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華,付利波,趙凱琴,李慶剛,楊兆春,彭 鈺,陳檢鋒,王志遠,王 偉,劉 俊,尹 梅*
(1.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環(huán)境資源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2.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3.羅平縣種子管理站,云南 羅平 655800;4.騰沖市農業(yè)技術推廣所 ,云南 騰沖 679100;5.云龍縣農業(yè)農村局 ,云南 云龍 672700)
【研究意義】油菜-烤煙輪作模式是云南的主要種植模式之一,油菜和烤煙兩大主要經濟作物的交替生產,是實現農民增收和周年高效生產的重要途徑[1]。油菜—烤煙輪作模式在云南的種植區(qū)域廣,涉及土壤類型眾多?!厩叭搜芯窟M展】研究表明,不同土壤類型其土壤質地、結構、容重、孔隙度、蓄水能力、土壤溫度和養(yǎng)分含量均有不同,直接導致土壤供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之間產生差異[2-4]?!颈狙芯壳腥朦c】目前,針對不同土壤類型養(yǎng)分利用情況在烤煙上研究較多,但在油菜上的研究卻很少,油菜作為云南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種植面積和總產分別占油料作物的82 %和80 %,占全國比例的4 %左右[5-6],因油菜需肥量多,全省每年化肥投入總量大,加之施肥技術的不完備,致使油菜產區(qū)肥料資源浪費和產地環(huán)境退化[7-8]?!緮M解決的關鍵問題】本研究針對云南油煙輪作區(qū)不同土壤類型,結合烤煙輕氮重鉀的施肥特性,開展油菜氮、鉀養(yǎng)分利用效率研究,旨在明確不同土壤類型土壤氮鉀供應能力、油菜對氮鉀養(yǎng)分的利用情況和氮鉀用量對油菜產量的影響,為油菜精準養(yǎng)分管理技術和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建立提供依據。
試驗于2018年10月在云南省羅平縣板橋鎮(zhèn)金雞村、云南省澄江市龍街鎮(zhèn)后香村和云南省騰沖市界頭鎮(zhèn)張家營村同步開展。其中,羅平試驗點土壤類型為山原紅壤、澄江試驗點土壤類型為水稻土、騰沖試驗點土壤類型為沖積性砂壤土,前作均為烤煙,試驗地土壤養(yǎng)分狀況見表1,油菜品種為云油雙2號,試驗用肥料為尿素、過磷酸鈣和硫酸鉀。
表1 試驗地土壤養(yǎng)分狀況
試驗設7個處理,分別為處理T1(N0)、處理T2(N1)、處理T3(N2K2)、處理T4(N3)、處理T5(K0)、處理T6(K1)、處理T7(K3),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20 m2,試驗各處理肥料施用量見表2。
表2 試驗設計
試驗前于各試驗地按 S形法采集10個點后混合為一個基礎土樣,取土深度為20 cm,采用鉻酸鉀容量法測定有機質,玻璃電位法測定pH,堿解擴散法測定堿解N,浸提·鉬銻抗比色法測定速效P,乙酸銨溶液浸提·火焰光度計法測定速效K[9-12]。
油菜收獲時,分小區(qū)分別對籽粒和生物產量進行測產。
每小區(qū)連續(xù)取植株樣10株,105 ℃殺青烘干制樣,分別對籽粒和秸稈進行測定,用凱氏定氮儀測定全N含量,火焰光度計測定全K含量[12]。
相關參數計算方法:氮肥利用率(%)=(施氮區(qū)吸氮量-對照區(qū)吸氮量)÷施氮量×100;氮肥農學效率(kg/kg)=(施氮區(qū)產量-對照區(qū)產量)÷施氮量;氮肥偏生產力=(kg/kg)=施氮區(qū)產量÷施氮量;氮素經濟學利用效率(kg/kg)=經濟學產量÷植株氮素吸收量;氮素生物學利用效率(kg/kg)=生物學產量÷植株氮素吸收量,鉀肥利用效率相關參數計算方法與氮肥類似。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5.0軟件和Excel 2010軟件。
表3顯示,不同氮用量對產量影響較明顯,在山原紅壤上,處理T1(不施氮肥)產量最低,僅為2302.82 kg/hm2,與其它3個處理差異極顯著;油菜產量最高為處理T2(施氮90 kg/hm2),繼續(xù)增施氮肥產量下降, 處理T4產量下降差異顯著,各處理產量從高到低依次為處理T2>處理T3>處理T4>處理T1;在水稻土條件下,處理T1(不施氮肥)產量為1702.67 kg/hm2,與其它3個處理差異極顯著,處理T3產量最高,為3638.45 kg/hm2, 與處理T2產量差異極顯著,與處理T4差異顯著,在處理T3水平上減施或增施氮肥產量均有下降,各處理產量從高到低依次為處理T3>處理T4>處理T2>處理T1;在砂壤土條件下,隨施氮量的增加,產量呈增加趨勢,處理T1(不施氮肥)產量最低,為1258.04 kg/hm2,與其它3個處理差異極顯著,產量最高為處理T4,為3442.35 kg/hm2,與其它處理產量差異極顯著,各處理產量從高到低依次為處理T4>處理T3>處理T2>處理T1;3種土壤類型處理T1(不施氮肥)產量表現為山原紅壤>水稻土>砂壤土,施氮對產量的增產效應為砂壤土>水稻土>山原紅壤。
不同鉀用量對產量的影響不如氮明顯,在紅壤條件下,處理T5、處理T6、處理T7和處理T8產量無顯著差異;在水稻土條件下,處理T5(不施鉀肥)產量最低,為3003.43 kg/hm2,與施鉀處理產量差異極顯著,處理T5、處理T6、處理T7間無顯著差異;在砂壤土條件下,產量最高為處理T6,與處理T5和處理T7產量差異顯著。處理T5(不施鉀肥)3種土壤類型油菜產量表現為山原紅壤>水稻土>砂壤土,施鉀對產量的增產效應為水稻土>砂壤土>山原紅壤。
表3 不同氮鉀用量的油菜產量
表4 不同氮用量油菜氮肥利用效率
表5 不同鉀用量油菜鉀肥利用效率
由表4可見,在山原紅壤上,各施氮處理氮肥農學效率、偏生產力、經濟學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均表現為隨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處理T2氮肥農學效率、偏生產力、經濟學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別為16.76、42.35、19.45 kg/kg和63.68 %;在水稻土上, 處理T2農學效率、氮肥偏生產力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別為12.72、31.64 kg/kg和54.95 %,隨施氮量的增加,氮養(yǎng)分利用效率下降;在砂壤土上,氮肥農學效率和氮肥利用率表現為隨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減的趨勢,處理T3氮肥農學效率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別為9.0 kg/kg和37.14 %。分析不同施氮量在3種土壤類型下各氮肥利用指標得出,氮肥用量在90 kg/hm2時,氮肥利用效率為山原紅壤>水稻土>砂壤土;氮肥用量在180 kg/hm2時,氮肥利用效率為水稻土>砂壤土>山原紅壤,氮肥用量在270 kg/hm2時,氮肥利用效率為砂壤土>水稻土>山原紅壤。
由表5可見,在山原紅壤上,各施鉀處理鉀肥利用效率表現為隨施鉀量的增加而下降, 處理T6的鉀肥偏生產力、鉀素經濟學利用效率和鉀肥利用率最高,分別為70.43、21.18 kg/kg和46.52 %;在水稻土上,處理T6的鉀肥偏生產力、鉀素經濟學利用效率、鉀素生物學利用效率和鉀肥利用率最高,分別為77.11、24.74、36.05 kg/kg和38.91 %,鉀肥利用效率表現為隨施鉀量的增加而下降;在砂壤土上,處理T6的鉀肥農學效率、鉀肥偏生產力、鉀素經濟學利用效率、鉀素生物學利用效率和鉀肥利用率最高,分別為11.03、64.94、26.73、39.65 kg/kg和55.6 %,繼續(xù)增施鉀肥鉀肥利用效率下降。分析不同施鉀量在3種土壤類型下各鉀肥利用指標得出,鉀肥用量在50和100 kg/hm2時,鉀肥利用效率為砂壤土>水稻土>山原紅壤;鉀肥用量在150 kg/hm2時,鉀肥利用效率為山原紅壤>水稻土>砂壤土。
分別對3種土壤類型進行Quadratic二次模型曲線回歸分析。由表6可見,山原紅壤回歸方程為y= -0.002x2+ 0.665x+ 5.753;水稻土二次回歸方程為y= -0.002x2+ 0.651x+ 3.339;砂壤土回歸方程為y= -0.001x2+ 0.415x+ 0.887。在3種土壤類型下,施氮量與油菜氮肥利用率曲線回歸估算P值均小于0.01,曲線參數估計達極顯著水平。
分別對3種土壤類型進行Quadratic二次模型曲線回歸分析,由表7可見,山原紅壤回歸方程為y= -0.005x2+ 0.865x+ 3.856;水稻土回歸方程為y= -0.004x2+ 0.719x+ 3.382;砂壤土回歸方程為y= -0.007x2+ 1.089x+ 4.565。施鉀量與油菜鉀肥利用率曲線回歸估算P值均小于0.05,曲線參數估計達顯著水平。
生產中,氮、鉀肥投入不合理限制其肥效及利用效率,影響作物的產量潛力,合理的肥料施用量,對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化肥浪費和油菜病害是實現輕減栽培的技術關鍵[13-15]。研究表明,不同土壤類型的肥力差異和理化性狀等因素直接影響作物養(yǎng)分吸收和利用[16-17]。在烤煙生產中為提高煙葉質量,重施鉀肥是其主要施肥特點[18-19],在不同產地環(huán)境下生產管理方式的不同,導致煙后土壤養(yǎng)分殘留也不同[20],對后季油菜養(yǎng)分利用形成一定影響。
試驗結果顯示,不同氮用量油菜產量最高的在山原紅壤上為處理T2(施氮90 kg/hm2),在水稻土上為處理T3(施氮180 kg/hm2),在砂壤土上為處理T2(施氮90 kg/hm2),說明在不同土壤類型下,對氮肥需求差異較大,這跟不同土壤類型的養(yǎng)分含量和供氮能力有一定關系[21];氮肥利用效率與施肥量、土壤養(yǎng)分差異都具有明顯關系[22-23],處理T2(施氮90 kg/hm2)在山原紅壤和水稻土上氮肥利用效率最高,氮肥利用率與氮用量呈負相關,砂壤土氮肥利用效率最高為處理T3(施氮180 kg/hm2),繼續(xù)增施氮肥利用效率降低,處理T2(施氮90 kg/hm2)下,氮肥利用效率最高為山原紅壤,處理T3(施氮180 kg/hm2)下,氮肥利用效率最高為水稻土,處理T4(施氮270 kg/hm2)下,氮肥利用效率最高為砂壤土,3種土壤類型下,施氮量與氮肥利用率曲線參數估計均達極顯著水平,具有一定相關性。
表6 不同氮用量與氮肥利用率的關系
表7 不同鉀用量與鉀肥利用率的關系
施鉀對產量增產作用不如施氮明顯,山原紅壤各處理產量無顯著差異,水稻土和砂壤土處理T6(施鉀50 kg/hm2)產量最高,3種土壤類型烤煙季殘留鉀養(yǎng)分對產量的貢獻表現為山原紅壤>水稻土>砂壤土,施鉀后增產效果為水稻土最明顯;鉀肥利用效率3種土壤類型上都表現為隨施鉀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趨勢,在處理T6(施鉀50 kg/hm2)和處理T7(施鉀100 kg/hm2)下,鉀肥利用效率最高均為砂壤土, 處理T8(施鉀150 kg/hm2)下最高為山原紅壤;對施鉀量與鉀肥利用率關系進行曲線回歸模擬,曲線參數估計均達顯著水平,具有一定相關性。
在油煙輪作區(qū),通過試驗比較,羅平試驗點山原紅壤土壤類型施用氮肥90 kg/hm2的油菜產量最高,繼續(xù)增施氮肥產量和養(yǎng)分利用效率均開始下降,施用鉀肥對產量無顯著增產作用,在該區(qū)域煙后油菜氮鉀用量上應少施輕施,具有很大化肥減量空間;澄江試驗點水稻土土壤類型下施用氮肥180 kg/hm2的油菜產量最高,繼續(xù)增施氮肥產量和養(yǎng)分利用效率均開始下降,3個施鉀處理產量無顯著差異,在保證該區(qū)域氮肥供應的前提下可控施鉀肥;騰沖試驗點沙壤土土壤類型施用氮肥270 kg/hm2的油菜產量最高,施鉀50 kg/hm2的油菜產量和養(yǎng)分利用效率最好,在該區(qū)域應適當增施氮肥和控施鉀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