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靜
(江南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呼吸衰竭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礙致使出現(xiàn)病理生理紊亂的現(xiàn)象,以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為主要表現(xiàn),但在情況嚴重送至重癥監(jiān)護病房后仍需對患者進行細節(jié)化的氣道護理,避免氣道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加重呼吸衰竭癥狀[1-2]。
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抽取我院重癥醫(yī)學科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參與研究調(diào)查,并將其中的6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其中對照組中男1 5例,女1 5例,年齡4 0~8 5歲,平均(62.52±11.34)歲;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0~85歲,平均(62.59±11.30)歲。
對照組--責任護士行常規(guī)氣道護理:氣道濕化、氣囊管理、吸痰、引流等護理[3]。
觀察組--氣道管理小組氣道護理。①成立氣道管理小組。由本科室本專業(yè)工作滿5年以上的護士,對氣道管理有一定理論基礎的護士組成。②工作職責分配。需建立護理質(zhì)量考核,監(jiān)督查看護理質(zhì)量和氣道護理的重點及難點。小組長需嚴格制定護理流程和每位成員的工作職責,并開展相關知識培訓,提升氣道護理水平[4]。③小組工作內(nèi)容--優(yōu)先制定出護理計劃,在重癥監(jiān)護室護理人員的幫助下舉辦重癥監(jiān)護室內(nèi)氣道護理知識的講座和培訓。其次,有小組長組織組員對所有護理用具進行更換和清洗消毒處理,嚴格規(guī)定氣道護理操作流程。將每日使用呼吸機患者名單上報,實時監(jiān)督管理,之后再持續(xù)整改護理質(zhì)量。
參照《重癥肺炎診療指南》制定標準:①對比動脈血氣相關指標--pH值和PaCO2/FiO2(氧合指數(shù))、PaC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②對比再插管率和VAP發(fā)生率。③對比時間值--ICU住院和機械通氣時間。
利用SPSS 18.0軟件分析、處理,用t、x2檢驗計量資料(±s)與計數(shù)資料(%),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中ICU住院時間--(15.23±5.47)d,機械通氣時間--(13.21±4.56)d;對照組中--(18.96±7.48)d,(16.96±7.05)d,t1=2.204,P1=0.031;t2=2.446,P2=0.017。
觀 察 組 中 再 插 管 率--2(6.6 7 %),V A P發(fā)生 率--1(3.33 %);對 照 組 中--8(2 6.6 7 %),10(33.33%),x12=14.397,P1=0.000;x22=30.059,P2=0.000。
護理前,觀察組中PaCO2/FiO---(158.41±26.47)mmHg,PaCO2--(95.47±15.98)mmHg,pH值--7.12±0.08;對照組中---(157.89±27.35)mmHg,(96.13±16.44)mmHg,7.13±0.11;t1=0.074,P1=0.940;t2=0.157,P2=0.875;t3=0.402,P3=0.688。
護理后,觀察組中PaCO2/FiO---(258.43±22.53)mmHg,PaCO2--(50.13±6.41)mmHg,pH值--7.41±0.07;對照組中---(220.31±22.14)mmHg,(58.17±7.40)mmHg,7.30±0.05;t1=6.609,P1=0.000;t2=4.498,P2=0.000;t3=7.003,P3=0.000。
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是重癥醫(yī)學科常見收治病種,治療方面并采用建立人工氣道的方式幫助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度,加快病情恢復。臨床上一般使用的是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的方式,但這樣會使患者的呼吸道直接與大氣相連,因而做好氣道護理是非常重要的。科學的氣道護理可減輕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發(fā)生VAP發(fā)生率,預防誤吸或其他不必要的炎癥反應,而氣道管理小組行氣道護理,可有效減輕患者肺部感染的概率,及時緩解相關癥狀。
綜上所述,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療期間選擇氣道管理小組行氣道護理,可降低VAP發(fā)生率和再插管率,改善動脈血氣指標,縮短住院和機械通氣時間,且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