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東??h中醫(y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
腦梗塞稱之為缺血性腦卒中,病因與腦動脈硬化、栓塞等有關。臨床治療以改善腦缺血取血液循環(huán),改善神經功能等原則為主,配合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干預,對減少后遺癥,改善生活治療有著現(xiàn)實意義,更能提高治療效果。
將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腦梗塞患者當作觀察對象,患者均經過MRI、CT等檢查確診,患者及其家屬均同意參與研究,簽署了書面知情書;排除精神與意識障礙,伴有其他腦部疾病者。隨機分組各34例,對照組男19例、女15例,平均55.3±4.2歲。研究組男18例、女16例,平均56.5±4.6歲?;€資料比對,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可比。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藥物指導、健康教育、病情觀察等。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接受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干預,如下所示;①體位護理:患者取側臥位,減少仰臥位,隔2 h翻身一次,防止壓瘡、下肢深靜脈栓塞。仰臥時,下肢墊軟枕,自然伸展上肢,并上抬肩部。側臥時,避免患肢受壓,牽拉患肢,前臂外旋,掌心向上。②肢體康復護理:神經系統(tǒng)癥狀平穩(wěn)48h后開始鍛煉,按摩患肢20~30min/次,2次/d,從床上被動活動,循序漸進逐步過度到床上主動活動、坐起、站立、步行階段。鍛煉患者更衣、洗漱等日?;顒?,增強肌力促進神經功能恢復。③語言功能康復護理:指導患者進行張口、嘟嘴、彈舌、鼓腮等練習,并從單音節(jié)開始訓練,指導患者正確發(fā)音。④病房干預:營造安全病房環(huán)境,物品擺放整齊,定期通風消毒,保持病房干凈整潔,做好床檔、扶手等設施,避免患者墜床跌倒。⑤心理護理:觀察患者心理與情緒、精神變化,加強負面心理、消極情緒疏導。加強健康教育,根據(jù)患者職業(yè)、信仰、健康需求等,制定個體化健康宣教方案,耐心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使其掌握正確用藥與康復方法。給予精神鼓勵,提高患者康復信心。
比對兩組護理滿意度與康復效果,效果評定分為痊愈(神經功能評分減少幅度91~100%)、顯效(神經功能評分減少幅度46-90%)、有效(神經功能評分減少幅度18-45%)與無效(神經功能評分減少幅度<18%)四項。評價患者神經功能(NIHSS量表)、生活質量(ADL量表)、運動能力(FMA量表)、心理狀態(tài)(HAMD)改善情況。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用spss19.0軟件,計量、計數(shù)資料方面,分別用(±s)、%表示,分別用t、x2檢驗。P<0.05,表示數(shù)據(jù)對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
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為88.24%(30/34),對照組為58.82%(20/34),組間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x2=7.556,P=0.006)。
研究組FM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HAMD、NIHSS、ADL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各恢復指標比對(±s,分)
組別 n FMA HAMD NIHSS ADL 對照組 34 45.24±5.21 9.36±3.62 9.27±4.25 77.33±4.65研究組 34 61.21±2.21 12.21±3.11 16.21±2.14 59.17±2.17 t 16.454 3.482 8.504 20.636 P 0.000 0.001 0.000 0.000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1.18%(31/34),對照組為70.59%(24/34),組間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x2=4.660,P=0.031)。
腦梗塞具有病死率、致死率高,以及易復發(fā)、恢復慢等特點,對患者身心造成嚴重損害,同時治療費用高,無疑增加了生活與家庭負擔??祻托Ч粌H與臨床治療方法有關,更得意于優(yōu)質的臨床護理。常規(guī)護理重視疾病轉歸,忽視了心理等方面需求的個體化滿足,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與護理配合度低,康復效果不理想[1-2]。
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從患者生理與心理、精神等方面入手呵護,貫徹落實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更利于護理工作落實與病情康復。早期康復護理以改善神經功能基礎,制定一系列康復計劃,從實際病情出發(fā),提供個體化護理。護理內容涉及健康宣教、正面鼓勵、日常工作、康復訓練、評估等方面,根據(jù)患者康復狀態(tài)及時調整護理方案,從而提高護理針對性,以促進身心全面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運動能力,改善神經功能與心理狀態(tài)[3]。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模式提高了腦梗塞患者護理質量與成效,對護理人員專業(yè)水平提出了更多要求;對此,醫(yī)院應當加強宣傳與培訓,實現(xiàn)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從而提高腦梗塞醫(yī)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