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欣
(山西省眼科醫(yī)院熒光造影室,山西 太原 030002)
目前,熒光血管造影及脈絡膜造影同步檢查已成為視網膜及脈絡膜疾病的診斷與治療、解剖與病理研究,發(fā)病機制與療效觀察等方面的重要檢查項目。由于此項檢查為特殊檢查存在一定的風險性,熒光素鈉注射液及注射用吲哚箐綠均有引起過敏反應的可能,加之患者對造影檢查缺乏了解,故大部分患者造影前心理負擔重、壓力大,然而熒光素鈉注射液及吲哚箐綠注射液存在眼底血管內濃度高、清晰度強僅持續(xù)幾分鐘。在檢查過程中若患者因心理問題造成配合困難、合作欠佳、緊張過度等情況,將直接影響檢查效果。因此適度的心理疏導可幫助患者以較好的狀態(tài)完成檢查,且在血管造影過程中盡可能減輕因注射造影劑而出現不良反應。
本組560例接受眼底血管熒光造影及脈絡膜造影同步檢查患者,男272例,女288例,年齡16~80歲,60歲以上426例占76%;門診患者463例占83%,住院患者97例占17%;雙眼檢查522例,單眼檢查38例。
造影劑注射時患者手平放于儀器臺面,選用手臂或者肘前靜脈快速注射10%熒光素鈉注射液及注射用吲哚箐綠混合液,注射3~5 s,選用海德堡眼底造影(HRA-Ⅱ)激光掃描檢查儀進行檢查。推注藥物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不適,如惡心、眩暈、嘔吐、腹痛及心悸心慌、胸悶、出冷汗等。
(1)嚴格掌握造影指征.
①造影前常規(guī)心電圖,血壓檢查,如患糖尿病需進一步血糖,肝、腎功能檢查。明確有哮喘史和其它過敏性疾病者及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禁做此項。告知患者及家屬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②仔細詢問患者藥物過敏史,判斷過敏體質,做好預防工作。
③詳細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造影檢查的意義和注意事項,包括操作過程、流程及需配合部分,患者、家屬在知情同意后簽署“特殊檢查同意書”。
④檢查前給患者充分散瞳,利于眼底檢查。
⑤注射用吲哚箐綠是碘制劑,故對碘劑或海鮮類過敏者禁做脈絡膜造影。
⑥熒光素鈉可能誘發(fā)嚴重不耐受反應,檢查前做皮膚劃痕過敏試驗,出現偽足或皮膚瘙癢為皮試陽性,不建議做眼底熒光血管造影。
⑦造影時患者取坐位,調整座位及造影機器高度至舒適程度,患者下頦托于支架上,前額緊貼上支架板,保持體位舒適。
⑧備好急救用品,包括靜脈或肌肉注射用藥如苯海拉明注射液,0.1%腎上腺素,抗組織胺藥及供氧設施。
(2)絕大多數患者,尤其是首次檢查者,對眼底血管熒光造影及脈絡膜造影不了解,在簽署特殊檢查同意書時,其恐懼和緊張的心理進一步加劇。此時應向其講解檢查過程,從治療與檢查方式的先進性、疾病知識、預后隨訪等情況,減輕患者的顧慮,以便使患者更好、更輕松地應對檢查。
(3)造影知識宣教,據年齡、性別、體質特征、文化程度、情緒性格等特點,使用易于溝通的方式,講解造影過程,并向已造影結束的患者了解感受,解除精神緊張情緒,取得很好的配合.
(1)造影時囑患者睜大雙眼,盡量少眨眼,平視前方,對側眼固視白色指示燈,以固定注視位置。
(2)在拍攝眼底過程中,囑患者按拍攝需求改變注視位置,眼瞼下垂或抬瞼困難者可用無菌棉簽輔助抬起眼瞼 。
(3)注射造影劑原液前應先注入少許稀釋造影劑并且觀察患者全身情況,如無不適后再注入原液。
(4)在拍攝過程中,患者若發(fā)生輕微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可暫停拍攝,囑患者均勻呼吸、放松,癥狀減退或消失后再繼續(xù)檢查;如發(fā)生嚴重不適,如心慌、出汗、呼吸困難,應終止造影拍攝,立即給與相應的急救措施并及時請內科醫(yī)生共同參與急救。
(5)在靜脈注射時,要避免造影劑藥液外滲,防止因造影劑溶液的高堿性損傷局部組織。因此,在靜脈注射時,應確保注射針頭在血管內,并且回血、注入等順利無阻力時才可推注藥液。
(1)造影結束后,患者安靜休息30分鐘,密切觀察直至無異常、無不適后方可離院。如有蕁麻疹,頭暈,惡心等不良反應持續(xù)觀察1 h后,癥狀減輕或消除后方可離院。
(2)告知患者造影后48 h皮膚粘膜、大小便發(fā)黃屬正?,F象,多飲水以促進造影劑盡快排出,瞳孔散大后需要6 h恢復正常,外出怕光,必要時戴墨鏡。
(3)為患者講解造影檢查的內容、眼底病的知識及其他相關健康指導,以減輕患者思想負擔,積極配合治療,樹立面對疾病的良好心態(tài),達到良好的檢查、治療效果。
通過對造影患者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消除了恐懼心理,確保了視網膜熒光造影及脈絡膜熒光造影同步檢查的順利進行,達到順利檢查的目的,為眼底病的診斷、治療提供較為客觀、全面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