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對詞匯教學的“質”(即掌握詞匯的深度)和“量”(即詞匯量的大?。﹥煞矫娑继岢隽溯^高的要求。然而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往往是課堂上教師機械地講,學生被動地聽,課后加大默寫和記憶的強度,使詞匯學習枯燥、乏味。但是詞匯的“汪洋大?!眱H靠課堂的教與學是遠遠不夠的。增強詞匯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詞匯自主學習能力勢在必行。
新課標對詞匯學習的要求不僅限于辨識與記憶,還強調運用和表達。詞匯教學不僅要擴大學生的詞匯量,還要提高學生熟練運用詞匯來表達主題意義的能力。因而,在詞匯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反復研究課標,不斷改進詞匯課的設計,探索詞匯教學的合理模式,提高詞匯教學的有效性。下面筆者就將自己在詞匯教學過程中進行的實踐探索歸納如下——
第一階段:歸類詞匯,掌握詞匯規(guī)律
考慮到學生詞匯學習的現(xiàn)狀,筆者最終確定單詞重組方式:新課標要求的認知層面的單詞、一詞多性或一詞多義特征的單詞、寫作和表達中常用的單詞及短語。這樣的重組方式能夠使學生分層掌握單詞,關注單詞的不同詞性和多層含義,并提高學生自主擴充詞匯量的能力。
據(jù)此,在學生通過單元教學任務初步辨識單元單詞之后,筆者將具有一詞多性或一詞多義特征的單詞和課標詞匯置于語境中,要求學生判斷其詞性并說出其意思;然后將派生詞特征明顯的單詞列入表格中,讓學生根據(jù)詞根詞綴知識關注其派生詞匯,并設計各種形式的練習,要求學生體會并掌握一詞多性的使用。
第二階段:擴充語篇,形成主題詞匯網
在經過初級階段的教學實踐之后,學生已經能夠快速并準確地判斷出單詞在句中的詞性,并能夠根據(jù)語境猜出單詞的意思;通過教師所給的派生詞表格,學生發(fā)現(xiàn)、積累并主動掌握構詞法知識。但筆者也發(fā)現(xiàn)詞匯設計范圍有些大,導致學生對詞匯的學習只在“量”的方面有所體現(xiàn),在“質”的方面卻難以保證。因此需要進入詞匯教學的第二階段——
首先,教師在課堂上圍繞中心話題,重組教材中的詞匯,將詞匯進行更有效的整合;其次,教師補充同一話題語篇,不斷復現(xiàn)主題詞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擴充、歸納整理主題詞匯的能力;最后,教師設計合理的詞匯輸出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圍繞主題,通過聽、說、讀、寫、看等語言活動,理解和表達與主題相關的信息和觀點,結合各種主題語境,積累詞塊,在主題意義下深度學習詞匯,探究并表達主題意義。
第三階段:運用詞匯,表達主題意義
新課標九級詞匯要求學生“能根據(jù)交際話題、場合和人際關系等相關因素選擇較為適當?shù)脑~語進行交流或表達”。根據(jù)Michael Long的互動假設理論,設計真實交際任務是促進詞匯習得的重要方法。因此,筆者用所給單詞設計書面寫作或者口頭表達的練習,讓學生選擇適當?shù)脑~語進行比較流利的交流和表達,使學生在完成輸出任務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掌握詞匯的意義和用法,從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筆者欣喜地發(fā)現(xiàn):詞匯分層教學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學生對于詞匯學習沒有了以前的畏懼感,增強了詞匯學習的自信心。學生在了解單詞的不同釋義的同時也關注到了詞性的作用,在單詞的運用過程中不僅考慮到其意思,還會關注詞性的準確。更重要的是,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了構詞法知識,提高了用構詞法知識猜測新詞的技能,無形中培養(yǎng)了對詞匯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通過多樣化的課堂內外輸入活動,增強了學生自主運用和積累詞匯的意識,通過合理的主題輸出活動,提高運用詞匯準確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十一中學)
責任編輯: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