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江西省贛州市厚德路小學京九路校區(qū),江西 贛州 341000)
閱讀是語文知識與技能體系發(fā)展中最重要的發(fā)展性技能,其依賴基礎語言知識,又為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深層次發(fā)展提供支撐。而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更強調方法教育,忽略了學生理解和掌握方法的過程,學生未能形成個性化的思維模式,這也導致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相對緩慢。
從學理層面來看,閱讀思維是一種內隱的、主觀性的閱讀方法,這種方法更強調閱讀者本身對閱讀行為的理解以及對閱讀經驗的積累。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更傾向于向學生傳授定式思維方法,閱讀思維模式培養(yǎng)則更強調學生主體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
對于閱讀教學而言,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模式有如下幾點突出意義:第一,使學生有效掌握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提升其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第二,使學生逐步理解閱讀的本質,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第三,提高學生解決語文閱讀理解問題的水平,輔助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
(一)發(fā)展閱讀意識等思維前提。理解文本信息是閱讀思維過程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的閱讀需要兩類基本意識的支持,即基于語文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識別文本中關鍵信息的意識,以及信息挖掘和加工意識。其中:信息識別是閱讀活動中的特殊方法,即以客體化方式同化文本信息的傳遞過程,從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把握文本中一些關鍵性信息,忽略其他信息;信息挖掘和加工則是從基本語言學知識出發(fā),經歷了主觀心智加工的文本理解過程,即以主體化方式順從文本信息的信息處理過程,從而獲取文本分離解讀時難以發(fā)現的信息,其本質是“讀者自主帶入文本情境后的擬化主體”與“文本本體”間的信息同化。
(二)培養(yǎng)學生文本內涵思考的核心技巧。閱讀文學作品不僅僅是理解文本意義,更重要的是理解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理解其想要傳達的思想,這也是小學語文閱讀最重要的素養(yǎng)發(fā)展目標和應試能力培養(yǎng)目標。而傳統(tǒng)閱讀教學通常更強調基本文本信息提取和加工方法教育,會忽略對深層次文本內涵思考方法的培養(yǎng),即便學生按照既定方法閱讀也無法保證其準確理解文章內涵,問題就在于教師未能準確定位學生閱讀思維的核心能力。
閱讀思考意識培養(yǎng)策略。小學生在閱讀時存在兩個典型狀態(tài):一是懵懂的“類朗讀”式閱讀,在這種閱讀過程中學生未意識到需要去理解文章內涵,或者未掌握有效方法去理解文章內涵,因此閱讀的對象本質上是離散化的文本;二是興趣驅動的有思考的閱讀,這種閱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此時閱讀的對象才由離散的文本轉化為完整的文章。具體到實踐中,建議教師以如下兩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考的意識:
(一)以個性化解讀展示文學之美,激發(fā)學生思考興趣。例如在《海倫·凱勒》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體會海倫性格的同時也以非動作、性格方面的詞語來解讀海倫性格,小學生在無思維方法指導時理解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一般會將形容詞、動詞作為重點,比如文章中的“不舍晝夜”等關鍵詞,而教師可以通過人物行動的結果來解讀人物性格,比如“盲文被磨平”等細節(jié)。這種差異化閱讀更能夠展現出文學創(chuàng)作的巧思,通過類似的差異化、個性化解讀更容易展示文學之美,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
(二)以多樣化素材構建立體思維條件,幫助學生深入認識閱讀思考的價值。培養(yǎng)閱讀思維模式的核心就在于指導學生形成思考文章內涵的自主意識,并使其掌握關鍵性的思維技巧和方法,具體到實踐中應注重以下兩個方面的培養(yǎng):1、要培養(yǎng)學生思考文章內涵的主動意識。前文提到的閱讀思考意識仍屬于一種粗放化的主動思考,這種思考行為的對象可能是文章中人物,也可能是某段具體描寫。而思維技巧和方法的應用是以理解文章內涵為目標的,因此教師還要在學生具備閱讀思考意識后進一步培養(yǎng)其思考文章內涵的意識。2、細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技巧與方法,具體應從形象和抽象思維兩個角度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形象思維是高度適用于初學者文本閱讀的思維方法,其能夠幫助學生豐富和完善閱讀情境,通過聯想、想象來自主構建與文章描繪的景象、文章所處時代背景相似的視覺圖景,從而使學生在目視文本之時仍能感受到虛擬意境的感染,通過這種思維把握文本之外的信息,從而提煉文本中隱藏的創(chuàng)作者意圖或文本內涵,也使學生對文本產生更深刻的理解;抽象思維是一種難度更大的閱讀思維技巧。
(三)閱讀思維引導與發(fā)展策略。在學生形成了基本思維意識、掌握了基本思維方法后,教師還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訓練并強化學生的思維習慣,這是小學生閱讀能力長效化發(fā)展的根本途徑。建議教師在實踐中將閱讀思維引導作為常態(tài)化教學手段,在具體教學中可以大量使用以下兩類閱讀思維引導方式:
1.設問式的思維行動引導。設問式的思維引導更強調學生對某種思維方法的訓練和實踐,即引導學生應用上文總結的具體閱讀思維方法和技巧。此類以引導手段應用時需強調巧妙性和趣味性,盡量選擇符合小學生認知水平、能夠展現文學之美的問題,使學生在訓練具體思維方法的同時也對應用閱讀思維模式產生更高興趣。
2.靈活、多維、整體的思維角度引導。這一思維引導更強調學生運用不同方法、從不同角度思考文章內涵,從而在實踐中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分析和掌握某類體裁或特點的文學作品的思維模式。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思維模式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其對學生未來語文學習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都有顯著的奠基意義,因此教師有必要重視對學生思維模式的培養(yǎng),有效利用小學生思維未固化的基本優(yōu)勢,及時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方法,這也能夠幫助學生掃清未來語文學習中的諸多障礙。