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磊(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心血管外科,天津 300192)
心臟移植目前是晚期心力衰竭患者最佳的治療手段[1]。由于供體短缺及病情的急速進展,部分心衰患者需要以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為心臟移植的過渡,為其提供等待的機會。盡管ECMO 最初主要用于提供呼吸支持,很快就顯現(xiàn)出其作為致命的心力衰竭患者循環(huán)支持的優(yōu)勢。近年來,氧合器、泵和管路技術的改進迅速擴大了ECMO 的使用范 圍[2]。隨著以ECMO 作為心臟支持方式的經(jīng)驗增加,使其在不同的患者群體,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心臟手術后無法從體外循環(huán)脫離、需要ECMO 作為心臟移植過渡、以及心臟移植后原發(fā)性移植物功能障礙(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PGD)的患者。此外, ECMO 也應用于兒童心臟移植手術前的橋接治療。
每年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超過4 500 例,在心臟移植前接受機械循環(huán)支持移植受者的比例逐年增加。一般來說,在臨床和血流動力學迅速惡化的患者中,左心室輔助裝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LVAD)常被用作心臟移植的橋梁,使得患者在病情穩(wěn)定下來并進行心臟移植。而ECMO支持的患者比例很小,只有1.2%的心臟移植受者在移植前行ECMO 輔助[2]。然而,當患者無法耐受LVAD 時(例如存在LVAD 使用的解剖禁忌證),ECMO 常用于血流動力學衰竭或嚴重的雙心室功能障礙的患者。在心臟移植術前應用ECMO,其結(jié)局不同的中心略有差異[3-5]。Chung 等[3]描述了 70 例接受ECMO 的成人患者,其目的是過渡到心臟移植,31 例患者(44%)成功等到移植手術。研究 發(fā)現(xiàn),年齡>50 歲、ECMO 前心肺復蘇、ECMO時序貫性器官衰竭評估得分>10 分是橋接失敗的顯著獨立預測因子。在一項源自法國國家注冊中心的回顧性分析中[4],80 例急重癥患者接受了VAECMO 作為連接心臟移植的橋接治療,與866 例在移植前沒有ECMO 支持的患者進行了比較。與無需ECMO 支持的患者(75.5%)相比,接受ECMO 的患者的1 年總體生存率較低(52.2%),VA-ECMO組的1 年生存率為70%,對照組為81%。該研 究的作者總結(jié),即使移植后的存活率低于未使用VA-ECMO 的患者,移植也能為VA-ECMO 組的患者提供生存益處。這些研究結(jié)果提示,ECMO 支持的患者其預后會更差一些。
研究發(fā)現(xiàn)術前應用ECMO 和其他短期輔助裝置是心臟移植手術的危險因素之一[6]。在美國,主要使用心室輔助裝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VAD)作為心臟移植的橋梁,當然在心臟移植前仍有少數(shù)情況下優(yōu)先使用ECMO,這些情況包括左室肥厚、嚴重的雙心室功能障礙、先天性心臟病或難治性室性心律失常。在這些患者中,ECMO往往被選擇性地用作橋接治療。若干研究已經(jīng)證實了ECMO 的安全性,它可以保證患者在平穩(wěn)的狀態(tài)下接受心臟移植[7-9]。另有報道,終末期心力衰竭的兒童是移植前接受ECMO 的最大群體。由于其復雜的解剖變異,限制了LVAD 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中的使用[10]。16%的兒童心臟移植受者在等待移植時接受ECMO 支持。有強有力的證據(jù)表明,這種有創(chuàng)性血流動力學支持增加了等待移植的兒童死亡風險。接受ECMO 支持的兒童在等待心臟移植死亡的風險是不需要ECMO 且在心臟移植前沒有機械通氣的兒童的2 倍[11]。Dipchand 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若兒童患者心臟移植術前應用ECMO 則預后不良。心臟移植時ECMO 輔助的兒童患者(3 年:64%),與在移植時使用心室輔助裝置 (3 年:84%)或不使用ECMO/心室輔助裝置者 (3 年:85%;P <0.0001)相比,生存率更差。年齡<1 歲的ECMO 移植患者生存率最差。
心臟移植后PGD 是心臟移植術后危及生命的并發(fā)癥,其發(fā)病率為3%~30%[1]。移植供者年齡、器官缺血時間、機械循環(huán)支持(包括右心室輔助裝置)和受體的先天性因素似乎與PGD 的發(fā)生有關。最近,一份關于心臟移植后PGD 的共識指出,若術后患者需要ECMO 支持以維持器官灌注,則定義為重度PGD[13]。盡管ECMO 由于易于植入和在長時間體外循環(huán)后提供氧合的能力而受到青睞,但ECMO 的使用與出血風險的增加和左室負荷不足相關,并且在年幼患者中存在心內(nèi)血栓形成的風險[14-15]。在法國一家大型醫(yī)療中心的PGD 患者中,36 例(67%)脫離輔助裝置,27 例(50%)接受ECMO 支持的患者出院(21 例)??傮w條件生存率1 年為73%,5 年為66%。研究者認為ECMO支持是治療心臟移植術后早期嚴重移植物衰竭的可靠方法。此外,接受ECMO 治療的患者與未接受治療的PGD 患者具有相同的1 年生存率。
Takeda 等[16]對心臟移植后需要機械支持的PGD 患者進行了分析。在研究期間接受心臟移植的597 例患者中,44 例(7.4%)出現(xiàn)嚴重的PGD。在移植后24 h 行VAD 輔助者17 例,VA-ECMO 支持者27 例。接受VAD 的患者需要更長的支持時間,出血需要再次探查胸腔及腎功能衰竭需要術后腎替代治療發(fā)生率偏高。VAD 患者和VA-ECMO 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分別為41%和19%。10 例(59%)患者撤離VAD 支持,24 例(89%)患者在移植物功能恢復后撤除VA-ECMO 支持。VAD 組和VAECMO 組移植后3 年生存率分別為41%和66%,由此得出結(jié)論:對于重度PGD,VA-ECMO 的支持比VAD 有更好的臨床效果。與ECMO 對其他原因的CS 的支持相比,ECMO 對PGD 或其他原因?qū)е碌耐N異體移植失敗患者的支持似乎有更好的預后。研究發(fā)現(xiàn),與其他所有病因需要ECMO 支持的患者(69.1%)相比,因心臟移植失敗而需要ECMO 的患者病死率更低(51.6%)。盡管ECMO可以提供足夠的支持,但它有局限性,包括左室后負荷增加、支持時間有限、血栓栓塞和血管并發(fā)癥的風險。如果沒有恢復,ECMO 可能是不夠的,可能需要其他更積極的策略,如雙心室支持,包括持久的VAD 或全人工心臟。目前缺乏證據(jù)支持使用這些更激進的替代方案,但應根據(jù)患者的臨床情況和中心的經(jīng)驗來選擇治療手段。
ECMO 的最新進展增加了對其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應用的考慮,將其作為心臟移植的橋梁和心臟移植術后PGD 心臟功能的重要支持。進一步的研究有助于了解ECMO 在心臟移植中的最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