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偉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平泉鎮(zhèn)雙橋小學,河北 承德 067500)
小學學段的課程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學生對學習概念、學習意義、學習方式的初步接觸,也是對學習興趣的初步培養(yǎng)。我國的信息技術教學,本著以人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主要目的,從小學就開始展開。但是,現(xiàn)如今,很多學校卻發(fā)現(xiàn)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的教學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這成為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小學學段開展的信息技術教學,意在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建立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初步了解,理解計算機的運用領域和作用。同時也為樹立學生的網絡文明以及道德觀奠基??墒呛芏嗬蠋焻s發(fā)現(xiàn),學生雖然上這門課,但是注意力并不在學知識上,他們對這門課程的興趣集中在可以用計算機來進行娛樂。種種原因讓這門課程的效率和成果都變的十分低下。怎樣解決這些問題,才能讓這門學科的教學真正變得有意義。
將學生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進行快速提升是現(xiàn)今信息技術課程開展教學的主要目的,一方面使學生學習到信息技術后能夠朝著個性化方向發(fā)展,同時還能夠促使學生運用自身已經掌握的信息技術開展相互直接的交流和合作,使學生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能夠將視野迅速拓寬,能夠增強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自身的思考水平和面對疑問時候的決策水平能夠迅速提高,增強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在現(xiàn)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味地注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而學生自身的情感以及價值觀的培養(yǎng)卻沒有得到重視,導致學生成了一味接受知識的“容器”。
學生自身的評價能力是新課標強調的重點。此處的評價能力包括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同時還包括對信息以及信息活動的評價,從能力方面來看,這也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判斷力的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的重要任務還包括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有效的評價。在實際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的評價中,很多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都沒有進行深入的理解,有的教師甚至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根本不重視,只是一味地鉆研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這種在評價上的一邊倒傾向導致了一系列教學問題的存在,使教師在對新課程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專業(yè)化教學的特點,學生在對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中也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所以,新課改信息技術教學是否能夠取得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落實了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的評價。
由于部分地區(qū)和學校的信息技術設備更新速度非常慢,信息技術發(fā)展又非常迅速,加上有些信息技術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有限,且沒有建立必要的教師培訓進修和學習機制,還有一些地區(qū)教材的編寫和考試沒有考慮到不同學校師資設備條件的差異,致使一些地區(qū)和學校的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比較陳舊,從而制約了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質量的提高。
盡管不同的小學信息技術課都有上機操作的機會,可是從課節(jié)上進行分析,學生大部分會在教室中聽教師介紹理論知識,上機操作的機會過少。很多的學生也只是存有應付考試的心理,沒有在實踐中應用信息技術課上所學習的內容,加之當前的小學生有著較重的課業(yè)負擔,沒有過多的精力進行課外活動的開展,導致了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內容無法得到有效的延伸,小學生所收獲的信息技術知識少之又少。
針對學生知識水平差異較大,知識結構不平衡的情況,信息技術課的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采取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不要過分拘泥于課程的進度和內容,進行統(tǒng)一的教學。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和摸底,對于基礎比較差一些的學生,教師應該注重對其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強化,打好基礎,穩(wěn)步提高對于基礎較好和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擴展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給學生布置一些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目標,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利用計算機來完成更多的實踐性任務。另外,教師要在學生中充分開展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通過互相的交流、合作與探討,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縮小學習的差距,培養(yǎng)合作精神。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重點在于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傳統(tǒng)的講解式教學,以及在教師的規(guī)定范圍內進行上機練習的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該積極拓展教學內容,突出信息技術課程的實踐性特點,給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新動向,培養(yǎng)學生的對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探索精神。教師還要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給學生布置各種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探索新方法,尋求新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想要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動手能力,有必要對學生的信息技術興趣有所激發(fā),以此來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傳統(tǒng)的形勢下,對于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式來說,具體是以規(guī)定范圍內的上機操作和講解式教學為主,這種方式極大的阻礙了學生對主觀能動性的提升。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需要有目的性的進行教學內容的拓展,要將信息技術所具備的實踐性特點凸顯出來,要將當前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實時動向介紹給學生們,以此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的探索意識。此外,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還需要不斷的適用新型教學模式,例如: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們不同的學習基礎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要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狀態(tài)下鞏固和復習所學知識,以這種途徑來探求新知識和新方法,從而實現(xiàn)小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