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霞
(西安北車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86)
尿毒癥是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終末階段,常采用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來清除體內的代謝廢物及大分子毒物來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1]。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患者常易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和發(fā)生并發(fā)癥,使患者配合度降低,應聯合恰當的護理措施降低患者壓力[2]。本研究探討對患者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
選擇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患者60例,經臨床診斷所有患者均符合試驗要求,預計生存期在6個月以上,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且同意參加,排除患有肝腎衰竭性疾病患者,具有嚴重感染疾病者,患有精神方面疾病、意識認知不清,不能配合研究者,檢查和病史資料不完整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41~78歲,平均(58.65±3.35)歲,原發(fā)疾?。禾悄虿∧I病12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10例,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9例,高血壓腎病13例,腎小球腎炎14例,多囊腎3例。依據隨機分組法分成兩組,各30例。兩組一般資料可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透析護理,研究組實施舒適護理,其余措施與對照組保持一致:(1)心理護理:大多尿毒癥患者長因不了解疾病及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相關知識而易產生焦慮、煩躁等情緒,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應根據患者的性格特點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鼓勵患者傾訴內心訴求,幫助患者疏導負面情緒,樹立健康心態(tài),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適度及配合度;(2)環(huán)境舒適護理:保持透析室空氣清新,光線柔和,干凈整潔,溫濕度適宜,透析時協(xié)助患者調整舒適體位,室內播放舒緩的輕音樂分散患者的注意力;(3)并發(fā)癥護理:透析時需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臨床癥狀及生命體征,通過健康宣教消除患者內心的疑慮,實時調整透析及血流速度,預防皮膚瘙癢、血壓升高等并發(fā)癥;(4)透析后護理:透析后拔針時力度適宜,動作輕柔,在20~30 min內完成止血,對通道皮膚進行嚴格消毒,預防感染。透析后根據患者的血壓水平指導患者平躺30 min左右,當血壓穩(wěn)定后再緩慢站起,并向患者講解相關注意事項,確保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方可離開。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及舒適度差異,利用簡化的SF-36生活質量量表和舒適度問卷調查表,滿分均為100分;出院時向患者或家屬發(fā)放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護理工作進行評價,以選項法(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表示護理滿意度,總滿意計算方法是滿意加上一般滿意。
利用SPSS 19.0,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具表示方式分別用%和(±s)表示,分別進行x2檢驗和t檢驗,當P<0.05時表示兩組數據差異顯著。
干預前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為(6 8.6 7±3.2 1)分,舒適度評分為(64.13±4.36)分,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為(69.12±3.23)分,舒適度評分為(63.83±4.27)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為(94.02±2.83)分,舒適度評分為(90.52±4.16)分,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為(80.32±3.05)分,舒適度評分為(79.36±3.82)分;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對護理工作感到滿意為17例,一般滿意為12例,不滿意為1例,總滿意度為96.67%(29/30),對照組分別為10例、11例和9例,總滿意度為70.00%(21/30),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血液透析與血液灌流可分別截留或吸附不同大小的毒素分子,聯合應用時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但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患者需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易產生絕望、焦慮等負面情緒,不利于預后改善[3]。舒適護理強調“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通過心理指導、健康宣教、透析護理、環(huán)境護理、并發(fā)癥護理等多方面力求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適度,改善預后效果。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與舒適度評分比較無明天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不同護理措施后,研究組的生活質量與舒適度評分均比對照組對應評分升高更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護理滿意度也比對照組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患者實施舒適護理能夠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舒適度更高,且護理滿意度也高,在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