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發(fā)
新時期,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工作受到廣大民眾的密切關注。尤其面對微妙的國際關系、立足于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促進經濟內外再平衡,需要保證經濟良性循環(huán),堅持擴大內需,打好組合拳;并應關注投資不足問題,提升相關金融產品的投資吸引力。只有積極化解投資儲蓄失衡的問題,確保社保制度改革工作的有序實施,才能使更多的民眾受益,逐年提升參保人數(shù),確保社保改革具有可持續(xù)性。為此,本文展開對社保制度改革與我國經濟內外再平衡的探析。
隨著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工作的推進,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呈現(xiàn)遞增趨勢。使部分人員開始擔憂,面對我國即將到來的人口老齡化高峰,怎樣才能促進其穩(wěn)健推進?這便需著眼于新常態(tài)背景下,積極發(fā)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面對我國已建立起全球范圍覆蓋人群最多、受益人群最廣的社會保障體系,我國社保工作確實取得了傲人的成就。與此同時,我們也許應當看到問題,即投資、儲蓄失衡問題。為促進社保改革向縱深推進,保障大多數(shù)民眾的切身利益,應當關注對經濟內外的再平衡問題。
再平衡問題
社保與民生問題息息相關,既可被視為一項重要的社會福利,也被很多居民視為生活的必需品。對于普通民眾來說,關注設備制度改革問題,多半因其與自身利益緊密相連,且會影響未來的生活保障問題。隨著電子社??ǖ膽闷占?,使民眾日常應用社保變得更便利。同時,相關部門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社保改革措施,以期使我國的社保制度更具中國特色,能夠進一步滿足民眾的生活需要,使社保作用達到最大化,增強民眾幸福感與安全感。而國際疫情發(fā)酵,被很多經濟學家預測為“可能會釀成重大的經濟危機”,經濟失衡問題變?yōu)樯鐣嘘P注的焦點。
所謂經濟失衡,便受內外部經濟因素影響。對于發(fā)達國家而言,最主要的體現(xiàn)便是貿易逆差加大。有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貿易逆差已達近十四年來的最高水平。而對于發(fā)展中或經濟發(fā)展相對較落后的國家來說,變現(xiàn)為債務問題加劇。就內部經濟發(fā)展失衡問題來看,其主要會出現(xiàn)失業(yè)率增加、投資與儲蓄比例嚴重的不協(xié)調及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擴大化。在我國經濟內外再平衡中,一旦出現(xiàn)失衡問題,最明顯的便是民眾消費觀的變化,人們危機意識大增,呈現(xiàn)出未富先儲怪象。這便是因缺乏有效的社會保障機制,造成將儲蓄當做抵御未知風險的主要手段。例如:民眾積極籌劃子女教育、診療就醫(yī)及養(yǎng)老等各項儲蓄。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調控不再依靠市場導向,而需要依賴于政府“有形之手”,繼而造成內需不足,致使國家在國際上的貿易出超連續(xù)擴大。
再平衡探討
關于社會保障與儲蓄之間的關系
促進社保改革工作的穩(wěn)步推進,其直觀來看,將對民眾的消費行為產生影響。面對經濟發(fā)展問題,當民眾的消費觀念改變,消費水平提升,其儲蓄意愿會相應降低。而社保水平較低,民眾的抗風險能力欠佳,人們便會更具“憂患意識”,青睞于進行“未雨綢繆”,把錢存入銀行。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連年跑贏GDP增長,恩格爾系數(shù)的逐漸降低,可看出人們的消費觀念形成了創(chuàng)新升級。而對于農村中的民眾來說,他們與企事業(yè)單位職工不同,因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面對社會資源的培育與傾斜,其儲蓄意愿則更強烈。為此,應以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式,重視對農村低收入群體的補貼。
關于社會保障與投資之間的關系
因存在社會保障制度缺失問題,其對投資方面的影響遠不如對儲蓄影響那樣廣泛。隨著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錢包鼓起來,便開始進行對家庭資產的合理分配,更加關注子女的教育問題與自身的養(yǎng)老問題,進而便更關注金融理財產品。假設在二線城市有一個中等收入的家庭,其便會依據(jù)對家庭年度收入、支出的計算,做出較為理性的投資計劃,促進自身財富增長,合理進行對資產的配置。而人們是否愿意將錢投入到投資領域,與社保改革問題有著直接的關系。社保體系尚不健全,民眾的思維趨于保守,家庭中投資意愿相對淡薄,金融市場表現(xiàn)便較為低迷;反之,家庭成員則更有意愿購買理財型產品、為子女購置商業(yè)保險等。此外,著眼于宏觀層面,中小型企業(yè)的投資意愿遠遠低于政府的投資比例,究其根本便是中小企業(yè)的抗風險能力較弱,使其缺乏投資動能。
關于社保與勞動成本之間的關系
隨著社保制度改革,惠農政策的普及,農村中醫(yī)療保險覆蓋率的提高,使農民享受社會保障的水平顯著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更多的農民工開始對工作內容、工資水平形成新的要求。為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社保改革的推進,也將提升勞動力成本。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很多地區(qū)的社保改革處于探索階段,勞動力的成本相對較低,很多人對薪資要求較低,不得不拿著微薄的薪水從事繁重的勞動。隨著社保改革工作的實施,促進勞動報酬合理提高是較為必要的,其有助于讓更多的人分享經濟發(fā)展紅利。并且,有助于縮小城鄉(xiāng)之間的發(fā)展差距,避免出現(xiàn)經濟發(fā)展失衡的問題。
關于社會保障與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一如上述,社保改革與每個國民的利益密切相關,理應引起人們高度重視。而從社保與我國經濟的內外再平衡問題上來看,需要政府部門以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方式促進社保改革工作,有效汲取國際上的一些成熟經驗,形成我國的社會保障特色制度,爭取惠及更多的民眾,能夠滿足城鄉(xiāng)居民的對各項社會保障的基本需求。
就其與我國經濟發(fā)展問題的關系來看,假若社保改革缺乏有效性,導致形成高儲蓄、低消費的經濟結構,面對儲蓄沉淀問題,會造成中小微企業(yè)的發(fā)展困難,繼而對市場經濟發(fā)展造成極不利的影響。而大型的國有企業(yè),則還可以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進行投融資,以便籌措到相應的發(fā)展資金。面對政府投資行為的擴大化,其又會產生諸如資本運作效率低、投資效果不理想等新的問題,導致經濟發(fā)展失衡問題加劇。此外,因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勞動力成本被一再打壓,也會對回報率形成負面影響。這便會逐漸地造成社會中貧富之間的差距愈發(fā)加大,甚至可能會引發(fā)社會矛盾。而從外部經濟再平衡中來看,貿易順差主要是因為在國家經貿往來中,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是貿易出超的“主力軍”,這也會造成對我國技術型產品的發(fā)展制約,影響著我國對外經貿的升級。
相關建議
我國社保制度改革工作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自新中國成立的至今的70余年中,黨中央始終心系民生福祉,社會保障水平得到了一再的提升,民眾能夠有機會享受新時期經濟發(fā)展的紅利。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直面問題,認清社保改革與經濟內外再平衡的問題,理清與其儲蓄、投資、勞動力等之間的關系,逐步建立起覆蓋面積更廣、內容趨向完善的社保體系。而從政府資金對社保制度實施的供給來說,還應促進對資金的優(yōu)化配置,注意對風險的防范。
綜上,助力社保改革深化,需促進我國經濟內外再平衡,關注其與投資、儲蓄、勞動力等之間的關系。并應具有反思意識,積極消除不利因素影響。進而,使社保制度更具科學性、普適性。要注意,與西方發(fā)達國家存在的低儲蓄問題相比,并非單純地追求提高社保水平,更是應立足于自身的國情,找到經濟內外再平衡的“點”,關注適度性問題。從而,使社保改革有側重、更合理,以便實現(xiàn)對社會財富的再分配,保障中低收入水平群體的權益,防止貧富差距擴大化。
(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