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中政治新課改探索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有的教師一味迎合學生,失去了教學的主導權;有的教師教學素材選擇偏離教學主題;有的教師教學活動設計不科學、不嚴謹,隨意性很大。這些使得課堂教學偏離了教育方向、背離了教育原則。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施行將統(tǒng)領課堂教學,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使高中政治課教學回歸本色。
關鍵詞:政治課教學;新課標;核心素養(yǎng);回歸本色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4-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4.062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實踐探索的不斷深入,一些卓有成效的課堂教學模式逐漸形成并廣泛推廣,課堂氛圍更加民主和諧,課堂效果也明顯增強。但是,也出現(xiàn)了一些令人擔憂的現(xiàn)象。有的教師過度解讀甚至誤讀新課程理念,一味迎合學生,失去了教學的主導權;有的教師教學活動設計隨意性很大,難以突出核心素養(yǎng)。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主要原因是教師沒有認真貫徹課改理念,執(zhí)行課程標準,使課堂教學偏離了教育方向、背離了教育原則。筆者認為課堂教學必須嚴格執(zhí)行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教學目標設定必須聚焦核心素養(yǎng)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對整個教學活動都有方向性的指導作用,是教學設計中必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衡量整個課堂教學的標尺。
新課改以來,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從強調“雙基”到落實“三維”再到聚焦核心素養(yǎng)?!罢n堂教學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教育高度、深度和內涵的提升,是學科教育對人的真正的回歸”。[1]但是部分教師仍然無法突破傳統(tǒng)思維,始終圍繞應試展開教學,極端強調知識記憶和應試技巧,片面注重考試成績,忽視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有的教師在課堂上花大量的時間檢查學生背誦記憶情況,擠占有限的教學時間。有的教師在學生評價當中只看成績高低,嚴重扭曲教育本質。這些做法導致學生對政治課還停留在背、記、練的應試層面,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核心價值觀教育無法真正落實。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師沒有完全理解新課程理念,將新課改與高考完全對立,將課程標準與考試大綱完全對立,將教學成績和德育成效對立起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規(guī)定:“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以“通過思想政治課程學習,學生能夠具有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課程目標。思想政治課考試大綱規(guī)定:“思想政治學科考試要反映對考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要求。”按照課標所確定的課程性質和考試大綱的要求,課堂教學目標設定必須落實好“三維教學目標”,聚焦核心素養(yǎng)。在強調知識、能力的同時更加強調價值觀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著力培養(yǎng)“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yǎng)。將整個教學活動著眼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和長遠發(fā)展,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例如在《政府:國家行政機關》一課的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本探究“公仆本色”展開教學活動,從正面引導學生感受政府職能的重要性,并深刻認識到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護人民的利益。這樣一方面,學生對政府職能有了認識,可以運用知識準確分析政府各項職能的具體履行,更重要的是對政府的性質、宗旨有了切身的感受,拉近了學生與政府的距離,感受到我們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二、教學方法選擇必須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和手段。傳統(tǒng)課堂教學是“三尺講臺”“一支粉筆”,灌輸式、記憶式課堂,注重知識記憶,輕視能力培養(yǎng)。
新課改以來,教學方法的選擇更加靈活多樣,案例教學、情境探究、問題討論等方法成為主要的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等教學方法因為沒有很好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被逐漸放棄。但是,有的教師過度使用探究討論法,過度依賴課件,通過視頻、圖片吸引學生,問題討論接連不斷,這使得課堂教學的“熱度”瞬間提升,學生參與的熱情也被極大地激發(fā)。但是,繁華之后更多的是落寞,僅僅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而進行的討論終究是無法持續(xù)的,很多學生只圖了熱鬧,學習成效并不高,甚至開始留戀以前的課堂,雖然沉悶但還是有收獲的。出現(xiàn)此類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教師對課標的要求沒有正確解讀,完全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既忽視了課程要求也忽略了學生主體地位。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說明:“本課程針對高中學生思想活動和行為方式的多樣性、可塑性,著力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因此,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從課程實際出發(fā),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因課而教”“因材施教”將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新的教學方式銜接起來。不拘泥于某種特定的教學方法,也不跟風隨大流,趕時髦。嚴格遵循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準確把握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注重前期知識鋪墊,順利達到“可能發(fā)展區(qū)”。例如在《價值決定價格》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講解法將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勞動生產(chǎn)率、個別勞動時間、個別勞動生產(chǎn)率的相互關系講解清楚。因為從學生的認知發(fā)展來講,任由學生討論只會延長時間,討論本身沒有意義,若能在講解的基礎上強調知識的運用反倒會收到積極效果。
三、教學素材選用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
教學素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構建活動型課程的重要資源,有價值的教學素材會營造真實的,富有意義的活動情境,以便能夠順利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學素材的選用必須緊緊圍繞學生,緊扣時代主題,能牽動思緒,打動情感,觸及靈魂;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促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能夠使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但是部分教師過分偏重于牽動學生的思緒,觸發(fā)學生的敏感神經(jīng);有的教師過于遷就學生,一味迎合學生,使課堂出現(xiàn)了娛樂化傾向;有的教師過多選用一些“負面新聞”,在爆料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師甚至將一些已被時代淘汰了的思想摻雜其中,看似貼近生活實則誤導學生,使學生無法正確認識傳統(tǒng)文化當中的精華和糟粕。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說明:“面對當前社會變革和實踐創(chuàng)新中的新挑戰(zhàn)、新問題,要用歷史的眼光、國情的眼光、辯證的眼光、文化的眼光和國際的眼光,引領學生通過觀察、辨析、反思和實踐,真學真懂真信馬克思主義,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把握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
因此,在教學素材的選用上,我們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積極地面對生活,正確地認識社會,辯證地分析問題;我們必須貼近生活,緊跟時代步伐,弘揚主旋律,釋放正能量;我們必須堅持正確的育人導向,引導學生親近真善美,遠離假惡丑。這樣既能使我們的學生在充滿正能量的氛圍中學習,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生活,陽光地、善良地對待周圍的人和物,也能理性看待和分析社會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不斷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如在講授《在文化生活中選擇》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既選用一些有關落后文化的相關素材,同時又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文化素材,如《獻給母親節(jié)》的感人沙畫,兩相進行對比,既讓學生感受到社會主義文化依然占據(jù)主導地位,又能激發(fā)學生進行文化建設的熱情。
四、教學過程設計必須著力構建活動型課程
教學活動的開展是學生習得知識、提高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xiàn)課本內容問題化,問題活動化,活動有價值化。但是,有的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缺乏最基本的嚴肅性,往往由一個熱點話題展開,信馬由韁,東拉西扯,完全拋開課本和課標要求,沒有重難點,沒有體系,看似博古通今,談天論地、針砭時弊,然而卻脫離了主題,使得學生一頭霧水,不知所言。有的教師依然在搞“一言堂”,只顧自我陶醉,不顧學生感受。有的教師堅持層層講解,強化灌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確立的課程目標就是“通過思想政治課程學習,學生能夠具有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同時要求“構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主導的活動性課程”。這意味著:“活動是承載課程內容目標的基本途徑,貫穿教學始終的主心骨?!盵2]為此,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的設計當中立足課程實際,以培育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和著力點構建活動型課程。
構建活動型課程就是以議題為中心,以問題為依托,把課本知識問題化,把課堂活動探究化,在探究活動中,以學生思維認知規(guī)律為根本遵循,以時政熱點信息為知識燃爆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xiàn)知識的升華和素養(yǎng)的培育。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相關資源,并與課程內容相融合,有力實現(xiàn)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延伸,這對于拓展學生眼界,提升學生素養(yǎng)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在《民主決策》的教學當中,參照課本探究活動,進行了圍繞“居民自來水價格”的模擬聽證會,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政治生活,培育公共參與素養(yǎng)。
總之,課程教育必須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課堂教學必須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必須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高中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施行,拉開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幕,指明了后一階段課程改革的方向,明確了課程教育的目標,將會在總結經(jīng)驗中繼續(xù)出發(fā),引領課堂教學回歸教育本色。
參考文獻:
[1]楊雷.教學內容整體性設計的思考和實踐——以“國家利益: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為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7(9):39.
[2]邱斌.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的政治學科教學策略[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7(2):21.
作者簡介:寇海霞(1985.8— ),女,漢族,中學一級,研究方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