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平
(重慶市江北區(qū)中醫(yī)院,重慶 400020)
急診輸液室的患者流動量極大,患者病情復雜多變,這也使得急診輸液室的護理人員工作壓力繁重,任務艱巨。再加上患者與護理人員相處時間較短,沒有充足的時間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病情,因而極易產生誤會,導致引發(fā)出一系列患者投訴與護患糾紛等嚴重問題,進而嚴重損害了醫(yī)院的形象。本文將綜述在急診輸液室產生投訴與糾紛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制出相應管理方案。
通常患者在急診就診時應當以掛號-看病-繳費-檢查-取藥-接受注射的流程進行,但多數(shù)患者對醫(yī)院就診流程不太了解,且對園內的環(huán)境較陌生,再加上疼痛難忍的病痛之下還要長時間等待,致使患者產生急躁、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時就會容易將憤怒轉發(fā)向護理人員,進而產生投訴與糾紛事件。
急診輸液室的護理任務量龐大且護理工作相對集中,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若護理人員不能夠及時調整好自身情緒,就容易在患者面前顯得極為冷漠,尤其是在面對常見病與慢性病類患者時,這樣的冷漠、孤傲的態(tài)度會令患者產生強烈的不滿,且據相關調查顯示,護理人員缺乏服務態(tài)度與服務熱情是容易引發(fā)護患糾紛與患者投訴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常情況下,患者僅有較短的時間能夠在急診輸液室進行治療,而大多數(shù)實習期和正處于進修階段的護理人員技術水平普遍較低,對于血管的評估能力不足,這使得護理人員難以跟上工作節(jié)奏,再加上患者的血管條件不理想導致經常出現(xiàn)穿刺失敗,更使得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低劣,以極為不信任、反感的態(tài)度面對護理人員。
急診輸液室的患者們通常病情不一,突發(fā)情況較多,且急診工作可控性偏低,這使得在某些時間會出現(xiàn)人力部充足的現(xiàn)象,導致患者延長等待時間,再加上護理人員巡視不到位,使得大量患者頻繁呼叫,讓護理人員手忙腳亂,無法顧及全面,因此讓患者產生強烈不滿。
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人員工作流程、崗位職責以及患者就診流程,降低患者對醫(yī)院的陌生感,明確自身工作核心與崗位職責,倡導護理人員在任何時間只要進入工作區(qū)域內,就要肩負起“導醫(yī)”的責任,熱情引導患者進行每一步就診流程[1]。定期組織全員培訓,所有護理人員都要熟知院內環(huán)境與服務理念,深化操作流程,并將“對年老體弱的患者應攙扶至輸液床,寬慰、開導患者,改善患者情緒”等內容納入到流程當中。同時還要將輸液人員進行分組,強化組長責任,組織人員按時加強巡視,創(chuàng)建血管評估制度,將知識宣教、病情觀察、配藥、穿刺以及拔針等工作落實到人,并由各自組長負責監(jiān)督。
處于實習期與進修期的護理人員穿刺失敗率頗高,技術經驗匱乏,應對該類護理人員加強血管評估培訓,先由組長對患者血管進行評估,并為護理人員進行講解,再指導其進行穿刺[2]。通過對患者血管的評估可以了解到患者的血管情況,并將相關知識與技巧傳授給護理人員,讓其能夠在實踐操作當中快速掌握穿刺技術。針對特殊血管,應注重講解穿刺時的手法與相關注意事項,進而提升護理人員穿刺水平。
合理分布班次,要保障在人流高峰期以及重要時間段都能夠具備良好的穿刺質量,并在人流量極大的特殊時間段與夜間加大人力資源,保障患者的等候時長不超過15 min與穿刺技術水平,要嚴格將這一管理方法落實到位[3]。
在日常輸液工作中,護理人員應主動問候患者、關懷患者,多為患者講解藥物作用、不良反應以及相關注意事項,根據患者疾病類型與特點講述自護知識及方法,及時滿足患者需求,讓患者時刻感受到溫暖與舒心,進而做到真正認可醫(yī)護人員,真正信賴醫(yī)護人員。
綜上所述,急診室中的靜脈輸液是各類病癥常用的治療手段,本院通過創(chuàng)建相關制度與流程、提升護理人員技術水平、明確自身崗位職責、合理分布人力資源以及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等方面,顯著緩解了護患之間的矛盾,增進溝通,減少糾紛與投訴類事件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