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思亮,馬宗俊,張 芳
(南京農業(yè)大學作物遺傳與種質創(chuàng)新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 210095)
人工氣候室是利用人工方法,模擬自然界的環(huán)境因素如:光、溫、濕、風、雨、營養(yǎng)和氣體成分等設計的一種特殊環(huán)境設施,是現代農業(yè)科學和植物生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設施[1]。1949 年美國加利福利亞技術研究所在哈特植物園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氣候室,而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于1969 年建成了國內第一座大型人工氣候室。人工氣候室可以擺脫自然氣候的限制,全年都能開展科學研究工作,這一特點可在農業(yè)類高校的科研和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作用,人工氣候室的運行管理和使用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所在單位教學科研的綜合實力。
為持續(xù)推動我國農業(yè)科研水平的提升,高校加大了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新建、改建人工氣候室,以滿足目前高校教學科研工作需求。近幾年,農業(yè)類高校的人工氣候室在數量和規(guī)模上快速增長,在教學科研工作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在運行管理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問題,主要有:①缺少統籌規(guī)劃。規(guī)模小,分布散,重復建設導致資源浪費。②缺乏規(guī)范管理。大部分人工氣候室無專職管理人員,建成后超負荷運轉,由于缺少必要的維護保養(yǎng),導致人工氣候室的設備出現潛在的安全隱患,輕則影響科研進展,重則會引起火災事故。③缺少有效監(jiān)督。建造過程中缺少監(jiān)督,導致建設標準不統一,質量參差不齊,帶來安全隱患;使用過程中缺少監(jiān)督,不能充分發(fā)揮人工氣候室在科研功能。
因此,如何建成滿足不同科研要求的大型共享型人工氣候室成為農業(yè)類高?;A條件建設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關于人工氣候室的開放共享問題,有學者討論了如何提高高校人工氣候室運行效率的措施[2],但是有些措施不能解決運行中的實際問題。作物遺傳與種質創(chuàng)新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的共享型人工氣候室(以下簡稱氣候室)經過了近7 年的運行,探索出了一些經驗,望能給廣大高校相關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一些參考。
實驗室的氣候室總面積為230 m2,于2013 和2016年分兩批建成,目前已正常投入使用。氣候室由專業(yè)廠家按照實驗室提出的要求設計建造,所用的施工材料滿足建設時國家標準(見圖1)。氣候室除了能準確控制光照、溫度、濕度等主要環(huán)境參數,其布局和光照系統能兼顧到多種需求,每個房間均有獨立的控制系統,可提供面向全校的開放共享服務。
圖1 幾種不同類型的人工氣候室
為滿足使用人員需求的多樣性,實驗室在建造前期進行了充分的調研,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最終的建造方案,建成的氣候室基本情況如表1 所示。目前使用人員主要是農學院、園藝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種植的材料涉及水稻、小麥、棉花、大豆、油菜、擬南芥、煙草、芹菜、白菜、蘿卜、草莓和番茄等10 余種植物。經過了近7 年的運行,目前氣候室常年使用率在90%以上,為我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強有力支持,在校內產生了較大影響。
表1 本實驗室的氣候室基本情況
為能正常有序地運轉氣候室,實驗室在合理運行模式探索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
氣候室與大型儀器設備相比較,在運行管理過程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管理人員需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進行氣候室的日常維護和巡查。由于使用人員的流動性大,使用人員在故障初期的疏忽會導致氣候室維修頻率上升、成本增加,直接影響氣候室的良性運轉。另外,管理人員也負責全局資源調配、與學校各級主管部門和使用課題組負責人直接溝通,這對氣候室管理人員在溝通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迫切需要符合要求的專職管理人員對氣候室進行管理。
自氣候室運行起實驗室就制定了“人工氣候室收費管理辦法”,絕大多數使用人員均能按時繳納氣候室租用費,但還有不按時繳費的情況,有的使用課題組科研項目預算超限無法支付,甚至出現故意拖欠租用費等。收取的租用費不足以滿足設備更新、保養(yǎng)維護及人工費等支出,直接影響氣候室的正常運行。
氣候室的使用人員均為校內人員,相互熟識,存在不正常繳納租用費但礙于情面繼續(xù)給予使用的情況。盡管有一系列管理制度,但制度執(zhí)行不力的現象偶有發(fā)生,勢必對氣候室的運轉產生影響。
氣候室的運行定位服務實驗室內,面向實驗室外,遵循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償使用,對外開放運行,制訂了一系列的管理辦法和運行細則,包括“人工氣候室管理辦法”“人工氣候室收費管理辦法”“人工氣候室操作規(guī)程”“人工氣候室操作培訓和準入制度”“人工氣候室維修執(zhí)行辦法”。隨著運行管理模式的探索,對各項制度進行完善。
管理制度再好,需要有人來具體實施,為大型儀器和設施開放共享配置人力物力,是提高高校設備利用率的必要條件[3]。為保證氣候室高效運轉,成立以實驗室主要領導參與的管理委員會[4],同時,特聘氣候室專職主管1 名,負責氣候室的各項事宜,在每個使用課題組設立1 名教師作為用戶負責人,主管直接與各使用課題組用戶負責人溝通。通過分級管理制度,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制度執(zhí)行力,分級管理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氣候室分級管理模式圖
此外,實驗室建設信息化管理系統,對氣候室進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5]。通過建設監(jiān)控系統和門禁系統,實現管理人員、使用人員遠程監(jiān)控氣候室的運行情況,提高氣候室的性能和安全管理水平。定期從管理經費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軟硬件的升級改造,用更高效節(jié)能的照明材料對原來的照明系統進行升級[6],采用更智能的門禁管理系統[7]等,最大限度地支持氣候室的良性運轉。
有償服務是核算大型儀器設備投入產出績效的必要前提,也是防止大型設備被過度濫用的調控手段[8-11],實驗室作為氣候室的管理主體,負責氣候室各方面的統籌管理,確定租用費收取標準。在學校管理部門的要求下,財務處設立專用賬戶,分收支兩條線,專款專用[12]。
租用費標準是按照氣候室的折舊成本和水電支出成本來核算。以一間建造成本為20 萬元的氣候室為例,其中易耗設備占比總成本的20%(燈管、濾芯等耗材,使用期限以5 年計算),其他設備占比總成本的80%(房間板材、支架、控溫控濕機組及控制系統等,使用期限以10 年計算),這間氣候室每年折舊成本費為200 000 ×20% ÷5 +200 000 ×80% ÷10 =24 000元/a,水電費以每年實際支出費用為準。年度租用費為折舊成本和水電費用的總和,按年度進行更新相關收費標準。
學校每年定期舉辦安全教育網絡學習和實驗室安全知識考核,考核通過后會生成一份合格證書[13]。實驗室積極組織相關使用人員參加學校的培訓和考核,并把合格證書作為氣候室使用的準入條件之一。
而且,實驗室不定期邀請技術人員對主管、用戶負責人和具體使用人員進行控制軟件的操作培訓,經培訓合格后,由用戶負責人統一提交使用人名單及實驗室安全知識考核合格證書,主管在信息管理系統中開通使用人的相關權限。
實驗室每年根據使用率、科技產出、運行情況等指標對使用課題組進行考核,同時也根據使用率、科技產出、共享收入等指標對主管的年度工作進行考核[14],并根據考核結果對使用課題組和主管實行獎懲措施??己藘?yōu)秀進行一定比例的費用減免,考核末位執(zhí)行輪轉流動,主管的獎懲主要通過績效獎勵的高低來體現。
(1)開展多種宣傳方式擴大影響力。在網站、公眾號上進行氣候室介紹,加大網絡宣傳力度,積極參加科普宣傳等公眾開放活動。作為農業(yè)類實驗室科研實力的有力支撐,多次參與現場考察交流,廣受關注,管理人員也多次現場解答關于氣候室運行管理的各種疑問,同時,本校植物保護學院也在實地考察調研之后,借鑒經驗建造了類似的大型共享型人工氣候室。
(2)依托學校共享平臺實現更共享的管理。學?,F已建成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可實現校內40 萬元以上的大型儀器設備的統一管理、預約、使用、記錄、統計等多種功能[15-16],為提高氣候室的共享程度,實驗室將氣候室資源整合進學校的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拓展開放對象。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行,氣候室的使用率得到進一步提升,可有效解決高峰期甚至無法滿足需求,出現多個課題組共用一間氣候室的情況。
高校大型共享型氣候室的建設使用,可最大程度解決安全隱患,避免資源浪費,也能更好地發(fā)揮氣候室在高校教學科研上的支撐作用,有效提升高校的整體實力。同時,氣候室的安全高效運行離不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及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當下,實現氣候室的智能化和精細化管理為氣候室管理者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