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王姣通訊作者)
(解放軍960 醫(yī)院泰安院區(qū),山東 泰安)
病毒性肝炎是現(xiàn)代肝臟內科臨床中的常見病和高發(fā)病,患者的臨床病情具備反復發(fā)作特點,治療過程技術難度較大,且一旦患者在發(fā)病后未能獲取到及時系統(tǒng)有效的治療干預,不僅會誘導患者逐漸發(fā)生慢性肝臟疾病,或者是肝臟纖維化,甚至還會引致部分患者發(fā)生肝臟器官癌癥性病變,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和破壞[1-2]。文章以我院部分病毒性肝炎患者為調查對象,為其開展了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護理干預,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4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104 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隨機等分為兩組,每組各52 例。參照組男27 例,女25 例,年齡20-74 歲,平均(57.17±2.37) 歲,其中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 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9 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 例。研究組男29 例,女23 例,年齡21-73 歲,平均(57.14±2.34)歲,其中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 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8 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 例。研究組與參照組在性別,年齡,以及所患疾病種類等基本資料方面無差異(P>0.05)。
為參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針對研究組實施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護理干預,其具體要點如下:
(1)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的第1 天,護士應當以熱情積極的態(tài)度做好患者接待工作,為患者全面系統(tǒng)講解所在醫(yī)院的日常管理制度和住院病房探視制度,指導患者全面了解和熟悉所在住院病區(qū)的基本情況、住院病房內部環(huán)境和基本應用性設備設施的建設配備情況,針對患者開展住院過程安全防范知識技能教育指導,促進患者認識了解常見臨床檢驗項目的基本目的和實施流程,確保患者全面學習掌握住院接受治療過程中的各項基本注意事項。
(2)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的第2-3 天,護士應當選擇運用種類多樣的工作方式為患者開展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其具體可供選擇的工作方式,包含印制發(fā)放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信息內容、組織開展專題講座活動,以及護患一對一訪談等,護士要致力于支持和促進患者全面認識了解病毒性肝炎疾病的發(fā)病引致原因、病理演化機制、臨床病情表現(xiàn)特點、治療干預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支持患者在逐漸提升疾病健康知識認知水平條件下,持續(xù)提升臨床行為依從性。
(3)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的第4-5 天,護士要借由與患者開展和諧有效的交流溝通,調查了解患者在接受治療干預過程中的所思所想,針對患者具體呈現(xiàn)的各類消極負性情緒展開紓解干預,及時解答患者圍繞自身所患疾病和治療干預過程所提出的各類問題,確?;颊咭粤己梅€(wěn)定的心理情緒狀態(tài)完成臨床治療流程。
(4)源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依次接受種類多樣的檢查干預,客觀上要求護士應當為患者仔細講解介紹每一種檢查的基本原理、實施流程、預期目的,以及注意事項,確保患者能夠在臨床檢查活動開展過程中展示出穩(wěn)定充足的行為依從性。
(5)在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護士要為患者全面講解介紹常用藥物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事件,以及副作用,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方法開展處置干預。
(6)在患者出院之前,護士要指導患者能夠嚴格遵照醫(yī)囑按時足量服用藥物,合理安排出院后的日常生活習慣,并且定期來院接受復查。
對比兩組的疾病知識認知度、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指標(生活狀態(tài)評分指標、隔離知識評分指標、心理狀態(tài)評分指標、用藥行為評分指標,以及飲食習慣評分指標),以及接受護理干預前后的SAS 評分指標和SDS 評分指標。
擇取統(tǒng)計學軟件包SPSS 19.0,對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對計量資料行t檢驗,在P<0.05 條件下,判定組間數據存在差異。
研究組的疾病知識認知度90.38%(47/52) 高于參照組69.23%(36/52),組間有差異(χ2=7.220,P<0.05)。
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詳情參見表1。
研究組的生活狀態(tài)評分指標、隔離知識評分指標、心理狀態(tài)評分指標、用藥行為評分指標,以及飲食習慣評分指標高于參照組(P<0.05)。詳情參見表2。
護理前,研究組的SAS 評分指標,以及SDS 評分指標均與參照組大致相當(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SAS 評分指標,以及SDS 評分指標均低于參照組(P<0.05)。詳情參見表3。
表1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表2 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指標比較(±s)
組別 患者例數 生活狀態(tài)評分指標 隔離知識評分指標 心理狀態(tài)評分指標 用藥行為評分指標 飲食習慣評分指標研究組 52 2.68±0.36 2.63±0.32 2.75±0.37 2.72±0.38 2.78±0.42參照組 52 2.16±0.22 2.36±0.26 2.47±0.23 2.34±0.30 2.50±0.33 t 值 8.888 4.722 4.635 5.660 3.780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兩組接受護理干預前后的SAS 評分指標以及SDS 評分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接受護理干預前后的SAS 評分指標以及SDS 評分指標比較(±s)
組別 患者例數SAS 評分指標 SDS 評分指標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52 67.38±5.60 33.28±2.46 55.26±4.60 25.92±3.18參照組 52 67.44±5.86 46.03±3.13 55.38±4.88 37.93±4.11 t 值 0.053 23.095 0.129 16.666 P 值 >0.05 <0.05 >0.05 <0.05
病毒性肝炎疾病主要涉及急性肝炎疾病、慢性肝炎疾病、肝炎后肝硬化疾病,以及重型肝炎疾病等具體表現(xiàn)類型,其中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臨床中最為常見[3]。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涉及肝臟區(qū)域疼痛癥狀、食欲減退癥狀,以及周身乏力癥狀等,在患者未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干預條件下,部分患者極易在臨床中發(fā)展演化成肝硬化,或者是肝癌,造成不良影響[4-5]。
本項調查中獲取的結果顯示,針對病毒性肝炎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護理干預,能夠獲取較好效果,值得引起臨床護理工作人員的廣泛關注,并且加以推廣普及運用。
在肝臟內科臨床中,針對病毒性肝炎患者開展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護理干預,相較為其開展常規(guī)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的護理服務質量和疾病認知水平,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緒狀態(tài)和生活體驗,適宜普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