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晶晶
(河北省蔚縣涌泉莊鄉(xiāng)中心學校,河北 蔚縣 075700)
閱讀理解能力是小學生的重要能力之一,掌握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僅能使學生在語文考試中得到良好的分數(shù),更能對學生今后生活中的應用、素養(yǎng)的提高有較大作用。因此,在小學階段應重視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閱讀欣賞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為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文課堂是學生學習理解文本,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場所,一篇篇課文就是一篇篇鮮活的閱讀理解范文,教師要立足語文課堂,引導學生學會分析理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并應用到閱讀理解的實際中。
一個好的問題既能讓學生整體把握文本,抓住文本的要點,同時還能訓練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聶將軍和兩個日本小姑娘》一文中,“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聶將軍對小姑娘的關心?”從而使學生發(fā)散到文本的各個細節(jié),抓住了聶將軍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方面,體會到了聶將軍對日本小姑娘的關心。以一個問題統(tǒng)領全文,學會了從整到零的理解方法,在今后的自我閱讀中也會發(fā)散思維。
拿到一篇文章,如果學生知道文本主要講了什么,作者的寫作思路是什么,那么閱讀的任務也就完成了一半。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初讀。先默讀,看看課文的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整合起來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如《春聯(lián)》一文,先讓學生讀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么,“春聯(lián)的內(nèi)容”“春聯(lián)的形式”“春聯(lián)的好處”,結(jié)合這三大條就知道了整篇文章講的是春聯(lián)內(nèi)容豐富多彩,形式是對仗、有韻律,多讀春聯(lián)開卷有益,從而對文章有了深入的把握。通過第一個步驟初讀,學生的整體把握能力在每一堂課上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從而提高了閱讀理解的能力。
對于一篇文章,不能讀了幾遍,知道了主要內(nèi)容就草草了事,還要進行精讀訓練,通過文本字詞句的精讀品味,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文章,學會分析文章,把握作者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思路及中心思想。如在教學《姥姥的剪紙》一文時,初讀課文后,精讀文章時讓學生找找哪些句子體現(xiàn)了姥姥的剪紙技術高超,在找到相關句子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抓住句中關鍵詞,如“普普通通”“無所不能”等詞談體會,通過學生對文中關鍵字詞句的理解,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其所采用的表達方式,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課堂中對文本的學習方式、理解方法,學生掌握以后也會運用到課后的自主閱讀理解練習中去。
只有學生掌握了閱讀理解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讓學生立足中心、舉一反三,因此要教會學生閱讀方法,掌握技巧,從而運用到自主閱讀理解的練習中去。
閱讀理解,只有讀了,才能學會理解。首先要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然后帶著問題讀,把握整體。只有盡可能地多讀,才能獲取更多的文本信息,掌握全文,了解寫作意圖,得出結(jié)論,只有多讀,才能進行下一步的理解。讀是基礎,拿到文章,首先要教會學生多讀幾遍。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本褪沁@個道理。
在解答閱讀題時,要細細地看清題目,粗心是大忌。在審題時,要看清每一個字,了解題目的要求,分析一下題目到底要做什么。很多學生常常因為沒看清題目而失分,如要你打“√”地打了“×”,要在文中找答案卻自己隨便寫等,甚至有的學生題目都漏做了。因此,在做閱讀理解題時一定要教會學生細心讀題,審清題意。
閱讀理解題的很多答案一般來說都是在短文中的,只要細細讀好文章,一定可以找到答案。比如有些答案是原話,有些提供了一些詞句,有些提供了一些線索,只要根據(jù)問題中的關鍵詞句在文中找到相應的關鍵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思考一下、概括一下、整合一下、答案自然就呈現(xiàn)在眼前了。
閱讀理解的題目,雖然形式不同,但不管什么形式的題目,都不外乎字詞句段篇。對于選擇判斷類的,可運用“排除法”或“類推法”,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對于填空類的,可以采取“搜尋法”,即從文中快速搜尋一下有沒有答案,前面說過答案空間基本都在短文的相關句段里,分析提取、概括整合一下。對于理解類的題目,可采取“摳取法”,首先從文中找找有無相關的句子,根據(jù)題目把句子稍加整理改編,抽取枝干或添枝加葉等。對于感受類的題目,則要采取“聯(lián)系生活法”,即談談對于文本中事物、人物或道理的看法,立足文本中心和作者要表達的內(nèi)容,再聯(lián)系自身談談對這個道理的理解和運用。
課堂中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花無盡的時間來進行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是閱讀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最終目的。在教會學生方法后,讓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閱讀練習的訓練,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笨梢姸嘧x書、多讀課外書對于學生提升理解運用能力有很大幫助。我們常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讀課外書的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強一些,很多題目很容易理解,而不太讀課外書的學生在理解短文時不但速度慢,而且很難理解。因此,要經(jīng)常指導、引導學生讀課外書,常常讀課外書,學會讀課外書。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喜歡看書,那么閱讀也就成功了一半。讓學生從被動看書到主動看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以身示范,不斷培養(yǎng),開展各類活動,多積極地鼓勵學生,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積極的鼓勵中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對于學生課外的自主閱讀,要有效提高閱讀能力,首先教師要有選擇地讓學生閱讀一些書目,推薦一些好書。有了明確的目標,再讓學生結(jié)合課堂語文學習的方法,帶著幾個大問題去讀,看文中“講了什么?人物有誰?作者的觀點是什么”等,這樣帶著問題讀,學生理解起來更快。另外,讀完后可以讓學生摘抄一些優(yōu)美句子,寫一寫讀書感受,深化鞏固理解,從而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
通過長時間的課堂訓練、課外閱讀的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一定會在不知不覺中逐步提高,從而能輕松應對各類閱讀理解題,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