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輝
[摘要]在整個小學教育系統(tǒng)中,德育是最容易忽略同時也是最核心的部分。良好的德育關系著學生的成長,尤其是精神層面的成長。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因此提高其德育工作實效性逐步變成重要的教育課題,這也是文章主要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學生
學校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地方,更是學生心靈成長的搖籃,而德育正是賦予學校這一光榮使命的根本原因。在小學階段,德育的重要性無須贅述,也是班主任主要負責的工作。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教師需要運用多元化的策咯提高德育效果,讓學校的德育質(zhì)量節(jié)節(jié)攀升。
一、注重言傳身教,樹立良好榜樣
小學生年齡較小,不僅思想不夠成熟,而且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相對欠缺,這意味著他們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缺乏良好的判斷力,不能做到明辨是非。另外,小學生普遍有很強的模仿性,尤其喜歡模仿身邊的人。因此,班主任在開展德育的過程中,需要言傳身教,同時結合學生的心理特質(zhì)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用無形的精神力量感化學生,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小學生在學校中接觸最多的教師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更需要發(fā)揮出自身的榜樣作用。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班主任一定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zhì),用言傳身教規(guī)范學生的在校行為。比如,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應使用文明的教學語言,不爆粗口,不用侮辱性語言對待學生。同時,班主任作為教師之首,其著裝需要大方得體,這樣才不會喧賓奪主,同時給學生以莊嚴感。而且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教學行為,必須穩(wěn)重端莊,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教師的身份。在和學生交往的過程中,需要以平和之心、平等之姿面對學生,這樣才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觸。其次,班主任要充分了解班級內(nèi)的每一個學生,發(fā)掘其閃光的特質(zhì),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這樣既能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又能在不知不覺中解決很多管理弊端。
盡管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nèi)容,但是班主任不能忽略提高自身德育素質(zhì)的重要性。因為班主任和學生在一起的時間最長,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如果班主任不注重自身的素質(zhì),又怎么帶給學生良好的影響?這是班主任必須注意的地方。
二、建立和諧關系,拉近師生距離
師生關系有多種模式,有的親近,有的疏遠,有的則互相敵對。當教師和學生互相信任,互相依賴,表現(xiàn)出來的師生關系就會非常親近、和諧;反之,師生關系就會非常緊張,彼此充滿敵意。每個教師都渴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尤其對于班主任而言更是如此。為了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減少班級的不和諧因素,教師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來拉近師生關系。
首先,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每個教師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問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的態(tài)度將直接決定問題解決的快慢。有的教師遇事就習慣抱怨,或者將責任推卸給學生,盲目指責學生,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師需要和學生及時溝通,了解事態(tài)的發(fā)展狀況以及學生的真實想法,這樣才能想出合理的處理辦法。
其次,每個教師面臨的學生不同,為了讓學生信賴自己,教師首先需要信賴學生,這樣才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學生。比如,當班級發(fā)生失竊事件時,教師要做的不是指責,而是和學生耐心地溝通,了解事情發(fā)生的真相。千萬不可盲目地批評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這樣才能消除學生的防備心理。因為每個學生都會犯錯,以—顆包容的心對待學生的行為,才有機會看到學生的改變。
再次,教師還需要具備“家長意識”。何謂“家長意識”?指的是用愛子之心對待學生。教師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關心學生,才能真正提升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和好感度。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德育的重要前提。如果師生關系緊張,彼此敵對,無論教師說什么學生都不會遵守,這樣又如何實施德育?學生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認同教師,才能聆聽教師的教誨,改變自身行為,德育才能順利施展。
三、推廣良善行為,營造班級風氣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讓學生向善,是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是讓學生的行為符合規(guī)范。而主導這一切的關鍵因素在于班級風氣。班級風氣是正向的、積極的,才能帶動每一個學生,才能影響每一個學生;反之,如果班級風氣不正,即使再優(yōu)秀的學生也很難不受影響。由此可見,良好的班級風氣才是實施德育的關鍵因素。為了營造良好的班風,教師需要在班上大力推廣良善行為,傳播正能量。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要具備一雙慧眼才能發(fā)現(xiàn)班級中、學校里那些值得推廣的良善行為。比如,在課間休息的時候,教師注意到地面上有些碎紙屑,有的學生視而不見,但有的學生能及時地撿起來扔進垃圾桶,看似簡簡單單的一個行為,卻讓教師看到了教育的希望;當教師結束一節(jié)課后,有時出于種種原因未能及時整理黑板,有的學生就會主動幫助老師擦黑板,還會整理講臺,為下一節(jié)課做好準備;有的學生遇到問題不敢問老師,即使聽不懂也會裝作聽懂,這是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存在的問題,有的學生就能站出來充當小老師,給其他學生耐心地講解知識點……這些都是學生身上存在的良善行為,如果教師視而不見,無疑浪費了—項寶貴的教育資源。如果教師將這些行為在班上大力推廣,號召每一個學生學習,就能在一點一滴中改變學生的行為,普及正能量。
班級風氣的營造需要長時間堅持,不是一天就可以實現(xiàn)的。只要教師著眼于當下,著眼于每一個行為美的瞬間,用自己的心靈記錄下這些積極的行為,在班上大力推廣,必然可以逐漸改變班級風氣。
四、利用主題班會,提高德育實效
班主任有多種途徑實施德育,其中最有效的莫過于主題班會。德育絕不等同于說教,而是—種與常規(guī)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類型,因為它看重的是學生心靈的改變。但是心靈的改變和成績的改變相比,明顯后者更容易實現(xiàn)。因為只要掌握了良好的方法,提高成績并不是難事。但是想要改變一個學生的心靈,需要長時間堅持。而班會恰恰是一個對學生心靈產(chǎn)生影響的平臺。只要積極地利用班會普及德育,就能提高德育的效果。
既然是主題班會,自然會有不同的主題,這些主題為教師提供了發(fā)揮的余地。當教師希望實現(xiàn)某種特定的德育目的,就可以開展相應的主題班會。例如,為了增強學生的主人公意識,教師可以開展頭腦風暴,讓學生彼此之間溝通交流,激發(fā)與交換更具價值的觀點;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相關的書籍,并定期開展讀書分享主題活動;有的學生在平日喜歡隨手扔垃圾,不注重班級環(huán)境,教師就可以開展“文明伴我行,環(huán)境靠大家”的主題活動,同時鼓勵學生將這些不文明現(xiàn)象以幽默小品的形式在班上呈現(xiàn),用情景喜劇的方式教育每一個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一開始學生看得非常開心,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但是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小品反映的都是班級中常見的不文明現(xiàn)象或者自己曾經(jīng)下意識做出的不文明行為時,內(nèi)心充滿了羞愧。正因如此,在主題班會結束后,班上的不文明現(xiàn)象減少了很多,尤其是隨手亂扔垃圾的現(xiàn)象。由此可見,主題活動是一個重要的德育途徑,將直接影響并決定著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主題活動必不可少,因為它是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德育不是靠說教完成的,而是長時間地耐心堅持,靠一個又一個主題活動逐步實現(xiàn)的,必須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
五、注重德育形式,多鼓勵少批評
和常規(guī)教育相同的是,德育同樣存在多種形式,而采取怎樣的形式將直接決定德育的效果。有的班主任注重威嚴,提倡“鐵腕”教育,批評多過鼓勵,指責多過肯定;有的教師平易近人,提倡“贊賞”教育,鼓勵多過批評,肯定多過指責。上述兩種不同的德育形式,將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德育局面,產(chǎn)生不同的德育效果。采取前者的做法,只會讓師生關系逐漸緊張、疏遠,甚至對學生的心靈成長產(chǎn)生消極影響;采取后者的做法,才能打造真正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的心靈健康成長。
例如,小君是張老師班級中的后進生,而張老師采取的恰恰是“鐵腕教育”。每當小君考出低分或者在班級表現(xiàn)糟糕的時候,張老師總會將其樹立成班級的負面典型,在班上進行公開的指責,甚至將小君臭罵一頓。即便如此,小君依然我行我素,完全不把張老師放眼里。久而久之,小君和張老師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張,甚至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對此張老師也感覺頭疼。為了教育好這個學生,張老師向其他的任課教師取經(jīng),得到了一個寶貴的建議——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從每天發(fā)現(xiàn)一個優(yōu)點做起。一開始張老師半信半疑,但還是照做。他開始注意小君的行為表現(xiàn),試圖發(fā)現(xiàn)小君行為中的優(yōu)點。他原以為小君沒有什么優(yōu)點,沒想到小君雖然成績不理想,但他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孩子,只要其他同學有困難,他都會施加援手。而且小君對待其他教師的態(tài)度也更加溫和,并不像以往課堂上表現(xiàn)得那樣調(diào)皮頑劣。張老師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對學生太過嚴厲?從那以后,張老師開始實施欣賞教育,多鼓勵少批評,師生關系也從敵對走向信賴,小君的成績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案例中,張老師的困惑是每個教師都會遇到的,但是張老師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帶來良好的教育局面。當他放棄鐵腕教育轉為欣賞教育,用表揚代替批評時,小君的行為已有了正向的改變,由此可見德育形式的重要性。
小學生就像一張張白紙,教師在上面涂抹怎樣的痕跡,就會在學生的心靈留下相應的烙印。作為班主任,更需要注意教育方式,尤其在實施品德教育的時候更需警惕。本文從五個角度分析了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相關措施,旨在提高德育質(zhì)量,讓每個小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