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品
(陽江市中醫(yī)醫(yī)院,廣東 陽江 529500)
伴隨越來越快的生活節(jié)奏,我國腰椎間盤突出疾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態(tài)勢,且進一步趨于年輕化。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主要以微創(chuàng)治療為手術理念,在最大程度上將醫(yī)源性損傷降至最低,并保障良好的手術效果[1]。再加之醫(yī)療行業(yè)改革發(fā)展,康復治療模式亦發(fā)生明顯變化,目前快速康復外科護理作為新型護理模式已被廣泛運用于臨床中。此種護理模式涵蓋術前健康宣教、疼痛護理、術后護理等多種學科知識,可在術后緩解手術應激反應,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促進機體及早康復與患者疾病轉歸。故本研究主要探討分析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圍術期護理中的運用價值,詳細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接收并實施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98例,按手術時間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n=49)對對照組(n=49),觀察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55-79歲,平均年齡(66.50±12.50)歲,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50±4.50)年;對照組男27例,女22例,年齡56-79歲,平均年齡(67.50±12.50)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0±4.50)年;納入標準:接受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者,術前已接受實驗室檢查者,患者術前伴隨單側或雙側下肢疼痛、麻木等病癥,未患嚴重精神類疾病者;排除標準:患嚴重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伴隨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無言語表達能力者;在統(tǒng)計學中比較分析2組病程、年齡等一般資料顯示并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臨床比較意義。
2 方法:對照組施以基礎護理干預,觀察組施以快速康復護理干預,內容如下。(1)術前護理:術前康復主要包括幫助患者床上翻身及移動方式,并指導開展有效的腹肌、背肌鍛煉,此鍛煉方式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腰背肌鍛煉,提升功能鍛煉強度。術前疼痛護理首先需詢問患者實際疼痛情況,遵照醫(yī)囑自入院起及服用塞來昔布等鎮(zhèn)痛藥物,同時可引導患者采取聽音樂、深呼吸等方式轉移自身注意力。(2)術后護理:就液體管理方面而言,患者術后靜脈輸液量一般在800-1000ml,若當天輸完,即可將留置針拔除,且次日不需再次輸注[2]。就及早進食而言,患者可在術后2-3小時內少量飲水,可指導家屬使用湯匙喂食,少量即可。同時需注意避免使用水杯或吸管喝水,以免造成嗆咳,影響手術效果。術后疼痛管理主要實施超前鎮(zhèn)痛方式,手術完成當天即可服用200mg左右塞來昔布予以止痛。就睡眠護理而言護理人員為進一步確?;颊咚哔|量,應將檢查、慰問及健康宣教等流程安排在日間進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陪伴家屬人數(shù),確?;颊咭归g休息環(huán)境安靜、舒適,提高睡眠質量,促進機體恢復。(3)出院指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指出,患者術后體溫處于正常狀態(tài)、且能夠經(jīng)口進食、胃腸道功能正常即可出院。故在出院前護理人員需囑咐患者及家屬早期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出院后患者需在腰圍保護下開展日常活動,同時應對活動量予以限制,每次站立時間均不可超過20分鐘。該方式?jīng)]有具體界定標準,患者可根據(jù)自身主觀意識決定。在鍛煉期間避免提重物、搬重物等,減輕腰椎負擔[3]。術后2-3個月,患者若出門最好坐于副駕駛,并將副駕駛坐位盡量調平,避免行端坐位,對腰椎組織造成損傷。再加之路面顛簸可增加腰椎受損風險,進一步增加疾病復發(fā)幾率,不利于機體健康。同時需囑咐患者出院后定期返院復查,保障手術效果。
3 觀察指標:對護理后2組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予以比較分析。生活質量情況應用SF-36生活質量評價量表予以評價,其中生理機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健身健康等指標;護理滿意度評價指標:Ⅰ級滿意、Ⅱ級滿意、Ⅲ級滿意,采用百分制,其中Ⅰ級滿意為85分及以上、Ⅱ級滿意為60-84分、Ⅲ級滿意為59分及以下,護理滿意度=(Ⅰ級滿意+Ⅱ級滿意)/總例數(shù)×100%[4];并發(fā)癥主要包含:出血、靜脈血栓、術后高血糖等。
5 結果
5.1 2組生活質量情況比較:觀察組(n=49),生理機能(85.64±11.32)分、軀體疼痛(82.60±11.06)分、社會功能(86.78±12.04)分、情感職能(88.07±12.49)分、健身健康(81.30±11.01)分;對照組(n=49),生理機能(68.47±9.91)分、軀體疼痛(69.33±9.97)分、社會功能(64.21±8.16)分、情感職能(70.33±10.01)分、健身健康(62.05±8.02)分;(t=7.989,P=0.000;t=6.238,P=0.000;t=10.862,P=0.000;t=7.758,P=0.000;t=9.893,P=0.000),經(jīng)組間比較顯示觀察組護理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比較價值。
5.2 2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觀察組(n=49),Ⅰ級滿意31例、Ⅱ級滿意16例、Ⅲ級滿意2例,總滿意47例,占比95.92%;對照組(n=49),Ⅰ級滿意15例、Ⅱ級滿意19例、Ⅲ級滿意15例,總滿意34例,占比69.39%;(x2=12.028,P=0.001),觀察組護理滿意度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比較價值。
5.3 2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觀察組(n=49),出血2例、無靜脈血栓、術后高血糖1例,共3例,占比6.12%;對照組(n=49),出血4例、靜脈血栓3例、術后高血糖4例,共11例,占比22.45%;(x2=5.333,P=0.021),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比較價值。
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具備創(chuàng)傷小、出血量少、術后恢復迅速、并發(fā)癥相對較少等優(yōu)點。相較于傳統(tǒng)脊柱手術而言優(yōu)勢更加明顯[5]。伴隨我國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若醫(yī)院患者在不具備手術適應證的情況下開展手術治療,術后可誘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對手術效果造成影響的同時可造成嚴重后果,甚至引起醫(yī)療糾紛?;颊咝屑怪?chuàng)手術后接受臨床基礎護理干預措施不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再加之患者配合度較差,可進一步影響手術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生活質量。
伴隨醫(yī)療行業(yè)進一步發(fā)展,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受到醫(yī)務人員及廣大患者關注與推崇,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屬于多科合作過程,其在護理期間包含了護理人員、外科醫(yī)師、家屬等,主要通過一系列健康宣教、術前護理、疼痛護理等達到緩解手術應激、降低術后并發(fā)癥,保障手術效果的目的[6]。本研究將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應用于圍術期效果顯著,臨床滿意度較高。其中術前康復練習時護理人員需告知腰圍正確的佩戴方式,避免脊柱扭曲、轉動,為術后康復訓練奠定基礎。此外術前對患者不良情緒予以了解,并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消除不良情緒,改善不安、焦慮程度,對患者耐受度予以有效提高。就術后活動而言,患者一般在術后3-5天開展相關活動,且術后及早開展活動可促進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避免靜脈栓塞等并發(fā)癥出現(xiàn),最終有利于患者疾病轉歸[7]。本研究中觀察組實施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相較于對照組實施基礎護理干預而言更具優(yōu)勢,且最終相關術后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數(shù)據(jù)對比均具有統(tǒng)計學比較意義。
綜上所述,將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行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圍術期期間優(yōu)勢明顯,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機體恢復,維護良好的護患關系,進一步保障手術效果,可運用于臨床護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