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第六小學;河北 承德 068350)
2014 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這一新的育人目標要求,這也必將成為今后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方向?!昂诵乃仞B(yǎng)”成了教育領域最受關注的熱門話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基本能力,還要引導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道德品質上的健康發(fā)展,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健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學氣氛沉悶,教師往往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整節(jié)課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講,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很少。長期以往,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完全處于接收知識的被動地位。學生的學習應該是自發(fā)的,帶著興趣心去的。如在教學《小鬧鐘》這篇課文時,可以用猜謎語的方式吸引學生進入學習,首先提問:喜歡這個故事嗎?你想不想自己來讀這個故事呢?如果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呢?這時就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可以是查字典,可以是問同學等。在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方式解決后,教師再讓他們猜字謎。那么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便會充滿興致。
加強閱讀教學,以更好地進行培養(yǎng)小學高年級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筆者通過多年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文本時都是呈現(xiàn)兩種狀態(tài)。一種是學生的思維較少甚至沒有參入到閱讀中去,此種狀態(tài)的閱讀叫做“淺閱讀”。俗話中的“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學生養(yǎng)成讀天書的習慣,便是典型的淺閱讀狀態(tài)。另一種是心理活動較多地滲入到閱讀中去,能夠理解作者的境界,此種狀態(tài)的閱讀叫做“深閱讀”。我在上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的第六課《懷念母親》時,全體學生在自主早讀閱讀這篇課文時都很認真,很明顯全班學生都被此文所表達的作者對兩個母親的懷念之情感動了。在閱讀過程當中,由于課文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情感活動,所以學生閱讀起來的效果特別好。在講述《懷念母親》時,課堂氛圍活躍,一向很少舉手的學生也很積極?,F(xiàn)在想來有強烈情感活動的閱讀能激發(fā)出學生強大的記憶力,并調動出他們強烈的思維活動,所以筆者在講這節(jié)課時,學生的注意集中度和思維的活躍性都很高,回答問題也特別積極,課堂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閱讀教材中的許多文章是學生習作的極佳“樣本”,教師可以把這樣的文章當作“讀寫結合”的范例來教學。對此,教學形態(tài)可以定位為“讀寫結合課”。閱讀教材中,有些文章的教學價值不在于“言語表達”,也不在于“讀寫結合”,而在于其所呈現(xiàn)的豐富的內容,或提供豐富的信息資訊,或拓寬閱讀視野,為學生提供另一種思維方式。在對這類文章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瀏覽全文、了解文章大致內容的基礎上,拓寬學生學習視野,以話題引領學習,讓學生在擴展閱讀中圍繞話題搜集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提煉、歸納,從而形成自己的認識、思考與判斷,在與他人交流、分享中,發(fā)展思維,提升認識。在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學習和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拓寬文化的視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鼓舞和教育學生,讓他們的每一天都有著新的進步和體驗,做孩子快樂成長的陪伴者和引導者。在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應該認真研讀教材,改進教學方法,將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作為重要目標,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
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效的積累就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有效活動。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對閱讀文本中的一些好詞好句進行積累,對文本中所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進行積累,進而在提高學生寫作質量的同時,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組織學生對文本中的一些重點句子進行積累和分析,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教師組織學生對這一句話進行解讀,并在閱讀中進行積累,比如:分析該句子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即:“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的排比句;再對每個小句子中運用的修辭手法進行分析,比如:“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中將“水”比作“翡翠”,以鍛煉學生的解讀能力和分析能力。當然,除了對句子進行解讀之外,我們還要對其進行仿寫或者是有意識地將其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積累能力,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
總之,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注意傳統(tǒng)的知識、能力、情感目標養(yǎng)成之外,還要關注學生對這些目標的真正內化,使之上升到語文審美情趣與良好個性、健全人格構建的高度。一方面注意到學生能力的訓練,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其對學生在文化熏陶方面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