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渠
非洲豬瘟自2018 年8 月傳入我國以來, 已對我國養(yǎng)豬業(yè)產生了巨大影響, 并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由于此病目前沒有疫苗和獸藥可以進行預防和治療, 只能通過加強生物安全措施和提高豬群整體健康度進行防控。 筆者經過一年多的規(guī)?;i場非洲豬瘟防控實踐,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非洲豬瘟防控技術措施,供同行參考。
我司防控非洲豬瘟的核心理念:將傳染源消滅和抵御在豬場外,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提高豬群整體健康度, 多級阻斷, 嚴控“五進五出”, 把豬場打造成 “鐵桶式”。
1.1 筑建五道生物安全防線
豬場外一級防線:距離豬場2~3 千米設立洗消中心,所有來場車輛需經過全面消毒、 檢測合格方能抵達豬場外第二級防線;
豬場外二級防線:距離豬場200米設立車輛消毒通道, 所有來場車輛需經過第二次全面消毒方能抵達豬場;
第三級豬場雙圍墻防線: 完善豬場周圍實體圍墻,只留大門口、出豬臺、出糞渣等位置與外界連通,其他區(qū)域全部封閉,不留任何漏洞。 排水溝用鐵絲網(wǎng)阻攔,防止貓狗、老鼠等進入,豬場大門設有人員淋浴消毒功能、物資消毒間、 寄存舍及門衛(wèi)室等功能; 實體圍墻外側10 米地帶用鐵絲網(wǎng)建起第二層圍墻, 此區(qū)域作為生物隔離帶和緩沖區(qū);
第四級防線是生活區(qū)與生產區(qū)實體圍墻防疫體系: 徹底隔離生產區(qū)與生活區(qū), 確保所有進出只能通過唯一大門口;
第五級是豬舍與豬舍隔離體系: 生產區(qū)內母豬繁殖區(qū)、 育肥區(qū)片、環(huán)保區(qū)域之間筑建隔離帶,用不同顏色的衣服, 區(qū)分不同區(qū)域的工作人員,做到不交叉,所有人員不得串崗,必須經過換鞋、洗手、消毒方能進入豬舍。
1.2 將廚房外移或建設場外中央廚房。 食材是比較大的風險點,場內廚房必須移至豬場外圍, 選取防護距離合理的地點設立中央廚房,每天對食材進行消毒, 對食材進行加熱熟化, 所有飯菜都經過消毒后方可進入豬場。
2.1 豬場實行封閉式管理,場內人員2 個月休假出場一次, 場外無關人員不得進入豬場, 避免人員頻繁進出而將病原帶進豬場。
2.2 豬場分為圍墻外緩沖區(qū)(紅色)、圍墻內的辦公區(qū)(橙色)、生活區(qū)(黃色)、生產區(qū)(綠色)、污水及無害化處理區(qū)(黃色),各區(qū)根據(jù)不同的生物安全風險系數(shù)按不同顏色管理。 紅色為風險系數(shù)最大、綠色為最小, 從風險高級別區(qū)進入低級別區(qū)必須經過嚴格洗澡消毒, 每個區(qū)域的工作服、 鞋子顏色對應該區(qū)域顏色,以便于區(qū)別管理。
2.3“五進”是指除了人員、飼料、藥物和疫苗、 豬只及必要生產物資進入豬場, 其他物資減少或禁止進入豬場。 外來人員、本場休假人員進入豬場,存在較大風險,視為紅色警戒。 回場人員執(zhí)行“兩次隔離、三次洗消流程”,在豬場外面3~5 千米地方設立場外隔離站, 人員回場前進行有效隔離、洗消,對需要回場人員抽樣進行非洲豬瘟病毒核酸檢測。檢測為陰性后,經過洗澡、換衣鞋、生活區(qū)隔離后,方可進入生產區(qū)。 在疫情高危區(qū)域,必須全面執(zhí)行封場。
2.4 飼料入場前要對飼料車進行徹底消毒, 通過中轉的方式進入豬場, 飼料由散裝飼料車在圍墻外輸送進入豬場(飼料車停在圍墻外,通過管道輸送進入場內飼料塔),避免飼料車直接入場。
2.5 疫苗拆掉外包裝后必須經過有效消毒藥物浸泡, 并經過臭氧熏蒸方可入場。
2.6 所有物資進場,先經過消毒水徹底噴淋,有內孔的(如管道),也必須用消毒水消毒; 物資必須經過60℃、30 分鐘加熱,不能高溫的采取熏蒸消毒后方可入場。
2.7 豬只引種要謹慎。 ASFV 感染豬具有一定潛伏期, 引種之前檢測為陰性, 并不能確保該豬沒有被感染。 在疫情高危區(qū)域,可以暫時閉群,不引種;大型豬場建議本場建立核心群, 自己繁育本場每年需要更新的種豬, 避免因引種而帶來疫病風險。
2.8“五出”是指所有人員、豬只、醫(yī)療廢棄物、垃圾、豬糞出場,必須經過中轉,外來車輛不得進入場內。
2.9 豬場出豬臺設置單向回流關卡, 確保豬只能出, 不能往回走(單向流動); 所有銷售豬只必須經過豬場專用車輛運至場外中轉出豬臺轉運, 確保外來拉豬車不靠近豬場。 中轉出豬是個復雜的流程,對硬件也有一定的要求, 同時要兼顧流程設計以及人員的執(zhí)行力; 還需技術人員對洗車的質量進行評估以及對洗車人員進行培訓; 中轉出豬臺必須分凈區(qū) (靠近豬場端) 和污區(qū)(外來車輛端), 兩個區(qū)中間有實體墻隔開,兩個區(qū)的人員、物資、工具都不能有交叉,否則,中轉過程中有可能污染中轉車而將病原帶到豬場,要嚴格管理賣豬的流程。
2.10 運輸車輛使用密封式豬車,確保運輸安全,有條件的建立本場(本集團)運輸車隊,更有利于車輛的生物安全管理。
2.11 人員外出必須經過場長或者上級管理人員審批, 堅持定期休假(我司采取兩個月休假一次)和嚴格返場隔離消毒流程,減少風險。
2.12 在疫病流行高危區(qū)域,建議停止垃圾、 豬糞、 醫(yī)療廢棄物外運。 確實需要外運的,經過中轉的方式轉運出去, 對中轉點進行徹底消毒。
2.13 規(guī)范豬舍、 通道的消毒流程,可以采取六步法:第一步,浸泡;第二步,清洗(先高壓后低壓);第三步,去污;第四步,消毒(帶泡沫或高溫熱水);第五步,重復消毒(熏蒸);第六步,檢測(檢驗是否達到消毒效果)。
3.1 加強各類飼料原料的檢測;取消配方中麩皮等高風險原料 (用黃豆皮和膳食纖維代替),杜絕使用豬源性原料 (如血漿蛋白、 血球蛋白、肉骨粉等);升級飼料生產工藝,對所有飼料進行高溫處理,85℃、3分鐘以上高溫制粒。 并定期對成品料進行檢測,確保飼料安全;加強飼料車的消毒, 在飼料車從圍墻外輸送進場內飼料塔, 避免飼料車進入豬場。
3.2 要關注豬場飲水安全,定期采樣檢測,特別是地表水,防止地表水被污染; 場內豬群飲水采取單體飲水,不要通槽飲水,避免豬群之間通過飲水互相傳播。 豬群飲水添加發(fā)酵有機酸 (確保豬場飲水pH 值3.6 左右),阻斷水源傳播途徑,酸化飲水,促進采食,提高免疫。
3.3 豬群飼料添加復合活性多肽+中藥保健,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適當降低飼養(yǎng)密度,淘汰性能差母豬以及殘次豬,降低豬群應激。
豬舍四周鋪石子和石灰、 場內放老鼠藥, 嚴查圍墻 (圍墻要采用2.5 米高實體圍墻, 如圍墻不夠高,可以在外墻上離地面1.2~1.5 米處加7 字鐵皮, 避免老鼠爬墻進入豬場),如有洞口及時補上,排水溝口必須用鐵網(wǎng)罩住, 防止老鼠進入豬場。 定期清理場內雜物和雜草,盡量減少老鼠和軟蜱等有害生物; 豬舍最好采取全密閉和封閉連廊設計,防止老鼠、蒼蠅、蚊子等小動物進入豬舍內, 傳統(tǒng)豬舍可以在四周增加防蚊網(wǎng)。
豬場場長制定符合本場的防疫體系,落實防控責任。 每一個防控環(huán)節(jié)如何操作,制定流程圖(如人員進場流程、人員進入生產區(qū)流程、人員隔離流程、 物資進場流程、 出豬流程、豬只無害化處理流程、場內消毒流程、車輛洗消流程等),對全場員工進行思想及操作培訓, 使全場員工對各項防疫制度、流程入腦入心,大家能夠自覺地落實各項措施,提高防非措施的執(zhí)行力。 豬場建立有效監(jiān)督機制, 監(jiān)督每個防疫環(huán)節(jié)落實情況,確保無漏洞可鉆;設立獎罰制度,獎優(yōu)罰劣、獎罰分明,促進各項防非措施的落實和執(zhí)行; 對待員工人性化,增加人文關懷,如提高封場補貼、改善伙食、增加場內娛樂設施等、把員工視為親人對待,讓員工感受豬場的溫暖和關懷, 有效提升執(zhí)行力。
豬場制定完善的檢測和監(jiān)測方案,異常豬只(厭食、發(fā)燒、突然死亡等豬只) 要及時檢測, 對豬場環(huán)境(包括每棟豬舍、無害化區(qū)、生活區(qū)、出豬臺等)、豬群(包括公豬、母豬、保育豬、生長豬)進行采樣檢測(熒光PCR),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處置。
豬場必須與當?shù)貏游锓酪卟块T緊密聯(lián)系,掌握實時疫情動向。 邀請政府動物衛(wèi)生防疫部門或業(yè)內專家提出防疫指導意見, 不斷升級防疫硬件,制定合理的防疫流程,監(jiān)督落實。 對豬場周圍3 公里的其他養(yǎng)殖戶(特別是散養(yǎng)戶)進行規(guī)范管理,與他們共享洗消中心,協(xié)助其消毒,一起做好防控工作, 實行區(qū)域性聯(lián)防聯(lián)控。 政府有關部門加大對進入豬場周邊地區(qū)豬肉產品及生豬車輛的監(jiān)控,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置,確保大環(huán)境安全。
當前, 非洲豬瘟防控最有效措施仍是依靠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和提高豬群整體抗病力。 疫苗只能期待、不能等待;在非洲豬瘟面前,一切有效防控措施都不會是多余的。防非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 再好的防控措施, 如果執(zhí)行不到位, 一切等于零;防非重在理念、重在投入、重在執(zhí)行、重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