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 張妍 程巍巍
尋常型痤瘡多見于青春期人群,且多發(fā)于面部,其次為胸背部以及肩部,大部分患者均合并皮脂腺分泌,主要臨床表現(xiàn)特點包括粉刺,結(jié)節(jié),表淺膿皰,瘢痕以及炎性丘疹等,對患者的外貌以及生活質(zhì)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1,2]。目前,臨床上主要是采用抗生素,雌激素,維甲酸類以及抗雄激素等藥物進行治療,上述藥物雖然具有一定的療效,但長期應(yīng)用可能引發(fā)一系列不良反應(yīng),不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復。丹參酮主要活性成分為隱丹參酮,屬于二萜醌類化合物之一,可有效殺滅痤瘡桿菌,清除炎性反應(yīng)[3]。且隨著近年來物理療法在尋常型痤瘡治療中的應(yīng)用日益廣泛,越來越多的學者發(fā)現(xiàn):紅藍光可通過光動力學反應(yīng)原理,繼而發(fā)揮治療的目的,且具有起效迅速以及不良反應(yīng)較少等優(yōu)勢[4],已受到高度重視。鑒于此,本文通過研究紅藍光與丹參酮綜合療法對尋常型痤瘡患者的療效、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響,旨在為臨床尋常型痤瘡的治療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從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尋常型痤瘡患者納入研究。以隨機信封法將其等分成綜合組及丹參酮組,每組45例。綜合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19~31歲,平均年齡(24.28±3.22)歲;病程3個月~6年,平均病程(2.14±0.23)年;病情嚴重程度:Ⅰ度10例,Ⅱ度9例,Ⅲ度16例,Ⅳ度10例;文化程度:初中或初中以下19例,高中或高中以上26例。丹參酮組男21例,女24例;年齡19~30歲,平均年齡(24.32±3.25)歲;病程3個月~6年,平均病程(2.16±0.24)年;病情嚴重程度:Ⅰ度11例,Ⅱ度9例,Ⅲ度15例,Ⅳ度10例;文化程度:初中或初中以下18例,高中或高中以上27例。2組上述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受試者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并獲批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所有受試者符合《中藥新藥治療尋常痤瘡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所制定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相符;(2)入院前30 d并未接受相關(guān)藥物治療;(3)年齡>18歲。排除標準:(1)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發(fā)生嚴重病變者;(2)其他類型痤瘡者;(3)意識障礙或合并精神疾病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5)研究途中因各種原因退出或失訪。
1.3 方法
1.3.1 治療方法:丹參酮組實施丹參酮治療,即予以丹參酮膠囊(河北興隆希力藥業(yè)有限公司)口服,1.0 g/次,3次/d,連續(xù)治療4周。綜合組予以紅藍光與丹參酮綜合療法治療,其中丹參酮治療方式和丹參酮組一致。同時,采用紅藍光治療儀(購自美國歐美娜Ominlux)進行治療,以LED作為光源,以126 J/cm2為紅光能量密度,以633 nm為波長。以48 J/cm2為藍光能力密度,以420 nm為藍光波長。告知患者佩戴防護眼鏡,保持和面部的距離在2~5 cm,20 min/次,2次/周。首次紅光,第2次藍光,交替治療,光照間隔>2 d。連續(xù)治療4周。
1.3.2 標本采集:分別于治療前1 d以及治療后4周采集所有受試者的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以8 cm為離心半徑,進行時長為10 min的3 000 r/min離心處理。獲取血清保存在-80℃冰箱中備用。
1.4 評價指標
1.4.1 療效判定標準[6]:①痊愈:各項癥狀完全消失;②顯效:各項癥狀顯著好轉(zhuǎn);③好轉(zhuǎn):各項癥狀均有所改善,但不明顯;④無效:各項癥狀無好轉(zhuǎn),甚至加重。將痊愈率+顯效率+好轉(zhuǎn)率記作總有效率。
1.4.2 炎性因子水平:炎性主要包括白細胞介素-1β(IL-1β)以及白細胞介素-6(IL-6),檢測方式均為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具體操作遵循試劑盒說明書完成。相關(guān)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時間為治療前1 d及治療4周后。
1.4.4 不良反應(yīng):主要涵蓋局部脫皮、局部發(fā)紅以及面部紅斑燒灼感。
2.1 2組療效比較 綜合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丹參酮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n=45,例(%)
2.2 治療前后2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后綜合組和丹參酮組血清IL-1β、IL-6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綜合組血清IL-1β、IL-6水平均低于丹參酮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2組不良反應(yīng)評價 綜合組及丹參酮組在局部脫皮、局部發(fā)紅以及面部紅斑燒灼感發(fā)生率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尋常型痤瘡病程往往易反復,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均有極大的影響,相關(guān)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表明,全世
表2 治療前后2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表3 治療前后2組外周血單核細胞TLR2表達比較
表4 2組不良反應(yīng)評價 n=45,例(%)
界范圍內(nèi)約有10%的人口伴有尋常型痤瘡,且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尋常型痤瘡的發(fā)病率正呈持續(xù)增長趨勢[7,8]。由于該病的治療療程較長,常規(guī)藥物治療極易出現(xiàn)耐藥性以及一系列毒副作用,由此可見,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的綠色療法顯得尤為重要。丹參酮膠囊是目前臨床上應(yīng)用較為廣泛的中藥制劑,具有廣譜抗菌功效,尤其是對痤瘡分歧桿菌、紅色毛發(fā)癬菌以及棒狀桿菌等均具有極強的抗菌活性,于痤瘡的治療過程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9-11]。物理療法是近年來所發(fā)展的有效治療尋常型痤瘡手段,主要涵蓋機械處理、激光、光療以及冷凍等,不同的治療手段各有優(yōu)劣。且隨著近年來相關(guān)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發(fā)現(xiàn)多種方法聯(lián)合應(yīng)用可獲得較為顯著的效果[12-14]。
綜上所述,紅藍光與丹參酮綜合療法應(yīng)用于尋常型痤瘡患者中的療效明顯,且安全性較佳,有效下調(diào)血清炎性因子,其主要作用機制可能和增強患者免疫功能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