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秀芬,李金萍,楊 敏,袁 媛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中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廣東 深圳 518000)
慢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的慢性胃腸道功能疾病,其致病原因包括肛門、直腸病變、代謝性或內(nèi)分泌疾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等,臨床癥狀為排便困難、排便次數(shù)減少以及糞便干硬等[1]。本研究以中西藥合用治療老年慢性便秘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6例,均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治療患者,采用盲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男21例,女22例;年齡60~78歲,平均(68.23±4.49)歲;病程2~10年,平均(5.23±2.42)年。對照組男20例,女23例;年齡62~80歲,平均(70.32±4.19)歲;病程3~11年,平均(6.08±2.52)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西醫(yī)符合《中國慢性便秘診治指南》[2]中關于慢性便秘的診斷標準。慢性便秘癥狀持續(xù)至少3個月,1/4以上時間有排便不盡感,1/4以上時間感覺排便費力,1/4以上時間糞便呈硬結(jié)或團塊狀,1/4以上時間排便時肛門阻塞或肛門直腸梗阻,1/4以上時間排便需用手法協(xié)助,癥狀符合2個或2個以上即可確診。②中醫(y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脾腎陽虛證,以大便排出困難且干燥、脈沉遲為主癥,以四肢不溫、腹中冷痛、得熱則減、面色?白、小便清長舌淡苔白為次癥;③簽署同意書,且依從性較高。
排除標準:①合并由器質(zhì)性病變引起的便秘,如直腸息肉、潰瘍性結(jié)腸炎等;②有嚴重造血系統(tǒng)或臟器疾??;③對所用藥物過敏。
兩組治療期間停用其他瀉下藥,多喝水、多吃新鮮蔬果、忌生冷刺激性食物。給予西沙必利片(浙江昂利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577)5mg,1日3次,餐前30min服用;麻仁軟膠囊(天津市中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40031)1粒(0.6g),1日1次口服,連續(xù)治療4周。
觀察組加用溫腎調(diào)中湯。白術60g,肉蓯蓉、黃芪各30g,荷葉20g,升麻15g,半夏、枳殼、萊菔子、杏仁各10g,肉桂6g。水煎,每日1劑,取150mL藥液分早晚服,連續(xù)服用4周。
癥狀積分: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癥狀積分進行評估,將排便困難、不盡、下墜,腹脹等按照重度、中度、輕度、無劃分,分別計為3、2、1、0分。癥狀積分相加為總積分,積分越高表示癥狀程度越嚴重。
胃腸道活動:采用胃腸電圖儀采集升、橫結(jié)腸的頻率和幅度數(shù)據(jù)。
鋇條排出率:吞服不透X線的標志物鋇條及拍腹部X線平片,共吞服6次鋇條,1次12根,從吞下即刻算起,每12h吞1次,每次吞服的性狀各不相同。根據(jù)72h腹部X線平片上殘留的鋇條數(shù)計算CTT。排除率=(12-腹部X線平片上殘留的鋇條數(shù))/12,計算60h鋇條排出率和72h鋇條排出率。
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癥狀積分下降大于等于95%。顯效:臨床癥狀有大幅度改善,癥狀積分下降大于等于70%。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zhuǎn),癥狀積分下降大于等于30%。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癥狀積分下降小于30%。
兩組癥狀積分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癥狀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排便困難 不盡、下墜 腹脹 總積分治療前對照組 43 2.23±0.71 1.42±0.98 1.19±0.88 4.28±1.98觀察組 43 2.28±0.57 1.38±0.77 1.16±0.94 4.32±1.85治療4周后對照組 43 1.39±0.98*0.98±0.41*0.81±0.29*2.86±1.03*觀察組 43 0.73±0.35*△0.66±0.24*△0.48±0.13*△1.52±0.78*△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胃腸道活動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胃腸道活動比較 (±s)
表3 兩組胃腸道活動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升結(jié)腸頻率(次/min) 升結(jié)腸波幅(μV) 橫結(jié)腸頻率(次/min) 橫結(jié)腸波幅(μV)治療前 對照組 43 5.88±0.67 117.84±12.57 5.86±0.73 108.78±11.33觀察組 43 5.96±0.73 118.17±12.38 5.88±0.69 108.54±11.27治療4周后 對照組 43 6.27±0.72* 123.43±13.75* 6.09±0.72* 131.74±14.33*觀察組 43 7.73±0.85*△ 137.16±14.89*△ 7.35±0.84*△ 143.27±15.87*△
兩組鋇條排出率見表4。
表4 兩組鋇條排出率比較 (%,±s)
表4 兩組鋇條排出率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60h鋇條排出率 72h鋇條排出率治療前 對照組 43 42.23±35.71 46.42±40.98觀察組 43 40.02±38.55 48.38±40.77治療4周后 對照組 43 61.39±28.98* 70.98±36.41*觀察組 43 78.68±30.55*△ 88.66±36.24*△
老年人便秘為脾腎虛衰,肺腑氣運失調(diào),津虛腸燥所致。治療應以升清降濁,溫補脾腎為主[5]。溫腎調(diào)中湯中白術升清降濁、健脾通便,肉蓯蓉助陽通便,黃芪升清陽、溫腎氣,升麻、枳殼行滯消脹、理氣寬胸,萊菔子、杏仁肅降肺氣、滋潤大腸,半夏、荷葉調(diào)中降胃、清靈升脾。諸藥合用,共奏陰陽調(diào)和、升降有序之效。
溫腎調(diào)中湯治療老年慢性便秘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