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利敏
摘 要:英語口語能力和寫作水平相輔相成。地道的口語表達才有可能造就地道的寫作風格。在漢語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難免會受到漢語思維的影響,因此,要想學好英語寫作必須通過大量的口語練習,多說多讀多背,這樣才能培養(yǎng)英語語感和英語思維,從而寫出優(yōu)秀的英語作文。對于藝術類學生來說,英語口語和寫作一直是學習的難點。關于藝術類學生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已經有不少討論,但是其中一些可操作性不強。作者結合自身實踐教學分析了目前藝術類學生學習英語寫作的現(xiàn)狀,對藝術類學生口語輔助英語寫作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案。
關鍵詞:藝術類學生; 口語輔助英語寫作; 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11-157-002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不斷擴大,社會對英語口語和寫作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雖然目前高校普遍認為,要加強口語與寫作的重要性,但依然存在重詞匯閱讀、輕聽說寫作的現(xiàn)象。藝術類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個性鮮明,思維活躍,但在英語學習上,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詞匯貧乏,缺少實踐,缺乏英語學習的熱情,英漢語思維混亂,缺乏系統(tǒng)的說寫訓練,口語依然是啞巴英語。教學中存在著教師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仍以教師和課堂為中心,學生也存在著以應試為目的等問題。隨著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外學術交流、藝術交流、文化交流、高校之間合作交流越來越頻繁,藝術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重要性愈來愈突出,因此有必要對藝術類學生英語口語和寫作教學進行多角度的研究,探索如何講二者結合起來,以口語輔助寫作,從而提高藝術類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1.口語輔助英語寫作可行性分析
1.1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
人類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是從口頭語言到書面語言。人類學習語言從學習發(fā)聲開始,從學習單個單詞的發(fā)音,到短語句子,再慢慢到一個完整的句子,直至最終學會寫作。很多語言學家認為,口語是寫作的基礎,學習寫作都是從學說話開始的,漢語如此,英語亦是如此。英語的發(fā)展經歷了古英語,中世紀英語和現(xiàn)代英語三個階段。在古英語時期,英語無文字記載,都是口頭英語。中世紀時期才開始逐漸有了寫作的雛形。在這個時期,英語在結構上趨于嚴謹,寫作風格也逐漸建立起來。
由此可見,英語的發(fā)展是從口語開始,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才過渡到書面語言。英語口語練習的過程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也就是說,英語口語表達需要人們開動大腦,從大腦的語言存儲中提取相關的詞匯和短語,從而組成有意義的句子。所以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我們也應該遵循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從口語開始練習,再進一步輔助寫作,最終真正學好寫作。
1.2口語和寫作的關系
口語是說話者在一定情境下通過發(fā)音器官來表達想法和情感的行為,而寫作是一種使用機動感知技能實現(xiàn)交際目的的能力。二者雖然存在較大差別,但也有很多共同之處。例如,二者都屬于輸出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s),都是交際方式,用詞正式與否都是相對的,都以一定的語言知識為基礎,都需要構思與信息轉換等。馬廣惠、文秋芳認為,這些共同之處可以解釋英語口語能力對英語寫作能力的直接影響。Richard Larson(1983) 曾分別對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相關性做了研究,證明口語技能與寫作技能具有強相關性。藝術類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語言天賦高,因此將口語輔助寫作應用于藝術類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就具有了合理性、可能性和可行性。
2.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英語寫作現(xiàn)狀
2.1沒有設置專門的寫作課程
從課程設置來看,目前大學英語僅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且以閱讀、語法、詞匯教學為主,對于藝術類學生,更沒有專門的口語和寫作課程。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學校對大學英語進行了改革,設置了視聽說課和讀寫課,但并沒有關于寫作的課程。視聽說課上,藝術類學生只是勉強完成老師布置的口語任務,且大多數(shù)學生所展示的口語內容大同小異,是把教材上給出的模板和范例稍加改動而成。讀寫課上,寫作版塊只是每個單元的附屬教學環(huán)節(jié),一般都在每個單元的最后一部分。在每個單元教學任務結束之前,簡單提一下該單元介紹的寫作方法和技巧,甚至有時候為了趕教學進度會把寫作部分直接跳過。這樣就會讓原本基礎薄弱的學生更加抗拒寫作,覺得寫作高不可攀,進而導致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越來越差。
2.2藝術類學生的特點
說起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多數(shù)人首選的形容詞是“有個性”。在人們的印象中,他們思想活躍、個性鮮明、觀察力強、情感豐富、感性思維強、想象力豐富,但是由于教育觀念與招生考試升學制度的某種偏差,導致藝術教育在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了文化短板,反映在藝術類大學生身上,就是存在明顯的重專業(yè)輕文化思想傾向。在大學英語這樣的公共課上,表現(xiàn)尤為明顯。很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反映,藝術類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為薄弱,同其他普本專業(yè)學生相比,英語寫作水平也有明顯的差距。
詞匯量不足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是阻礙學生寫作水平和口語水平提高的一個主要因素,特別是藝術類專業(yè)的學生,該問題尤為突出。從自己多年所教授的藝術類學生所進行的測試和交談中,筆者了解到,約85%的學生詞匯量達不到高中畢業(yè)的詞匯量要求,有些同學詞匯量甚至低于1200。藝術類大學生的英語作文,詞匯和語法錯誤比比皆是,例如:I must to be honest;there are outstanding people live in my hometown等低級錯誤經常出現(xiàn)。因為有限的詞匯量,在寫作過程中他們常常感到有話說不出,再加上自身語法知識的薄弱,以至于寫出來的都是支離破碎的簡單單詞的堆砌,完全沒有邏輯可言,更難以做到有事可續(xù),有感可發(fā)。
2.3評價手段單一,反饋不及時
在筆者目前任教的學校,藝術類的讀寫和視聽說課一般都是大班授課,少則七八十,多則上百人。這就給寫作的評價帶來一定困難。正常情況下,一個老師同時教授幾個班,由于人數(shù)眾多,批改作文耗時耗力,學生上交的作文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反饋,學生不清楚自己的錯誤在哪里,或者知道不足之處,卻很少有針對自己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訓練的機會,更不用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了。另外,面對堆積如山的作文,教師只能對學生作文中的詞匯、語法、句式進行批改,而很難對學生的寫作過程進行綜合性的評價。
3.口語輔助英語寫作實踐探索
3.1結合學生特點,激發(fā)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藝術類學生思想開放、視野開闊、自我意識強、敢于沖破常規(guī)、大膽創(chuàng)造,所以在寫作的選題上要根據(jù)他們的專業(yè)特點和心理需求,選擇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校園生活、音樂、美術、運動、旅游等方面的話題,讓學生有話可說。以《全新版進階大學英語》第二冊第一單元“Living green”為例,先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頭腦風暴,用簡單的英語甚至是漢語說出“how to live a green life”。因為這個話題與學生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每個同學或多或少都能說上幾句,諸如 “ride bicycles instead of driving cars” “turn off the light when you go to bed” “save water”等等,對于那些只能用漢語表達的同學,老師或者同學可以協(xié)助其翻譯成英語。其中較難的詞匯,老師可以反復領讀,直至所有人都能正確讀出。然后師生共同討論,盡量使用這些詞匯,邊說邊總結出可用的主要句型。
3.2充分利用小組合作進行口語和寫作訓練
藝術類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對英語興趣也不高,對于老師課堂上的提問他們往往會倍感壓力、羞于開口。小組合作正好能彌補這一缺陷。在小組群內,大家彼此熟悉,焦慮感減緩,此時正好發(fā)揮了藝術類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捷的優(yōu)勢,增加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活躍了課堂氣氛。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求每個學生先口頭把自己想要寫的內容說出來,此時允許學生可以拋開語法、格式和詞匯的束縛,自由發(fā)揮,并允許出錯。每個同學發(fā)言結束后,其他小組成員進行反饋。同伴反饋是教師反饋有效的補充,其目的在于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一般認為,與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相比,發(fā)現(xiàn)別人的錯誤更加容易。經過同伴反饋之后,要求每個同學把糾錯后的內容寫下來,互相交換,互讀互改,并推薦出優(yōu)秀作品在班級內宣讀。因為作文被小組成員修改完善過,所以展示的時候學生就能自信大膽地表達了。最后,要求學生們各自重寫,用從老師同學那里學到的詞匯句子完善自己的段落。
3.3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和背誦范文
英語學習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有了足夠的輸入量,才能保證語言的輸出。閱讀和寫作息息相關,只有具有強大的閱讀能力和豐富的閱讀知識,才能做到“以讀促寫”,寫出好的作文。筆者所在學校要求學生每天課前進行雙語練習,過程性評估中也設定了讀背任務。結合藝術類學生的特點,每學期之初我都會有給學生推薦簡單的名著或者英語小故事等等。每個單元也會有強制性布置背誦任務,或者是課本上的經典段落,又或者是跟單元內容相關的詩歌、美文等,并記錄成績,算入期末考核的一部分。因為是期末考核的一部分,所以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一個學期的讀背之后,在期末考試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相當大一部分同學或多或少用到了平時背誦過的內容,寫作成績有所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4.結語
總而言之,口語輔助英語寫作具有合理性和重要意義。對于思維活躍但基礎薄弱的藝術類學生來說,大學英語寫作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決不能一蹴而就。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藝術類學生的特點,重視他們的主體地位,當好引導者的角色,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口語輔助寫作不僅能夠能提高藝術類學生學習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使學生們體會到寫作的樂趣,不僅練習了口語,還能大幅度提高寫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基金項目:南陽師范學院2019年教學研究項目“我校大學英語分類教學的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2019-JXYJYB-10
參考文獻:
[1]王志茹,滿靜.“讀寫結合”課程改革對英語寫作能力提高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J],2020(5)
[2]周靜.輸出的三大功能在藝術類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10)
[3]劉平,包玉慧.通過英語口語與寫作的整合教學發(fā)展學生批判性思維[J]海外英語,2018(3)
[4]張媛軍.“以讀促寫”在獨立學院藝術類專業(y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7)
[5]楊中慧.藝體類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
[6]段廷婷.大學英語口語與寫作教學現(xiàn)狀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7)
[7]馬廣惠,文秋芳.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影響因素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