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翠花
(河池市宜州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骨二科,廣西 河池 546300)
高血壓腦出血發(fā)病率高,同時也是導致患者殘疾、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高血壓腦出血所致的偏癱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據研究[2],對高血壓腦出血所致的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和訓練,有利于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改善,對改善患者的預后起到明顯的作用。本研究通過對我院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的康復資料進行對照分析,探討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和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的干預效果。具體研究內容如下分析。
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120例參與研究,其中男患者90例,女患者30例,年齡為50~82歲,平均年齡為63.01±3.50歲,偏癱肢體分級情況如下:0級10例,I級20例,II級35例,III級55例。均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經頭顱CT確診。隨機分組,各組為60例,觀察組男患者45例,女患者15例,年齡為50~82歲,平均年齡為63.00±3.50歲,偏癱肢體分級情況如下:0級5例,I級10例,II級15例,III級30例。對照組男患者45例,女患者15例,年齡為50~82歲,平均年齡為63.01±3.20歲,偏癱肢體分級情況如下:0級5例,I級10例,II級20例,III級25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對照組:單純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患者的病情進展,叮囑患者按醫(yī)囑用藥,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用藥指導,為患者安排護工護理日常生活等等。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前提下,給予早期肢體功能康復訓練。開始訓練時間為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24小時觀察結果顯示患者神經功能無繼續(xù)惡化。根據患者的偏癱部位、程度制定合理的康復訓練計劃。(1)肢體關節(jié)活動訓練:首先活動大關節(jié),然后活動小關節(jié),幅度先從小幅度開始,逐漸增加活動幅度,逐步完成肢體屈伸訓練。鼓勵患者進行主動運動,根據自身的耐受度自主活動肢體,同時注意根據患者的耐受度調整訓練強度。(2)站立訓練:在患者進行站立訓練時,需安排專人陪護,注意保護患者跌倒受傷。同時,患者訓練后,隨著其肌力的增強可以適當增加強度和減少幫助。(3)體位更換訓練:患者以側身躺在病床,健肢保持在身體上方,左右擺動,利用慣性帶動身體翻身,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在一旁扶住患者頭部和膝部。盡量保持動作緩慢,避免低血壓和休克的發(fā)生。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療效,療效判斷標準如下:(1)顯效:功能缺損評分護理后比護理前減少至少50%;(2)進步:功能缺損評分護理后比護理前減少20%-50%;(3)無效:功能缺損評分護理后比護理前減少不及20%[3]。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正態(tài)分布的數據進行t檢驗,對非正態(tài)分布的數據進行卡方檢驗,采用“±s”的形式表示數據的分布趨勢,P<0.05表示數據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顯效20例,有效25例,無效15例,護理有效率45例(75.00%);
觀察組:顯效30例,有效25例,無效5例,護理有效率為55例(91.67%)。
和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護理有效率明顯更高,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是腦出血患者常見的后遺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據研究,對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功能康復訓練,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預后。本研究給予早期肢體功能康復訓練。開始訓練時間為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24小時觀察結果顯示患者神經功能無繼續(xù)惡化。根據患者的偏癱部位、程度制定合理的康復訓練計劃。
結果顯示,和常規(guī)護理對比,結合早期肢體功能康復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了療效,進一步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偏癱癥狀。根據康復醫(yī)學理論,腦出血患者早期腦部存在一定的可塑性,可以通過早期康復功能訓練,刺激大腦神經盡快修復和功能重組,從而重新恢復神經元的功能。當患者腦部受損以后,其自身存在修復能力,可以自行修復。早期康復訓練一般指的是腦損傷后第三天-第三十天之間。通過早期功能康復訓練的干預,偏癱肢體關節(jié)僵硬度得到有效改善,有利于防止患側肢體肌肉萎縮。
綜上所述,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和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的干預效果滿意確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療效,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