時開展上機檢測,進而為TAT的完善提供良好保障。②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分配人員,并提高靜脈采血窗口服務功能。在社會不斷發(fā)展過程中,我院采血智能系統(tǒng)待完善、醫(yī)護人員短缺、護工積極性未得到強化與提升,這使得以往的工作模式無法滿足病人數量增加的需求。同時8:00-9:00的抽血病人數量極多。但靜脈抽血窗口相對較少,使得病人在這段時間內需要排隊等待較長時間,進而提高了標本采集時間。所以需要根據實際需求,科學分配人員,提高抽血窗口數量、提升抽血速度[6-7]。同時9:00前根據工作需要可抽調部分人員至采血窗口進行靜脈采血,并增加采血窗口,提高集中采血速度,這可有效縮短靜脈采血時間,降低病患等待抽血周期,進而為降低TAT提供良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