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浩 楊春光 胡志全
免疫檢查點是由免疫細胞表達并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的一類分子。正常情況下,在免疫反應(yīng)被激活后,免疫檢查點也隨之激活,以避免免疫功能過度活化。但在腫瘤患者中,腫瘤細胞可表達某些免疫檢查點相關(guān)分子,激活并利用免疫檢查點通路,達到逃避免疫系統(tǒng)對腫瘤細胞免疫監(jiān)視的目的[1-2]。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則通過阻斷免疫檢查點介導(dǎo)的免疫抑制作用,恢復(fù)和增加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力,其改善晚期腫瘤預(yù)后的療效已在跨瘤種的臨床試驗中得到證實。晚期前列腺癌的系統(tǒng)治療以去勢治療為基石,但接受去勢治療的患者幾乎都會進展為轉(zhuǎn)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mCRPC),威脅患者生命。雖然在現(xiàn)有的研究中,ICIs用于治療晚期前列腺癌整體效率不高,但是對存在高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性(micro 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SI-H)、DNA錯配修復(fù)功能缺陷(mismatch repair-deficient, dMMR)、高腫瘤突變負荷(tumor mutation burden, TMB)的患者療效可觀[3]。此外,ICIs與其他療法聯(lián)合使用的研究值得期待。
細胞程序性死亡受體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 PD-1)主要表達在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和NK細胞等細胞表面,與血管內(nèi)皮細胞、基質(zhì)細胞、抗原呈遞細胞或腫瘤細胞表達的細胞程序性死亡配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或細胞程序性死亡配體2(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2, PD-L2,第二個發(fā)現(xiàn)的能與PD-1結(jié)合的配體,結(jié)合力更強)結(jié)合后,招募SH2結(jié)構(gòu)域,抑制T細胞的增殖[4-5]。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準的PD-1抗體有納武單抗和派姆單抗等;經(jīng)過FDA批準的PD-L1抗體有阿特珠單抗和阿維魯單抗等。
有研究顯示,使用納武單抗治療惡性黑色素瘤、腎細胞癌、非小細胞肺癌等實體腫瘤時,近四分之一的患者可以獲得客觀緩解,而mCRPC未能獲得有效客觀緩解,被稱為“冷”腫瘤[6]。不過,在一項Ib期臨床試驗中,23例PD-L1陽性的mCRPC患者接受派姆單抗治療,4例患者達到了部分緩解,8例患者病情穩(wěn)定,9例患者病情進展,客觀緩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達到17%,應(yīng)答持續(xù)時間中位數(shù)達13.5個月[7]。
在Keynote 199臨床試驗中,257例mCRPC患者分為PD-L1陽性組(133例)、PD-L1陰性組(65例)和骨轉(zhuǎn)移組(59例,骨掃描陽性而無靶病灶,PD-L1陽性23例、陰性36例)。接受派姆單抗治療后,3組的中位緩解持續(xù)時間分別為2.1、1.6和3.2個月;3組的中位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分別為9.5、7.9和14.1個月。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在該臨床試驗中,TMB或者PD-L1表達更高的患者,以及存在MSI-H和DNA dMMR的患者,其前列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下降更為顯著[8]。
有研究者對1 033例前列腺癌患者行基因檢測顯示,32例患者具有MSI-H/dMMR的表型,6例接受多次基因檢測的患者中有2例隨著病情進展出現(xiàn)了獲得性dMMR改變,表明在前列腺癌進展過程中MSI-H/dMMR表型會不斷增加[9]。32例MSI-H/dMMR前列腺癌患者中有11例接受了PD-1抗體或者PD-L1抗體治療,PSA下降超過50%者達54.5%,其中有4例患者PSA下降超過99%,效果顯著。在另一項的臨床試驗中,14例MSI-H 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患者接受派姆單抗治療后,PSA下降50%的平均時間為4 (3~12) 周,其中有3例PSA下降超過99%。接受影像學評估的5例患者中,ORR達到了60%[10]。因此,雖然mCRPC行ICIs治療整體有效率偏低,但并非完全的“冷”腫瘤,具有TMB及MSI-H/dMMR表型的患者仍能達到可觀的治療效果。
當然,即使在高度選擇的mCRPC患者中仍有約半數(shù)患者無效。探索這種抗性是如何產(chǎn)生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會進一步提高PD-1抗體或者PD-L1抗體對MSI-H/dMMR前列腺癌患者的療效。在淋巴細胞與抗原呈遞細胞表面結(jié)合時,PD-1受體可以結(jié)合與PD-L1和PD-L2配體。因此,除針對PD-1的抗體之外,針對PD-L1和PD-L2的抗體也能阻斷該通路[11]。在一項Ⅰ期臨床試驗中,17例mCRPC患者接受抗PD-L1抗體阿維魯單抗的治療,有3例患者PSA倍增時間得到了延長[12]??筆D-1抗體聯(lián)用抗PD-L1或抗PD-L2抗體,多靶點阻斷PD-1/PD-L通路,可能會有更加顯著的治療效果[11]。
CTLA-4主要在CD8+T細胞和CD4+T細胞表達,是一種共抑制受體,與共刺激受體CD28競爭性結(jié)合于抗原呈遞細胞表面的配體B7-1(CD80)和 B7-2(CD86),從而抑制T細胞的活性。它還能通過增強Treg細胞的免疫抑制功能從而幫助腫瘤細胞逃離免疫監(jiān)視[13]。首個獲得FDA批準的ICIs是抗CTLA-4抑制劑伊匹單抗[14]。
在轉(zhuǎn)基因腺癌小鼠模型中,首次檢驗了CTLA-4抑制劑對于轉(zhuǎn)移性前列腺癌的效果。該小鼠模型模仿人類前列腺癌的發(fā)病機制,經(jīng)過一期切除術(shù)后,分組注射CTLA-4抑制劑或者同型對照IgG抗體,經(jīng)過一段時間觀察后,對照組中有97.4%(38/39)腫瘤復(fù)發(fā),而使用CTLA-4抑制劑的小鼠組中 , 只有44%(17/38)的小鼠腫瘤復(fù)發(fā)[15]。
早期有研究表明,接受伊匹單抗治療的mCRPC患者中,有15%~17%的患者PSA下降50%以上[13,16]。在Ⅲ期臨床試驗CA184-043中,之前接受過化療但又有進展的mCRPC患者,先接受骨放療,再分組接受伊匹單抗和安慰劑治療,伊匹單抗組和安慰劑組的OS分別為11.2和10.0個月;無進展生存時間(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分別為4.0和3.1個月。雖然兩者的OS無明顯差異,但是伊匹單抗組的PFS較安慰劑組的延長有顯著性差異。亞組分析顯示,堿性磷酸酶濃度較低、血紅蛋白水平較高或者沒有內(nèi)臟轉(zhuǎn)移時,伊匹單抗組中位OS長于安慰劑組(22.7個月vs. 15.8個月)[17-19]。
為了評估未接受化療時伊匹單抗的治療效果,開展了臨床試驗CA184-095,納入的mCRPC患者均為無癥狀或輕微癥狀、無內(nèi)臟轉(zhuǎn)移、未接受化療。在分組使用伊匹單抗和安慰劑后,兩者的OS分別為28.7和29.7個月;PFS分別為5.6和3.8個月[20]。與CA184-043試驗結(jié)果類似,OS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PFS存在顯著性差異。而且,伊匹單抗對無內(nèi)臟轉(zhuǎn)移、未接受化療的mCRPC患者療效更加顯著。
CTLA-4通路抑制劑和PD-1/PD-L通路抑制劑在不同的節(jié)點發(fā)揮作用,聯(lián)合使用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21]。在Ⅱ期臨床試驗Checkmate 650中,mCRPC患者分為兩組:第一組患者之前接受過新型內(nèi)分泌藥物治療;第二組患者之前除了使用過新型內(nèi)分泌藥物外,還接受過化療。兩組患者均接受伊匹單抗和納武單抗的聯(lián)合治療,兩組的ORR分別為26% 和10%,接受過化療的患者療效更差。而在PD-L1表達陽性的患者中,兩組的ORR分別為50%和25%,PD-L1陽性患者的有效率均顯著增加。此外,該研究中dMMR/DNA同源重組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 HRD)/高TMB患者療效更佳[22]。
新型內(nèi)分泌藥物阿比特龍和恩雜魯胺是轉(zhuǎn)移性前列腺癌系統(tǒng)治療重要的一環(huán)。它們的耐藥機制包括雄激素受體(androgen receptor, AR)基因發(fā)生變異,其中以AR-V7變異最為常見[23]。在一項臨床試驗中,篩選循環(huán)腫瘤細胞中AR-V7表達的mCRPC患者,并聯(lián)合使用伊匹單抗和納武單抗治療。在15例AR-V7陽性患者中,6例呈HRD陽性。HRD陽性患者和HRD陰性的患者中分別有33%和0%的患者PSA下降;ORR分別是40%和0%。所以,聯(lián)合治療對于HRD陽性患者的療效更加顯著[24]。
放療可使腫瘤抗原的釋放量增加,因此放射治療聯(lián)合ICIs如伊匹單抗等的治療,可具有協(xié)同抗腫瘤的效果[25]。在Ⅲ期臨床試驗CA184-107中,mCRPC患者分組接受伊匹單抗單獨治療和伊匹單抗聯(lián)合外部放射治療。結(jié)果顯示,聯(lián)合治療組中15%的患者PSA下降[13]。分泌粒-巨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腫瘤細胞可以誘導(dǎo)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反應(yīng),被稱為GVAX瘤苗,在一項研究伊匹單抗聯(lián)用GVAX瘤苗的Ⅰ期臨床試驗(NCT01510288)中,12例mCRPC患者注射GVAX瘤苗和伊匹單抗,最后發(fā)現(xiàn)在25%的患者中PSA下降了超過50%。一項研究伊匹單抗聯(lián)用PSA抗原疫苗治療mCRPC患者的Ⅰ期臨床試驗中,納入了24例未接受化療的mCRPC患者和6例接受過化療的mCRPC患者,未接受化療的患者中有14例PSA下降,占58%;在接受過化療的6例患者中,只有1例PSA下降[26]。
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納米材料可以將ICIs和化療藥物多西他賽共同置入同一個免疫脂質(zhì)體。該免疫脂質(zhì)體注入荷瘤小鼠體內(nèi)后,不僅能夠大量聚集在腫瘤細胞周圍,還能對腫瘤細胞產(chǎn)生更強的殺傷力,為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27]。此外,多項ICIs聯(lián)合其他類型藥物治療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當中,Ⅱ期臨床試驗(NCT01688492):阿比特龍+強的松聯(lián)合伊匹單抗治療mCRPC患者;Ⅱ期臨床試驗(NCT02020070):伊匹單抗、地加瑞克和前列腺切除術(shù)聯(lián)合治療,有16例mCRPC患者參與;Ⅲ期臨床試驗(NCT03016312):阿特珠單抗聯(lián)合恩雜魯胺在mCRPC患者中的療效。
繼內(nèi)分泌治療、化療、靶向治療、核素治療等系統(tǒng)治療之后,免疫治療為mCRPC患者提供了新的選擇。上述臨床試驗顯示,對于mCRPC患者,使用ICIs單獨治療時,患者具有一些特定因素如高TMB或者具有MSI-H/dMMR特征時,有效率顯著增加;ICIs之間聯(lián)用或者ICIs聯(lián)合放療或GVAX瘤苗等,甚至ICIs與納米技術(shù)相結(jié)合,有望進一步提高ICIs的治療效果。隨著免疫治療的不斷發(fā)展,特別是對免疫檢查點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相信,ICIs必將在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療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