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丹
【摘要】“教書育人”,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學生課本知識,還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初中階段,學校非常重視德育教育,引導剛進入青春期的學生走上正確的道路。初中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做好德育滲透工作,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知識掌握能力,還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展開討論,研究出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 ?德育教育? ?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9-028-01
德育是現代文明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教育面向初中生而言,就是培養(yǎng)初中生樹立良好的社會公德,知法懂法,用道德和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用文明習慣來輔導自己的思想。在不斷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初中語文是綜合性非常強學科,蘊含著良好的得到品質知識,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取得優(yōu)質的德育教學效果,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意義
文學作品一直以來都是良好的思想觀念以及道德觀念的集中體現。在初中語文課本中,蘊含著豐富的國內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能夠充分感受到文學作品中道德的魅力,感受我國傳統(tǒng)美德,構建良好的道德觀念。進行道德教育和初中語文教學都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個性化發(fā)展打基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寫作技能與語言表達技能,還需要使學生學會做人,成為對社會有利的高素質人才。
教師進行語文教學,能夠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得以提升,使學生在不斷學習過程中,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享受人生帶來的快樂。德育教育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擁有與社會和諧共處的能力,經過對學生的道德培養(yǎng),使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好好生活、創(chuàng)造幸福。初中語文教學是德育教育的基礎,德育教育推動著語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二者之間相輔相成。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處理德與智之間的關系,不斷提升學生有效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促進德育水平的提高,有效達到互相促進的效果。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
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在教育事業(yè)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F如今,我國大部分學校都會使用互聯網進行教學,這對學生、對教師來說,都是非常高效的教學方式。在這個基礎上,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得有德育滲透,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教學的趣味性的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掌握德育知識。
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知識《丑小鴨》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搜集趣味性視頻,然后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視頻,集中學生注意力,也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冻笮▲啞愤@篇文章透露出的德育教育就是,只要人有理想、有追求,并且按照追求不斷努力,就算是身在逆境也終有一天會散發(fā)出光芒。人生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我們堅強的面對困難,一定會戰(zhàn)勝困難。初中階段的學生有時候也會遇到丑小鴨一樣困境,但是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學生要堅定信念,勇于戰(zhàn)勝困難。
(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
現代生活中,人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我們的英雄先人用血和淚換來的。有些初中生在幸福的年代中生活,不知道珍惜,做出一些錯誤舉動,這也說明學生對歷史沒有進行有效的了解。所以,教師可以借助語文教學,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學生珍惜現在的生活。
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文《我愛這土地》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設身處地的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品味詩歌的語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短片,讓學生更直接的走進文章,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在學習愛國文章過程中,當學生真正的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時,心中就會滋生出濃烈的愛國情感,形成正確的愛國思維,促進初中語文課堂德育滲透有效性的提升。
(三)積極參與團體活動,培養(yǎng)學生集體意識
良好的集體意識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教師要做好滲透工作?,F在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集體意識相對淡薄,自我意識比較濃重。有這樣的問題存在,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就非常容易自以為是,愛出風頭。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過程中,需要強化集體教育,幫助學生提高團隊合作意識,使學生更好的與他人相處,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知道應該用怎樣的心態(tài)去解決問題。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可以給學生分成幾個有效小組,增加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過程中,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閱讀課文中發(fā)現問題,記錄下來,在小組中提出自己發(fā)現的問題,大家的一起解決問題。小組成員之間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每個人談談自己的童年生活記憶,互相講解童年趣事。利用這種團體方式進行語文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德育精神,同時,通過小組學習,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有效性也不斷提升,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在語文知識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學,為學生未來更好的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幸謙. 班主任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 科普童話, 2019, (3):122-122.
[2]陸鳳蓮. 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與實施[J]. 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 2018,(11):225-225.
[3]宋曉華. 試論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 明日, 2018, (2):25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