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喜 汪 勇 尹 捷
(石門縣人民醫(yī)院超聲科,湖南省石門縣 415300)
頸部血管狹窄是臨床常見的血管病變,其中以頸動脈狹窄多見,好發(fā)于老年人,該病早期無明顯癥狀,是腦血管疾病的常見誘因。相關研究顯示,頸動脈狹窄患者中超過90%的患者腦卒中發(fā)生率高達33%,而腦卒中在全球范圍內的致死原因中排第2位,在中國排第1位,因此評估頸動脈狹窄程度在臨床診治中的意義重大[1-2]。及時有效的診斷可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檢查是臨床公認的診斷頸部血管狹窄的金標準[3-4],但該檢查費用較高,且可能導致穿刺部位發(fā)生血腫和斑塊脫落而威脅患者生命,而彩色多普勒超聲(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及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可廣泛應用于臨床。本文主要探討CDU在頸動脈狹窄診斷中的應用價值?,F(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頸動脈狹窄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52~75(65.73±3.29)歲;合并冠心病13例,糖尿病9例,高血壓26例。本次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1)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頭暈、惡心嘔吐、耳鳴等癥狀;(2)均接受CDU和DSA檢查,影像學資料完整;(3)對造影劑無過敏;(4)知情并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2)有免疫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感染性疾病及惡性腫瘤者;(3)拒絕參加本研究者。
1.2 儀器和試劑 (1)DSA檢查:日本島津Bransist Safire HC9血管造影機;(2)CDU檢查:飛利浦IU-ELITE超聲診斷系統(tǒng),探頭頻率選擇5~12 MHz;(3)造影劑:意大利Bracco公司聲諾維造影劑。
1.3 方法
1.3.1 DSA檢查 囑患者取仰臥位,使雙側腹股溝區(qū)充分暴露,常規(guī)消毒手術區(qū)域,選擇2%利多卡因麻醉。利用Seldinger技術進行股動脈穿刺插管,穿刺完成后置入5F導管鞘,對雙側頸內動脈、雙側椎動脈、顱內動脈、頸總動脈、主動脈弓及鎖骨下動脈進行造影,采集圖像結果,仔細觀察并記錄血管狹窄、閉塞的詳細情況。
1.3.2 CDU檢查 囑患者取仰臥位,使頸部充分暴露,從上至下檢查患者頸總動脈、頸動脈分叉、頸內動脈、頸外動脈、鎖骨下動脈、椎動脈的血管形態(tài)、血流方向、斑塊、狹窄等情況。
1.4 評價指標 (1)狹窄程度分級[5]:正常,0級;輕度狹窄,1級,狹窄率小于50%;中度狹窄,2級,狹窄率50%~69%;重度狹窄,3級,狹窄率70%~99%;閉塞,4級,狹窄率100%。(2)以DSA結果為金標準,計算CDU診斷頸動脈是否狹窄及不同狹窄程度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對CDU和DSA的診斷結果進行Kappa一致性檢驗,取值范圍為0~1。Kappa<0.4代表兩者一致性較差;0.4≤Kappa<0.75代表兩者一致性一般;Kappa≥0.75代表兩者一致性較好。
2.1 診斷頸動脈狹窄結果 60例患者中,DSA診斷56例為頸動脈狹窄。CDU診斷頸動脈狹窄52例,其靈敏度為91.07%,特異度為75.00%,準確度為90.00%,陽性預測值為98.08%,陰性預測值為37.50%。見表1。
2.2 診斷頸動脈狹窄程度結果 DSA診斷的56例頸動脈狹窄患者中共有83段血管狹窄,CDU診斷頸動脈狹窄1級、2級、3級程度與DSA診斷的一致性較好(Kappa≥0.75)。見表2、表3。
表1 DSA、CDU診斷頸動脈狹窄結果 (n)
表2 DSA、CDU診斷頸動脈狹窄程度結果 (n)
表3 CDU診斷頸動脈狹窄程度情況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發(fā)展,頸動脈狹窄發(fā)生率逐年增高。老年患者因年齡的增長,其頸動脈血管彈性變差,從而使血流速度減慢而影響正常供血,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并且隨著病情的不斷變化致狹窄加重[1]。頸動脈狹窄可導致腦部供血不足,是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的主要原因[6]。相關研究顯示約20%的腦卒中由血管狹窄引起[7]。當頸動脈出現(xiàn)斑塊或發(fā)生狹窄時,頸動脈閉塞發(fā)生率增加,從而使腦梗死發(fā)生率上升,嚴重者可導致死亡。頸動脈狹窄早期并無明顯癥狀,診斷難度較大,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而影響患者預后,因此有效的檢查方法對其臨床治療意義重大。
CDU檢查適用范圍廣、操作簡單、檢查時間短,與DSA相比不僅無創(chuàng)、對患者損傷小,且費用較低,患者接受度高。此外,該檢查方法還可以評估頸部血管狹窄程度以及斑塊形態(tài),并通過聲像特征幫助判斷其性質[8]。本研究結果顯示,CDU診斷頸動脈狹窄的靈敏度為91.07%,特異度為75.00%,準確度為90.00%,陽性預測值為98.08%,陰性預測值為37.50%,說明CDU對于診斷頸動脈狹窄有重要價值,其陰性預測值較低的原因可能與血管病變位置較深導致未觀察到有關。另外,本研究中CDU診斷1級狹窄準確度為90.36%,2級、3級狹窄準確度均為92.77%,4級狹窄準確度為97.59%,與管林軍等[2]的研究結果相似。CDU診斷1級、2級、3級頸動脈狹窄程度與DSA結果一致性較高(Kappa=0.802、0.757、0.756),分析其原因為CDU可清楚顯示狹窄血管腔內血流方向、充盈缺損狀態(tài)以及顏色亮度,從而可以準確地評估血管的狹窄程度。但4級狹窄程度的診斷結果與DSA診斷一致性相對較低,其原因可能與操作者操作不熟練、經驗不足或操作技術要求高等有關。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成像在頸部血管狹窄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顯著,與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結果一致性較高,可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